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4)
2023(6470)
2022(5403)
2021(4965)
2020(4119)
2019(8909)
2018(8473)
2017(15894)
2016(8782)
2015(9282)
2014(8958)
2013(8639)
2012(7729)
2011(7199)
2010(7135)
2009(6786)
2008(6618)
2007(5976)
2006(5284)
2005(4571)
作者
(27516)
(23118)
(22982)
(21472)
(14457)
(11364)
(10201)
(8927)
(8726)
(7965)
(7888)
(7744)
(7593)
(7237)
(7053)
(6910)
(6855)
(6854)
(6831)
(6526)
(5945)
(5484)
(5459)
(5310)
(5304)
(5120)
(5026)
(4985)
(4620)
(4612)
学科
(33544)
经济(33502)
管理(23877)
(23795)
(18770)
企业(18770)
方法(15458)
数学(12135)
数学方法(12049)
(9906)
(8844)
(8718)
业经(8508)
中国(8175)
(7538)
贸易(7536)
(7332)
农业(7276)
(6741)
理论(6597)
环境(5766)
教育(5729)
技术(5474)
地方(5472)
(5408)
财务(5400)
财务管理(5393)
企业财务(5162)
(4801)
(4698)
机构
大学(133647)
学院(132730)
(49952)
经济(49055)
管理(47973)
研究(44792)
理学(41946)
理学院(41373)
管理学(40594)
管理学院(40347)
中国(31489)
科学(30453)
(27410)
(27401)
(23389)
(22943)
业大(22724)
农业(21883)
研究所(21741)
(20314)
师范(20014)
中心(19296)
财经(19122)
(19041)
(17411)
北京(16969)
师范大学(16303)
(15523)
经济学(15446)
(15415)
基金
项目(90863)
科学(70892)
基金(66797)
(60847)
研究(60641)
国家(60268)
科学基金(50627)
社会(40816)
社会科(38740)
社会科学(38728)
基金项目(36496)
(35843)
自然(34008)
自然科(33204)
自然科学(33191)
自然科学基金(32657)
(30508)
教育(27594)
资助(26420)
编号(22142)
重点(20563)
(19573)
(19274)
(18786)
计划(18047)
科研(17900)
创新(17545)
国家社会(17184)
成果(16855)
大学(16446)
期刊
(54978)
经济(54978)
研究(35201)
学报(28591)
(24323)
科学(24134)
中国(21219)
大学(20697)
学学(19789)
(17107)
农业(16518)
管理(15282)
教育(12629)
财经(10361)
业经(9648)
(8898)
(8871)
(8677)
金融(8677)
经济研究(8546)
(8194)
问题(7816)
(7793)
技术(7404)
业大(7298)
商业(6723)
科技(6623)
(6449)
旅游(6449)
(6449)
共检索到184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志强  
在清末立宪改革的浪潮中,学者型法律官员董康曾接受清政府的委派,考察当时被认为西化改革获得很大成功的日本法律制度,董康着重考察了裁判、监狱两项,尽管在日本仅仅8个月的短暂时期,但对董康的法律思想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文章以董康的日本游历为例,结合其赴日考察前后思想、认识的变化,分析东亚共同体建设所需要的认识因素、理论基础以及前景发展共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小波  
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是思想史的构建,旅游学作为新兴学科,在"思想史"上还无法与传统经典学科相比,也是学科地位不高的一种表现。吴必虎教授提出游历的概念及其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学科发展意义。"游历是人类最基础、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一类基于个体行为但却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活动,即人类在旅途与目的地的外部世界探索(exploration)与深刻身心体验(experience)的一系列活动",在游历的五生型式(生拓、生易、生思、生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臻真  唐宏峰  
在视觉媒体的作用愈发显著的今天,采用绘画、碑刻、摄影、视频等视觉形式的文献资料来研究古往今来的游历现象,是具有突出意义的。根据游历者的出游动机与活动类型等差异,吴必虎将人类有史以来进行过的游历活动分成了两大类:探索性游历与体验性游历。探索性游历是以生存、知识等领域的外部拓展为出游目的的一类游历活动,其重点在于获得更多资源,如探索未知大陆、长距离贸易、拓殖与外交、或带有扩张意图的宗教传播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必虎  黄珊蕙  钟栎娜  谢冶凤  
"游"和"历"是中国甲骨文时代就分别保有实物记录的古老词素,其"出行"和"时空过程"的基本语义长期保持稳定。由此二词素构成的"游历"一词在历史资料中出现时间也很早,且其基本涵义同样经久不衰。游历是一种基本的人类活动形式,反映了人类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所呈现的出行行为及其探索-体验过程。人类奔赴异地进行探索与体验的游历活动,具有丰富的考古和文献记录。文章试图建立游历研究的探索性框架,并概括为:(1)基于大量旅行叙事记录初步整理及语源学分析,提出游历是人类自远古以来就一直存在至今的在旅途与目的地的新知探索与异地体验活动这一定义;(2)将郑和-哥伦布大航海、英美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识别为影响游历发展的3个主要节段,并提出工业革命后半段(1770-1841年)是探索性游历转向体验性游历的指示性时期;(3)将各种游历的载体和动机归纳为生拓、生易、生思、生业、生悦5种型式,并发现这些型式之间存在某种层次性;(4)从知识溢出与学科发展角度提出游历发展对地理学和旅游学的重大促进作用,并为现代旅游学的出现提出了溯源性解释;(5)从个体人格发展和全球地缘结构演化角度,重申了游历发展对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地图的重要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珊蕙  吴必虎  
游历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反映了人类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所呈现的出行行为及其探索-体验过程~(3);游历的记录是游历发展演进的历史证据,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探险历程、地理认知、审美过程与精神体验,以个人亲历与私人记录方式建构的世界的呈现。其中,游记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游记不仅记录了游历者的旅途见闻,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沿途及目的地的地理、社会、经济、文化信息。游记主要包括文学与地理学两种视角,从地理学视角来看,游记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地理文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必虎  
一、游历作为学术研究对象与主体学科演替:从探索性游历到体验性游历游历是人类最基础、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一类基于个体行为但却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活动,即人类在旅途与目的地的外部世界探索(exploration)与深刻身心体验(experience)的一系列活动,它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在整个人类历史都普遍存在,共同构筑起了一类重要的学术研究对象,即游历研究。如果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东奎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者。他在 30年的法律实践过程中 ,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法学功底。同时 ,他思想开放 ,虚心学习西方近代法学理论 ,融会贯通 ,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他在法学理论、法学研究方法、法学实践等方面都提出了与中国古代法学1有质的区别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扭转长久以来知识界轻视法学 ,忽视法学教育的风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推动了我国法学的近代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会艳  张丽荣  陈吉宁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必将对上层建筑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这个意义上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法学基础理论的影响 ,剖析了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与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期推动法理学的改革和发展 ,进而更好地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向朋  
作为20世纪初赴日访书的代表人物之一,董康访书以造访公私藏书机构为方式,以珍本典籍和戏曲小说为目标,涉及读书、借书、购书、校书、录书、论书、印书等活动。《书舶庸谭》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董康四次赴日的活动,书中有大量关于访书的记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董康日本访书的背景、经过、成果,并在历史视角下评析《书舶庸谭》的地位及意义。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徐拥军  王露露  
吴宝康是新中国档案学和档案教育的奠基人及创立者,其档案思想经历了从文书档案工作到科技档案工作、从档案实体管理到图情档信息管理、从以利用为纲到以信息资源开发为中心、从注重调查编研到注重主动服务、从历史辅助学科到档案学科体系等变化,其演变过程离不开吴宝康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论、深厚的文化根基、宽广的学术视野、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坚韧的品格心性等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英杰  查小春  
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结合对洪涝灾害等级的划分,研究了渭河下游地区历史洪涝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农业方面的减灾措施。研究表明,渭河下游地区历史时期的洪涝灾害,尤其是特大洪水灾害的频繁发生,对渭河下游地区的农田、农作物和粮食产量等均产生有重大的影响。为此,各代王朝积极采取一系列防洪减灾措施,如修筑水利工程、完善的仓储体系等,以减少洪水带来的农业灾害损失及影响。这为在当前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气候水文事件频繁发生的情况下,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洪涝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景彦  姚春海  
早在一战进行当中,日本陆军就开始有针对性地从事总体战方面的研究。田中义一、宇垣一成、永田铁山等陆军中坚人物以及陆军其他上层人物都对日俄战争与一战进行考察和研究,提出自己的总体战思想。他们或者从职业军人角度或者从日本未来发展战略角度对总体战思想进行阐述,为日后日本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及总体战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任蜜林  
董仲舒的气论思想是相当系统的。气论由元气、天气、人气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元气是董仲舒气论的基础。元气是由本体"元"最先生出的气,是宇宙间一切气的本原。元气经过分化之后,最先生出天气,如阴阳、五行等气。而人气则指与人相关的血气、性情之气等,这种人气是源于天的。天施加给人的气并非皆是中和之气,但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养气"工夫,最终达到与天道一致的"中和"状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孔融  王国聘  
董仲舒的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哲学有很多相通之处。他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主张要尊重自然规律,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探讨了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中仁民爱物的观念,透过阴阳五行学说,研究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从而明确人类的生态权利与义务,并把古代君王的道德与自然灾害结合起来,构筑了一幅天人感应的生态图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秀洁  刘炜华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思想家,对西汉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以“天命论”为指导、以“人性论”为基础、以“德主刑辅”为主要内容、以“经权要义”为法律实施依据的逻辑体系,而在法哲学的框架和视角下,则可以从法之本源、法之功能作用以及法律渊源三个维度对其中的法律思想进行理解,这样他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将会更加显著和清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