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455)
2022(2313)
2021(2286)
2019(4770)
2018(4805)
2017(9380)
2016(5333)
2015(6040)
2014(6161)
2013(6132)
2012(5896)
2011(5545)
2010(5877)
2009(5720)
2008(6000)
2007(5753)
2006(5417)
2005(5287)
2004(4848)
2003(4885)
作者
(16066)
(13265)
(13198)
(12898)
(8407)
(6281)
(6194)
(5069)
(5065)
(4960)
(4585)
(4574)
(4282)
(4269)
(4156)
(4013)
(3965)
(3851)
(3780)
(3768)
(3504)
(3316)
(3222)
(3196)
(2961)
(2918)
(2912)
(2870)
(2713)
(2667)
学科
(20621)
经济(20580)
管理(17226)
(16189)
(14421)
企业(14421)
(7115)
中国(6614)
方法(6452)
(6422)
(6098)
(5694)
理论(5490)
业经(5379)
地方(4602)
(4528)
教育(4526)
财务(4505)
财务管理(4491)
(4439)
银行(4438)
(4294)
贸易(4291)
企业财务(4259)
(4209)
数学(4205)
(4132)
(4087)
(4067)
金融(4066)
机构
大学(85578)
学院(82476)
(31327)
经济(30529)
研究(28911)
管理(28290)
中国(23909)
(22730)
理学(22385)
理学院(22037)
管理学(21622)
管理学院(21449)
(18324)
科学(16600)
北京(16084)
(15984)
(13839)
(13827)
师范(13782)
研究所(13652)
财经(13472)
中心(12801)
(11940)
(11587)
师范大学(11108)
(10889)
(10008)
财经大学(9684)
业大(9597)
(9449)
基金
项目(41761)
研究(32957)
科学(32114)
基金(29024)
(23962)
国家(23689)
科学基金(20020)
社会(19817)
社会科(18588)
社会科学(18580)
教育(15620)
基金项目(14897)
(14892)
编号(14150)
成果(13889)
(13480)
资助(12463)
自然(12219)
自然科(11916)
自然科学(11916)
自然科学基金(11673)
课题(10560)
(9379)
重点(9314)
(8878)
(8790)
项目编号(8687)
(8504)
教育部(8234)
大学(8182)
期刊
(45917)
经济(45917)
研究(32235)
中国(18966)
(16217)
教育(14106)
学报(12785)
管理(12575)
科学(10844)
(10828)
(10406)
金融(10406)
大学(10106)
学学(8796)
财经(8527)
(7364)
业经(7017)
农业(6899)
技术(6541)
图书(6422)
问题(6404)
经济研究(5931)
(5394)
现代(5349)
书馆(5176)
图书馆(5176)
理论(4532)
国际(4524)
世界(4446)
(4374)
共检索到146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陈景彦  
论日本当权者否认侵华战争问题──兼驳《“南京大屠杀”之虚构》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陈景彦1994年5月3日,时任日本法务大臣的永野茂门在会见日本《每日新闻》记者时,竟然无视历史事实,公开声称侵华日军制造的震惊世界、惨绝人表的南京大屠杀是“捏造出来的。”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春晖  张捷  钱莉莉  张宏磊  年四锋  
黑色旅游地承载着苦难的记忆,不同旅游者可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心理和行为。本文通过调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参观者,试图以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为变量对黑色旅游者进行细分,以有针对性地强化黑色旅游在记忆传承和增强国家认同方面的作用。聚类分析得到行为意愿迥异的三类黑色旅游者:态度忠诚型、低重游低推荐型、态度和行为忠诚型。为进一步识别三类黑色旅游者在旅游限制和动机上的差异,结合网络文本分析构建了黑色旅游限制和动机量表,因子分析提取出7个限制因子:"伤痛记忆"、"恐惧和压抑"、"禁忌和文化观"、"缺乏兴趣"、"人际限制"、"时间/距离/信息"和"竞争旅游地";3个动机因子:"责任与教育"、"社会因素"和...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铎  古恒宇  姜洪庆  
作为一种数字技术的辅助分析手段,空间句法理论在当前城市设计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然而如何与城市设计的工作阶段融合以及关键技术如何应用方面当前工作仍有所不足。本文从建模的发展、重要建模参数、模型校核三方面阐述了空间句法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融合城市设计各阶段任务的句法分析流程的概念框架,最后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为案例探讨和验证了句法应用的流程融合及方案分析过程,其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POI数据的模型校核以及多轮的方案代入模型分析等具体技术。本文一方面为空间句法在我国城市设计中的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董谦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的社会事业项目,是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要现实意义的标志性工程。室外景观工程是纪念馆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纪念馆多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青青  侯国林  周敏  马小宾  钟星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构建后疫情时代红色旅游动机、体验和情绪反应测量量表,分析探讨疫后游客前往红色旅游地的原因,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红色旅游动机维度分异与体验维度之间的因果关联,以及情感反应对旅游体验的作用。结果表明:(1)动机维度均值从低到高依次为偶发性动机、疫后社会因素动机、疫后社交动机、疫后游憩动机、求知自发性动机和情感自发性动机,情感自发性动机和求知自发性动机是游客游览红色旅游地的主要动机,表明疫后游客的民族认同感攀升,对红色革命历史的求知欲较强,疫后游憩和社交欲望也较强烈;(2)游客内部动机情感自发性和求知自发性动机正向显著影响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意志体验,游客出游自主性体验感较强;(3)游客红色旅游的积极情绪和积极的负向情绪对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意志体验都呈显著正向影响,前往红色旅游地能激起游客对现实的思考,体验感较强。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艳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战后日本社会舆论,对侵华战争特别是南京大屠杀的反思,长期以来确有一部分人坚守良知,承认南京大屠杀这个事实,并做了许多宣传和考辨工作;但还有不少人,完全否定和歪曲历史事实,掩盖历史真相。"南京大屠杀"的肯定派与否定派之间的辩争,从未间断。近年来,肯定派的声音日渐式微,否定派的声音甚嚣尘上,而各方在争论中的地位此消彼长,声音大小、强弱的变化,折射出战后日本社会思潮逐渐走向保守的发展倾向。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方叶林  黄震方  涂玮  王坤  
本文设计了"学习及好奇"、"责任与义务"、"社会因素"、"个人情感体验"、"教育体验"5个潜变量,构建了战争纪念馆游客旅游动机对体验影响的结构关系模型,并以国家4A级旅游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例,探讨了此类旅游动机对体验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责任与义务"是游客访问战争纪念馆的主要动机,也是与传统旅游的根本区别之一,与"个人情感体验"及"教育体验"有较高的路径系数(0.97,0.48);(2)被动地参观战争纪念馆不利于游客体验的提高,从市场营销角度看,应该强调游客积极主动的参与,强调游客"责任与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艳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一方面日本当局对思想言论的控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反战的左翼作家自不待言,连奉行自由主义的作家,因其作品内容背离当局国策,也在被警告和禁发之列;另一方面由日本内阁情报部组织作家,开展了一系列配合日本军部全面侵华政策的创作活动。一时间称颂战争、鼓吹国家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的报告文学充斥书刊报纸,"国策"驱使之下的"国策文学"成了侵华战争时期最主要的文学形态,拿笔杆当枪杆的"笔杆部队"应运而生,成为侵略战争的代言人和吹鼓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成山  卢彦名  
201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二战期间,德意日法西斯对各国平民所犯下的罪行,虽然在形式和手段上有所差异,但本质上都属于反人类的暴行,是世界各国必须共同承载的惨痛历史。人类的正义不可被践踏,历史的良知不可被侮辱。面对当下日本国内出现日趋保守化的倾向,将德日两国二战中暴行和战后态度进行比较,我们揭露其侵略暴行以及民众受难的真相,开展积极有效的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斗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В.П.巴拉诺夫  朱蓓蓓  朱显平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的起点,这已经是学术界毋庸置疑的一致结论。但是,对"九·一八事变"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俄罗斯历史学博士巴拉诺夫教授依据大量历史事实提出了始于"九·一八事变"的日本侵华战争是二战开端的观点。日本策划和发动侵华战争的同时,就已经制定了分步骤占领远东、亚洲和世界的全面战争计划,并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付诸实施。为此,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欺骗手段来掩饰最终霸占世界的目的。"九·一八事变"真相的暴露迫使日本撕下伪装、退出国联。可以看出,日本始于"九·一八事变"的侵略行动与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所施行的计划一脉相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早起点。同时,也奠定了建立法西斯军事独裁侵略同盟的基础。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皓  
日本为什么在1937年7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偶然还是必然?值得高度关注。分裂华北吞并中国、独霸远东,是日本的既定国策。自1935年起至1937年,日本三度拟定实施"北支明朗化"的处理要纲,三度制定对华全面战争意义上的年度作战计划;在之前和期间,拟定占领中国各地的计划。有了作战计划和占领计划,日本还需要准备和寻找时机。通过广田内阁到近卫内阁,日本到1937年6月上旬建立起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准战时体制"。同时,德国的崛起和《日德反共协定》的签订,使苏联被德国牵制住;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内战,使英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齐立旺  
文化创伤是集体成员因对于某个惊恐事件的记忆,觉知到彼此共享的苦难而产生了共同的身份认同,从而在集体意识中留下的创伤印记。本文以犹太大屠杀的教学为例,讨论国外文化创伤教育中的三个基本论争。在教育目标上,主要的争论在于特殊主义和普遍主义的两种不同取向;在年龄适切性上,主要的争论在于何时对学生开展大屠杀教育;在仇恨言论(主要是大屠杀否认言论)的处理上,主要的争论在于是否以及如何使其参与课堂讨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赵华  
在方法论领域,关于经济学是事实还是虚构,是科学还是意识形态的争论不绝于耳。本文通过分析正统经济学与非正统经济学两个阵营的论辩指出,社会科学的研究既需要经济学理论,也需要实证研究;经济学并非只有一种声音,兼听则明。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颂  
中日关系是近代中日两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自1894年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对中国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侵略,企图一步步吞并中国并纳入殖民统治之下。在日本对华侵略进程中,货币金融手段成为与政治、军事并存的侵略路径,并且相较而言,金融渗透更具先行性、隐蔽性。货币战争乃近代中日战争的重要面向。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栋梁  雷娟利  
1941至1945年,侵华日军为了"断绝第三国援华行为",在中国东部沿海、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等国际援华线上,实施了一系列看似分散,实则遥相呼应的"断"字号作战行动,对国际援华运输线区域采取了外交施压、狂轰滥炸、武力清剿及直接军事占领等手段,导致上述国际援华线路严重受阻乃至中断。在日本要"断"与中国要"通"的生死博弈中,中国军民顽强抗战,终以收复滇西为突破口,打破日军的军事封锁,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