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82)
- 2023(2206)
- 2022(1960)
- 2021(1843)
- 2020(1548)
- 2019(3534)
- 2018(3468)
- 2017(6849)
- 2016(3828)
- 2015(4282)
- 2014(4222)
- 2013(4049)
- 2012(3830)
- 2011(3672)
- 2010(3906)
- 2009(3653)
- 2008(3829)
- 2007(3943)
- 2006(3553)
- 2005(3423)
- 学科
- 济(15546)
- 经济(15533)
- 业(13882)
- 企(13287)
- 企业(13287)
- 管理(13014)
- 业经(4563)
- 中国(4556)
- 理论(4544)
- 教育(4500)
- 方法(4214)
- 策(4113)
- 学(4002)
- 制(3904)
- 农(3890)
- 财(3647)
- 划(3345)
- 地方(3311)
- 贸(3271)
- 贸易(3266)
- 和(3232)
- 易(3186)
- 经营(3113)
- 技术(3046)
- 政治(2830)
- 银(2796)
- 银行(2796)
- 计划(2734)
- 决策(2715)
- 行(2686)
- 机构
- 大学(61360)
- 学院(60512)
- 济(23360)
- 经济(22808)
- 管理(21035)
- 研究(20795)
- 理学(17290)
- 理学院(17056)
- 管理学(16823)
- 管理学院(16660)
- 中国(15027)
- 京(13003)
- 财(11741)
- 科学(11256)
- 所(10552)
- 范(10392)
- 师范(10360)
- 江(10023)
- 研究所(9345)
- 财经(9218)
- 北京(8464)
- 州(8371)
- 师范大学(8174)
- 中心(8151)
- 经(8143)
- 院(7193)
- 经济学(6906)
- 系(6806)
- 教育(6716)
- 财经大学(6549)
共检索到100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世刚,肖小月
“政治大国”战略是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所确立、推行的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其战略目标主要有三,提出了形成以“美日欧”三级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的主张。以重点推行“大国外交”和欧亚大陆外交。推行政治改革、向军事大国迈进、巩固经济大国地位、向世界推行“文化输出”战略等为推进政治大国战略的手段。日本实现其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并非易事,受许多因素的制约。
关键词:
“政治大国”战略 目标 手段 前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姜鹏
国际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利益交互系统,在系统中存在着众多战略层面的施动—反馈模式。地缘政治大国的安全战略选择决定了它与体系其他主要成员间的互动方式,互动方式决定了其可能面临的结构性压力,并最终影响到大国崛起的兴衰成败。通过本项研究可以发现:海陆复合型崛起大国的战略模式可以分为"区域陆权"战略、"全球海权"战略和"区域/全球海陆并举"战略。如果崛起大国尚未形成稳固的陆基周边环境,那么追求"区域陆权"战略是最优选择;如果拥有稳固陆基周边环境,那么追求"全球海权"战略是最优选择。而"海陆并举"战略因"同色竞争"原理,既可能同周边国家陷入"区域陆权"优势的安全困境,也可能同"全球海权"国家陷入争霸战争。因此,"海陆并举"战略往往容易造就一个反对自身崛起的海陆权力联姻。此外,追求单一的"差色互补"原理容易实现海陆功能分异背景下的战略结盟,进而影响大国崛起战略的操作实施。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安全战略 崛起战略 中美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吕耀东
本文从国际战略及国际政治理念分析入手,对当代日本战略性外交及政治诉求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和诠释。其一,日本的战略性外交作为体现日本主体性的、旨在参与和主导国际事务的对外关系样式,充分表现出力求摆脱"和平宪法"、谋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的战略性政策取向。其二,日本战略性外交的政治诉求表现为:以解禁乃至行使集体自卫权,谋求日美同盟的对等性;通过价值观外交,构建"海洋民主国家"联盟;介入南海问题,离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间关系;以激化钓鱼岛及东海问题遏制中国正当海洋维权,刻意渲染"中国威胁论"等等,已成为影响东亚和平稳定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巴殿君 吴迪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作为经济强国的日本已经不再满足于“经济大国政治小国”的地位,历届内阁开始要求与经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政治大国地位。日本政府在寻求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过程中,主要选择了以军事领域作为突破口,以成为军事大国带动政治大国目标的实现。具体体现在强化日美同盟、建立和完善有事法制、保持自主、高效的自卫力量与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四个方面。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高萍
国内市场总体规模的扩张带动和支撑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和宏观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为培育和扩大国内市场总体规模提供了战略机遇与契机。扩大国内市场总体规模的战略重点是:扩大最终需求;推进国内市场体系建设和拓展消费品种。
关键词:
市场规模 最终需求 市场体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传统观点认为,发展中大国由于国内市场广阔,国内贸易机会多,应该实行内向型的贸易战略。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否定了这一观点,认为国内贸易无法替代对外贸易的功能。对外贸易在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中,同小国一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中大国必须摒弃内向型的贸易战略,走开放型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发展中大国的贸易战略——“内撑外开”型贸易战略,即以国际比较优势为依据,以国内市场为依托,以适度保护为辅助,全面对外开放的贸易战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洪范
1.建设现代化的财政。大国财政,首先是现代化的财政。今天的时代是工业文明的时代,时代方位决定了我们要建设的大国财政必须是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财政。如何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财政?笔者的理解是,如同建设一栋现代化的大厦,首先要打好地基,其次要在地基上竖起支撑整个大厦的支柱。现代化的财政"大厦"的地基是信息,而在这个地基之上,要牢固树立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礼茂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和“政治”商品 ,在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第一次石油危机对西方国家经济打击巨大 ,使得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保证资源 (特别是石油 )的安全供应。该文在分析主要大国资源安全战略的基础上 ,总结了发达国家保障资源安全供应的几个共同措施 ,这就是 :①建立战略性资源储备体系 ;②建立区域性合作组织 ,共同抗击资源供应中的风险 ;③增加资源进口渠道 ,避免对某一地区资源的过分依赖 ;④调整经济结构 ,减少资源消费 ;⑤用市场机制化解价格风险
关键词:
发达国家 资源安全 战略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向阳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华
摆脱两极体制的桎梏后,中日在两国关系史上第一次告别了过去“一强一弱”型的模式,走向“两强并立”的新时代。对这一全新的双边关系前景,人们开始用两种不同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政治现实主义认为,两大缺少战略缓冲空间的地缘力量中心必将在“安全困境”的作用下重复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梁忠义
战略这一概念,原本是军事上的术语,主要是指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导,依据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洞察战争全局的各个方面、各阶段之间的关系,从而规定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各国的专家、学者对教育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的一般概念都有不同的提法和定义,到目前认识尚不完全一致。然而,我们追溯战略一词的原意,把它引伸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春华
论日本的亚洲投资促贸战略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研究所刘春华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东亚的经济增长被世人誉为“东亚奇迹”。这种奇迹的产生大多归功于贸易和直接投资。从60年代后半期起,亚洲“四小”就把贸易和直接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从而使“四小”的经济出...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金仁淑
二战以后,日本金融素以较为严厉的管制型体制为世人所瞩目,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日本经济走向国际化,日本传统的金融制度已开始从管制型向开放型转变。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日元不断升值,使日本金融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张,从而也加快了金融国际化的步伐,并直接影响着日本与其它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一、迅速膨胀的日本金融实力70年代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曾使国际金融市场陷入了混乱状态。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和美元的逐渐贬值,日元和马克(原西德)成了国际金融市场中的硬货币。尤其是始于80年代中期的日元汇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鹏飞
波涛汹涌的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网络化浪潮在给人类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日趋激烈的信息战。信息战对信息安全的威胁和挑战越来越严重,对人类社会的冲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迫使人们研究应对战略和策略。日本在依据国情的情况下,实施了“保障型”信息安全战略,强调“信息安全保障是日本综合保障体系的核心”,并为此做出了种种措施,例如:颁布新战略计划、成立信息安全机构、打击网络黑客、治理垃圾邮件等,以保证本国的信息安全。
关键词:
日本 信息安全战略 保障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童有好
文章认为,大国经济有不同于小国经济的特点: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巨大,经济规模大,对世界经济影响力大,工业部门体系齐全。大国经济的国内市场对本国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是拉动大国经济起飞的主要因素;(2)使企业规模生产成为可能,相应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3)使研究与开发力度加大;(4)国内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国际竞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应将努力统一国内市场,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注意出口市场的多元化,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档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