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6)
2023(6143)
2022(4785)
2021(4222)
2020(3736)
2019(8083)
2018(7980)
2017(15600)
2016(8377)
2015(9227)
2014(9079)
2013(9174)
2012(8195)
2011(7054)
2010(7459)
2009(7431)
2008(7849)
2007(7412)
2006(6593)
2005(6346)
作者
(23659)
(19943)
(19592)
(18398)
(12918)
(9355)
(8798)
(7515)
(7394)
(7267)
(6739)
(6708)
(6650)
(6290)
(6141)
(5849)
(5840)
(5764)
(5637)
(5583)
(4939)
(4869)
(4799)
(4705)
(4474)
(4451)
(4408)
(4270)
(3921)
(3737)
学科
(67285)
(65567)
企业(65567)
管理(47291)
(44492)
经济(44433)
业经(23679)
(19548)
方法(17796)
(17095)
(17051)
财务(17042)
财务管理(17034)
企业财务(16119)
技术(14306)
农业(13396)
(11912)
企业经济(11852)
(10937)
理论(10652)
经营(10634)
数学(10321)
数学方法(10281)
(10264)
(10253)
技术管理(9785)
(9131)
决策(8462)
体制(8357)
中国(8255)
机构
学院(134485)
大学(127652)
(59759)
经济(58881)
管理(58015)
理学(49114)
理学院(48753)
管理学(48421)
管理学院(48162)
研究(35544)
中国(30942)
(30167)
(25813)
财经(23714)
(22013)
(21330)
(20300)
科学(18881)
商学(18390)
商学院(18245)
(17427)
经济学(17327)
(17286)
财经大学(17018)
业大(16257)
经济管理(16085)
北京(15919)
中心(15885)
农业(15827)
经济学院(15639)
基金
项目(77476)
科学(63687)
研究(61003)
基金(57576)
(47424)
国家(46858)
科学基金(43265)
社会(41169)
社会科(39094)
社会科学(39082)
(32007)
基金项目(30469)
教育(26821)
自然(26426)
(25912)
自然科(25875)
自然科学(25870)
自然科学基金(25514)
编号(24492)
(24367)
资助(22345)
(20224)
成果(18985)
创新(17729)
(17593)
(17211)
(16946)
国家社会(16841)
重点(16638)
(16261)
期刊
(75294)
经济(75294)
研究(40996)
(29280)
管理(27817)
中国(23448)
(20513)
科学(15694)
业经(15014)
农业(14206)
技术(14111)
学报(14026)
财经(13644)
(12044)
金融(12044)
(11889)
大学(11885)
学学(11415)
经济研究(10867)
教育(10213)
技术经济(10090)
(10061)
财会(9731)
问题(9695)
现代(8525)
世界(7947)
商业(7890)
会计(7570)
(7449)
经济管理(7210)
共检索到206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海舰  原磊  
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是有边界的,企业的边界在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之处。本文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边界可趋于无穷。这是因为,在信息经济条件下,企业随着边界扩张,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无法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交于一点。对无边界企业来讲,企业边界不再是指物质边界,而是指能力边界,企业边界的大小,取决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强弱。企业要想成为无边界企业,必须将自身的核心能力打造成价值模块,并融入全球价值网络当中。无边界企业有着不同的具体形式,但是不论哪种形式,都是基于核心能力运作的,价值网络是核心能力的集大成。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良平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仍有许多企业持有传统的价值链观念,它们经常以牺牲自己的客户和供应商的利益为代价,追求自身盈利能力最大化。本文旨在引导这些企业打破组织的外部边界,建立无边界的价值链,最终使整体价值链的成功最大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海舰  陈小勇  
企业做大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做大规模,体现企业的实体"实力",是企业的有形之大;二是做大网络,体现企业实体和虚拟相融合的"势力",是企业的无形之大,即企业在有边界的实体上实现无边界发展,是企业在高层次上的做大。基于案例的视角,本文从经营层面、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对企业做大网络的无边界发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虚拟空间、虚拟运作、核心能力是企业无边界发展的平台因素。通过无边界发展,企业可将其打造成具有小核心大外围、小脑袋大躯体的企业帝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晓翔  
随着无边界管理时代的来临,研究重点从基于无边界管理的变革转向基于无边界管理的运营,如何在无边界管理模式下实现成长将是普遍关注而亟待解决的问题。资源单位、企业内核是企业在无边界管理模式下的两类主要构件,前者承担具体运营事务但不受管理者管控,后者恰好相反。由此,本文提出企业内核作用于资源单位进而实现企业成长的作用传导机制,并通过对比分析和回归分析信息技术行业的配对企业样本数据证实:企业内核在能力、权力维度的增大均带来内部资源单位规模变小、外部资源单位规模变大,在权力维度的增大还能带来内部资源单位相互关联的减弱,这些变化均有利于企业规模扩大;企业内核在效率维度的减小造成外部资源单位规模变小、相互关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欧阳文和  高政利  李坚飞  
企业规模理论在企业战略联盟及企业网络化环境下受到质疑,学术界提出了企业无边界理论,零售企业尤其是沃尔玛的快速扩张又提出了另一种无边界理论。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无边界理论。就单个企业的边界来说,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存在本质的区别,生产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和技术跳跃所带来的沉没成本制约了生产企业的规模扩张,而流通企业的资产通用性和技术稳定性使流通企业避免了威廉姆森的企业“复制和有选择性控制的不可能性”命题的局限。本文通过沃尔玛的规模扩张的案例,建立影响企业规模因素的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零售企业规模无边界的命题。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裴劲松  焦自英  
本文介绍了无边界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建立基于无边界职业生涯管理培训体系的必要性,结合现行国内企业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无边界职业生涯管理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思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丽  
文章以西门子总部、西门子Mulheim工厂和美国线模公司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部管理采用"无边界"组织模式可以简化组织结构和管理层级;企业采用"无边界"组织的另一模式——团队管理,可以激励创新,提高整体运营效率;车间采用"无边界"组织模式,可以集合全员参与,从而能持续有效地改进生产过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敏杰  
在今天市场全球化过程中,以创新为战略的企业日益体会到传统的组织结构在组织管理中所暴露的弊端和带来的麻烦。为此从要素与原因两个方面探讨了创新型企业构建扁平化无边界组织结构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五种切实可行的构建扁平化无边界组织结构的方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金山  芮明杰  
企业作为社会心理系统存在着企业心理边界。本文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心理边界内涵的考察 ,提出了企业心理边界的概念 ,按企业心理边界的清晰性—模糊性、稳定性—动态可变性、不可渗透性—可渗透性维度分析了企业心理边界的特征 ,形成了企业心理边界的相关推论。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企业心理边界管理的模型并从企业心理边界与企业适应、组织变革、组织学习的关系阐述了企业心理边界管理的含义。最后 ,指出了企业心理边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秦伟平  杨东涛  
本文利用现象驱动型案例研究方法,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艾欧史密斯公司无边界组织的演进过程,阐述了企业如何通过变革型领导和动态团队两个强有力的杠杆逐步打破地理边界、外部边界、垂直边界和水平边界,以实现在当今商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速度、灵活性、整合以及创新。研究发现,无边界组织的演进过程本质上就是企业无边界文化的塑造过程。随着跨国公司全球本土化战略的实施,这种新型的组织形式能够在中国得以传承有两个重要的条件:打造动态团队是无边界文化的重要形式;变革型领导和动态团队的协同演化是营造无边界文化的内在机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永强  赵曙明  
"互联网+"时代催生工作-家庭无边界管理情境。研究界定了此情境下管理制度结构及其调整的工作-家庭关系模式,构建了整合理论框架来研究制度的规制维度的效率,发现由弹性工作制、资助和服务构成的新制度规制维度能缓解冲突、实现平衡和增进丰富化,并能直接或在它们中介作用下提升员工的组织承诺、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等员工绩效;提升家庭成员的家庭满意度、婚姻满意度和家庭支持等家庭绩效;提高生产率和销售量;提升组织的声誉和信任等社会绩效。研究为未来实证研究提供了基础理论框架,并为企业管理实践提出了策略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曾楚宏  林丹明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企业边界的研究视角始终放在企业的规模上,难以对企业边界的复杂变动情况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企业的边界具有两重属性,一是由土地、劳动、资本等有形资源决定的规模边界,二是由知识、技术等无形资源决定的能力边界。能力边界是企业边界的核心属性,它的变动决定了规模边界的变动方向。借助这一新的分析思路,本文对当前企业边界的多样化变动趋势进行了讨论,试图给出更合理的解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程承坪  
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缺陷之一是不能整合传统的厂商理论。这种缺陷来自于其理论的内在矛盾:一方面,这一理论认识到了合约的不完全性,从而认为企业有其存在的效率基础;另一方面,在分析企业的边界和规模问题时,又不自觉地把产品市场看成是完全竞争的,从而又否定了合约的不完全性。我们只有打破现代企业理论这一内在的理论悖论,才能有机地整合传统的厂商理论,从而解释各种丰富多彩的企业行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韩冰洁  
现在 ,全球范围内的外包几乎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各大企业在许多成功企业外包模式的吸引下 ,纷纷考虑仿效这种虚拟化行为。在这个过程中 ,表面上印证了科斯以及其他一些新制度经济学家关于企业理论的论述。但外包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将企业的经营范围缩小 ,意味着企业边界的减小 ,可在现实中 ,成功实施外包的企业无不是急剧的膨胀。这与科斯等经济学家的论述是不相符的。本文拟在现实中找出这一矛盾的实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