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345)
2022(2095)
2021(1947)
2020(1694)
2019(3631)
2018(3649)
2017(6706)
2016(3894)
2015(4305)
2014(4394)
2013(4516)
2012(4329)
2011(4080)
2010(4189)
2009(4194)
2008(4321)
2007(4133)
2006(3696)
2005(3517)
2004(3381)
作者
(12454)
(10360)
(10280)
(9802)
(6753)
(5112)
(4640)
(4038)
(3890)
(3852)
(3703)
(3647)
(3624)
(3432)
(3432)
(3265)
(3244)
(3025)
(2981)
(2826)
(2743)
(2574)
(2465)
(2434)
(2425)
(2408)
(2239)
(2236)
(2124)
(2109)
学科
(17123)
经济(17082)
管理(13065)
(11397)
(10097)
企业(10097)
方法(6337)
(5511)
(4893)
数学(4718)
数学方法(4633)
中国(4560)
(4520)
(4202)
地方(4096)
业经(4069)
理论(4036)
教育(3244)
(3148)
财务(3136)
财务管理(3124)
(2990)
企业财务(2979)
农业(2941)
(2922)
(2921)
金融(2920)
(2908)
银行(2905)
(2894)
机构
大学(65234)
学院(63248)
(23714)
经济(23119)
研究(21846)
管理(21424)
理学(17264)
中国(17186)
理学院(17004)
管理学(16711)
管理学院(16574)
(14452)
科学(13614)
(13094)
(11831)
(11247)
研究所(10439)
(10302)
(10058)
师范(9994)
财经(9938)
中心(9418)
北京(9217)
(8967)
(8836)
业大(8597)
师范大学(8104)
农业(7800)
(7664)
(7483)
基金
项目(35805)
科学(27538)
研究(26575)
基金(25479)
(22219)
国家(22003)
科学基金(18217)
社会(16785)
社会科(15816)
社会科学(15807)
(13425)
基金项目(12899)
教育(12315)
(11708)
自然(11427)
自然科(11060)
自然科学(11052)
自然科学基金(10863)
编号(10840)
资助(10622)
成果(10084)
重点(8124)
(8106)
课题(8015)
(7327)
(7065)
教育部(7016)
(6761)
(6695)
国家社会(6695)
期刊
(31925)
经济(31925)
研究(22329)
中国(14276)
学报(12034)
(11920)
科学(9892)
(9641)
大学(9002)
教育(8745)
管理(8745)
学学(8307)
(6906)
金融(6906)
财经(6660)
农业(5999)
(5756)
技术(5360)
问题(4729)
业经(4580)
图书(4315)
经济研究(4033)
(3856)
(3609)
书馆(3525)
图书馆(3525)
(3411)
技术经济(3316)
现代(3052)
资源(3034)
共检索到105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庆华  
无权抵押的行为是指无权处分人以自己的名义在他人财产之上设定抵押的行为。该行为分为签订抵押合同的行为和履行抵押合同的行为。根据现代民法物权债权法理论和立法实践,抵押合同的生效与抵押权的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无权抵押的条件下,抵押合同的效力应根据第三人的主观善恶,分别确定为有效和效力待定两种情况,以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的安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婧  
本文基于立法论立场讨论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与相对性的冲突与协调,在分析两种基础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出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类型。相对性原则是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在立法上确立的最大理论障碍,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是对相对性的有限突破。其对外效力与物权对外效力的区别非常明显,未及于权利人以外的所有人,限于约定的纯获利益的特定第三人。另外,由于"补偿关系"和"对价关系"概念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应将以上两概念分别修正为"合同关系"和"原因关系"。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关系的类型取决于两种基础关系的类型,而不应仅仅取决于合同关系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婧  
本文基于立法论立场讨论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与相对性的冲突与协调,在分析两种基础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出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类型。相对性原则是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在立法上确立的最大理论障碍,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是对相对性的有限突破。其对外效力与物权对外效力的区别非常明显,未及于权利人以外的所有人,限于约定的纯获利益的特定第三人。另外,由于"补偿关系"和"对价关系"概念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应将以上两概念分别修正为"合同关系"和"原因关系"。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关系的类型取决于两种基础关系的类型,而不应仅仅取决于合同关系类型;其所形成的三方法律关系并非纯粹的合同关系,更非两个合同关系的简单相加,但仍属于债的关系范畴。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姜南  
责任保险的作用不仅在于弥补被保险人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而遭受的损失,而且具有保障受害第三人充分、及时获偿的公益功能。在我国现行《保险法》中,责任保险制度规定的较为简单,欠缺实践中的操作性。新修订的《保险法》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保险的第三人利益属性,增加了保险人直接向受害第三人赔付的法定条件、第三人的直接请求权以及保险人对保险金的留置义务,具有很强的进步性。只是在立法与实务的某些细节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利  许崇苗  
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因此,在保险法律和保险合同中规定投保人的权利和义务是符合合同基本理论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为同一人的保险合同是基本形态。但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人的保险合同也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人身保险合同。由于这种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是不同的人,如何平衡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设定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需要探索理论依据。从我国《保险法》目前设定的保险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框架和结构来看,不宜把被保险人作为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来对待,应在保险合同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对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人的保险合同,以"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来丰富和完善我国保险合同的理论和法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祁群  
长期以来 ,我国司法实践受传统民法理论的影响 ,一向不认同法人董事向第三人负连带民事赔偿责任 ,我国《公司法》对此也无明确规定 ,导致目前有关诉讼纠纷不断。笔者通过比较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结合中国的国情 ,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法理分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系根据卫生区域规划于1995年由原市三医院、市传染病医院合二为一组建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医院位于市区十里大道大树下,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设有内、外、妇、儿、肝病、结核、肿瘤等科室,是市区功能最齐全的医院。肿瘤、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保顺  王志宏  
第三人侵害旅游者权益而旅游者往往把旅行社推上法庭,原因是出现了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旅游者选择诉由的结果。本文首先分析了第三人侵权时适用法律的选择,接着展开论述合同当事人一方旅行社的安全保障义务和第三人侵权时所导致的复杂的法律关系,最后研究了旅行社赔偿责任的确定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应海  王全兴  
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违反《建筑法》工程层层转包现象,施工过程中劳动者发生工伤不能排除第三人承担工伤赔偿责任,依据现有规定如何追究第三人的工伤赔偿责任?作者对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邓丹云  
案情简介■被诉人伍某于2005年11月22日入职申请人某通讯公司任司机。2006年2月20日上午,伍某驾驶该公司的配送车搭载配送员前往广州某营业部交接商品。约10时30分,到达目的地后,配送员入店铺内交货,伍某将车停放在店铺隔壁旅店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志刚  
第三人侵权导致工伤事故时,受伤职工或职工家属既有权向第三人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又可以向工作单位或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工伤保险待遇。面对这两种待遇,是采取待遇兼得,还是对人身损害赔偿低于工伤保险待遇实行差额补偿的方式,目前,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尚未达成共识。各地在工伤经办实践中,不同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巧珍  
现代公司的权力由股东转移到董事会手中 ,而实际行使权力的主要是代表 (执行 )董事。其对公司有一定的控制力 ,就应当承担相应的义务。在代表 (执行 )董事造成公司损害同时也使第三人遭受损害时 ,要对第三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我国公司法应该借鉴英美法系的做法 ,以完善我国的公司制度。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范卫红  郑国涛  
【目的/意义】信息技术应用驱动着我国金融不断变革,金融创新的同时也使得金融仲裁面临更大挑战。现有的金融仲裁几乎无涉第三人权益、仲裁机构依法无权追加在金融争议中可能影响其合法权益的第三方当事人,严重损害了第三人合法权益。【设计/方法】通过探究问题的产生背景、对比分析现状后我国金融仲裁现有立法和司法实践均对第三人参与仲裁持否定态度,在现有救济途径均无法有效维权前提下,从利益平衡角度出发应赋予金融仲裁第三人当事人地位并有权提起撤销和执行异议之诉,【结论/发现】通过有限建立金融仲裁第三人制度以合理保护其合法权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兴玉  王永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