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097)
- 2022(980)
- 2019(1746)
- 2018(1789)
- 2017(3448)
- 2016(1965)
- 2015(2302)
- 2014(2296)
- 2013(2357)
- 2012(2354)
- 2011(2329)
- 2010(2555)
- 2009(2568)
- 2008(2669)
- 2007(2746)
- 2006(2520)
- 2005(2422)
- 2004(2463)
- 2003(2695)
- 2002(2710)
- 学科
- 济(10088)
- 经济(10077)
- 管理(6166)
- 业(6010)
- 企(5489)
- 企业(5489)
- 理论(3177)
- 中国(3161)
- 学(3139)
- 方法(2873)
- 制(2727)
- 业经(2606)
- 教育(2596)
- 贸(2381)
- 贸易(2379)
- 农(2323)
- 和(2305)
- 易(2293)
- 财(2293)
- 融(2271)
- 金融(2270)
- 银(2198)
- 银行(2196)
- 行(2123)
- 策(1895)
- 地方(1877)
- 体(1848)
- 体制(1480)
- 数学(1454)
- 农业(1445)
- 机构
- 大学(37711)
- 学院(36144)
- 济(15251)
- 经济(14923)
- 研究(14755)
- 中国(11043)
- 管理(10899)
- 京(8630)
- 理学(8330)
- 所(8285)
- 理学院(8194)
- 财(8185)
- 科学(8079)
- 管理学(8078)
- 管理学院(7990)
- 研究所(7231)
- 范(6757)
- 师范(6744)
- 江(6425)
- 财经(6175)
- 中心(5954)
- 北京(5866)
- 师范大学(5430)
- 经(5410)
- 州(5352)
- 院(4829)
- 系(4812)
- 农(4647)
- 经济学(4614)
- 教育(4423)
共检索到66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必荣
本文在对资源基础论进行综述和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源和能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 ,企业在构思竞争战略时 ,应以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源和能力为基础
关键词:
资源 能力 战略 竞争优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志彪 姜付秀
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框架中 ,以资源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观和以活动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观 ,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某种孤立或对立状态。本文认为 ,这二者可以在基于无形资源的竞争优势这一的新的分析框架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无形资源对竞争优势贡献的差异取决于竞争所处的特定的层面 ,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 ,必须逐步形成与每个竞争层面相匹配的能力。我们通过对移动通讯产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 ,企业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和所处的竞争层面的理解 ,以及不断培养、改善和提高企业运用无形资源的能力 ,对其取得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关键词:
无形资源 竞争优势 竞争层面 能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江成山 周智颖
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与保持一直是战略管理各流派争论的焦点。对这一问题的解释,不同战略流派采用了不同的战略思维模式。在众多战略管理理论流派争鸣的背景下,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就企业无形资源对竞争优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无形资源由个人拥有的无形资源和组织拥有的无形资源两大类构成。其中,企业组织内部的企业家人力资源、关键岗位人力资源以及企业组织拥有的文化类资源、知识类资源、关系类资源、声誉类资源等无形资源,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企业组织内部的企业家人力资源和关键岗位人力资源与组织拥有的文化类资源、知识类资源、关系类资源、声誉类资源等无形资源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
关键词:
无形资源 人力资源 竞争优势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董必荣
本文运用“资源基础论”分析了战略无形资产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之间的关系,论述了现行财务会计模式对战略无形资产信息的综合反映形式。认为商誉是现行财务会计模式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综合反映形式,其本质是在现行财务会计模式下无法单独入账的企业战略无形资产,商誉的性质实际上是战略无形资产性质的外在综合表现,外购商誉的本质是被收购企业未入账的战略无形资产,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应该依据并购后被收购企业战略无形资产价值的增减变动情况来决定。
关键词:
战略无形资产 商誉 持续竞争优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拥军
从战略的角度讲,发挥比较优势不仅仅涉及贸易战略的选择,而且关系到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而产业升级则是对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提升,必然要求政府进行干预。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机制是改革的大方向,过分强调产业升级将会造成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新的扭曲并延误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市场机制 政府干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纪昀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关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论争,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是应该以比较优势抑或竞争优势为基础。本文旨在从内生和外生的角度对比较优势进行扩展,从而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之下,为贸易理论和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更为合理的分析基础。最后,从发挥复合比较优势的角度,对中国的外贸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复合比较优势 内生比较优势 外生比较优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政
成本比较优势的机制在当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仍然发挥作用。中国工业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劳动力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国际贸易的高速增长 ,主要得益于较好地发挥了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由于二元经济结构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将继续存在 ,同时由于劳动力供给大大超出劳动力的需求 ,中国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将能够长期保持下去。但是 ,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是相对的 ,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这种优势并不明显。企业办社会和人浮于事等大大抵消了劳动力便宜的优势。所以 ,在市场竞争中 ,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制造业员工的工资水平低 ,虽然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但也有消极作用 :一是在国际贸易...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劳动力便宜 生产率差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英明 陆洪芳
产业集群是经济活动的普遍法则。其集聚优势表现为区域静态效率的实现和动态进步能力的提高。产业集群的集聚优势可以通过马歇尔式、产业联合体和社会网络等形式实现。在此基础上,简要提出产业集群的集聚优势培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聚优势 静态效率 动态进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之杰 谷晓燕
技术创新优势指先进制造系统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制造技术而优于传统制造系统的优势。技术创新优势的无形效益主要表现在系统稳定性、技术先进性以及学习曲线效益。建立了技术创新优势评价模型,并利用了模糊数学的方法,实现了技术创新优势效益的货币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佩 杨建基
以资源基础理论为依托,从会计视角出发,对无形资产的异质性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财富500强企业以及18家美国科技类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占比及利润变化趋势的分析对比,发现在新兴行业中,固定资产的地位已受到诸多因素的挑战,无形资产比值有了明显提高,并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增的趋势。无论从利润增长潜力的有限性还是从资源利用的不可再生性等方面,都证明了人类改变经济运行能耗模式的紧迫性。建议加大无形资产投资,为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构筑必要条件。
关键词:
资源 异质性 无形资产 竞争优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翌
无形资产对于企业实现其持续竞争优势十分重要。但是无形资产有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本文采用实证的方法,通过分析企业高层是如何判断不同无形资产对于企业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探讨不同无形资产对企业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从而建立无形资产对企业实现竞争优势的贡献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无形资产 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能力差异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洁 苑泽明
价值链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特点归纳,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竞争优势取得的条件,同时从价值链的视角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了概括,最后对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竞争优势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
价值链 高新技术企业 无形资产 竞争优势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雍君 赵国钦
与小国相比,大国的公共财政在稳定职能上具有相对优势,在再分配职能上具有相对劣势,在配置(集体物品)职能上优势与劣势参半。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只有在清晰辨识这些潜在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致力发掘和强化相对优势,规避和弱化相对劣势,才能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主宰自己的财政命运。这一认知对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走上正轨的财政改革,具有重要含义。
关键词:
大国财政 优势 劣势 财政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雍君 赵国钦
与小国相比,大国的公共财政在稳定职能上具有相对优势,在再分配职能上具有相对劣势,在配置(集体物品)职能上优势与劣势参半。由于财政职能上的优势与劣势是潜在的而非现实的、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冈此都无法决定一个国家的财政命运。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只有发掘优势、规避劣势的意愿与能力,才是其财政命运的决定性因素。以此出发,至少可以提出旨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财政改革的三个核心命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高岚
文章阐释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以及发展模式的选择,指出后进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型后发优势并非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分析了"资源诅咒"产生的原因,针对如何摆脱"资源诅咒",指出了有效发挥自然资源后发优势的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