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52)
- 2023(2338)
- 2022(2000)
- 2021(1850)
- 2020(1615)
- 2019(3404)
- 2018(3370)
- 2017(6178)
- 2016(3550)
- 2015(3803)
- 2014(3841)
- 2013(3814)
- 2012(3521)
- 2011(3391)
- 2010(3595)
- 2009(3494)
- 2008(3591)
- 2007(3407)
- 2006(3221)
- 2005(2909)
- 学科
- 济(14512)
- 经济(14500)
- 管理(7555)
- 业(6990)
- 学(5814)
- 企(5776)
- 企业(5776)
- 方法(5485)
- 理论(4860)
- 业经(4010)
- 农(3975)
- 中国(3371)
- 税(3202)
- 地方(3107)
- 农业(3049)
- 税收(2912)
- 数学(2891)
- 收(2878)
- 数学方法(2836)
- 财(2832)
- 经济理论(2674)
- 制(2626)
- 和(2619)
- 教育(2611)
- 环境(2110)
- 发(2010)
- 银(1972)
- 银行(1968)
- 行(1938)
- 融(1916)
- 机构
- 学院(59185)
- 大学(58859)
- 研究(21217)
- 管理(18556)
- 济(17650)
- 经济(17112)
- 中国(15649)
- 科学(15450)
- 理学(14972)
- 理学院(14667)
- 管理学(14287)
- 管理学院(14151)
- 京(12954)
- 范(12827)
- 师范(12735)
- 所(11403)
- 财(10714)
- 师范大学(10488)
- 研究所(10450)
- 游(10113)
- 江(10094)
- 旅(10052)
- 旅游(9918)
- 中心(9102)
- 农(8573)
- 州(8488)
- 财经(8425)
- 北京(8418)
- 院(7504)
- 系(7494)
- 基金
- 项目(35111)
- 科学(27641)
- 基金(25348)
- 研究(24840)
- 家(22769)
- 国家(22566)
- 科学基金(18625)
- 社会(15538)
- 社会科(14665)
- 社会科学(14660)
- 省(14088)
- 基金项目(14068)
- 自然(12346)
- 划(12094)
- 自然科(11984)
- 自然科学(11982)
- 自然科学基金(11772)
- 教育(11246)
- 资助(10528)
- 编号(9657)
- 重点(8460)
- 发(8400)
- 成果(8297)
- 课题(7367)
- 部(7137)
- 科研(6808)
- 计划(6597)
- 创(6380)
- 国家社会(6251)
- 发展(6237)
共检索到90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论旅游的本质与特征□谢彦君一、旅游本质的认识框架旅游作为一种活动或现象,在历史上可能已经存在了成千上万年。然而把旅游现象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却还仅仅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并且这种研究一直主要地还是限于对旅游世界进行的某种直观的描述。旅游现象在今天已是深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旅游学界对旅游本质的认识尚未进入本质的层面。体验不是旅游的本质,它只是旅游的基本特征,且不能将旅游的旅游性与其他物的物性区分开来。这源于我们对本质是什么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文章通过对海德格尔现象学的理解,提出了旅游的本质是"人诗意地栖居"的观点,运用现象学理论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认识旅游本质的方法、路径,对当今流行的一些思潮进行了批判。
关键词:
本质 体验 旅游的本质 诗意地栖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文章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深入地探讨旅游的本质问题。从发生学、源动力上探讨旅游的源起、发生、生成机制和目标。让旅游重新回到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中认识旅游的本质;让旅游回到人的存在性,从生活世界“烦”的生存机制中探讨旅游的源起和动力;旅游是去远,去远本质上不是空间的移动,是因去远而获得诗意地栖居,去远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本质,从而揭示了去远与诗意地栖居的关系;旅游的终极目标是寻找到本真的自我,在旅游中,人显现自身,澄明自身,获得自我的觉悟,认识到自我存在于世的价值。该文提出旅游的世界人诗意地栖居模型,将旅游的目标分成3个层级,即诗意的生活、诗意的人生和诗意的存在,最终追问到了旅游的价值,旅游的价值已超越了旅游本身,关系到人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价值,从而成就了旅游的社会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刚
一 关于旅游活动的本质特性,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因而各自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又由于旅游活动在现代商品社会极易显出的经济意义,许多人倾向于从经济的角度去解答这个问题。但是,旅游作为一项经济活动是19世纪以后的事,而在这之前,非经济性的旅游现象早已出现;再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肖飞
民生的内涵具有"基本生存保障"、"社会融入"和"生活质量提升"三个层次,与经典的"生存.关系.成长理论"中所分析的公民需求三层次具有对应的关系。旅游作为独特的社会行为,既是民生的现实依据,也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旅游业就是民生产业。政府需要认真对待旅游民生需求,从维护旅游产业地位、促进投资、引导消费、规范市场秩序的角度,引领公民旅游的健康发展,促进民生事业的建设。
关键词:
公民旅游 民生 特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师守祥
一、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实践探索我国旅游业谋求"转型"由来已久,1992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就指出:"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我国旅游业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转变,加快旅游事业发展,国务院决定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此后,在我国旅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乃康
拙文《试谈旅游文学的特征》(载《中国旅游报》1987年4月29日、5月6日)发表后受到人们的注意,有的同志赞同,也有的同志提出意见商榷。这些对深入开展旅游文学研究,推动旅游文学创作发展无疑都是有益的。这里我想就旅游文学的特征问题再作些探讨,以求教于有志于旅游文学研究和创作的同志们。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杜江
本文在对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 ,论述了旅游企业跨国经营从初级到高级的 7种表现形式和旅游企业的跨国经营所表现出来的 4个特征 ,试图弥补旅游研究中关于这一领域的空白 ,并为有关旅游企业跨国经营问题的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旅游企业 跨国经营 形式 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明义 毛剑梅
旅游服务贸易政策,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开展旅游服务贸易的政策依据和准则;又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拓国际旅游市场,促进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本文在分析旅游服务贸易政策与旅游服务贸易理论和实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基础上,探讨了旅游服务贸易政策的经济属性、政治属性、国际属性和特征,分析了旅游服务贸易总政策、入出境旅游政策、旅游要素进出口政策和旅游服务贸易国别政策等主要内容,阐述了旅游服务贸易政策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
旅游服务贸易政策 性质 特征 内容 形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齐子鹏 张薇
旅游学界对于将假日经济等同于假日旅游虽然提出了质疑 ,但却始终未能获取明晰的答案。由此 ,本文将运用数理经济方法 ,对假日经济的经济内涵、特征及其与假日旅游的联系作出定性说明 ,以期为发展假日旅游有所裨益。
关键词:
假日经济 假日旅游 模型 政策决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敬武
本文从基础旅游理论出发,以旅游者概念及非连续的旅游状态作为会展旅游研究的基础,提出了会展旅游的全新概念,导出会展旅游的基本规律、会展旅游指数以及会展旅游的研究范畴。对引发会展旅游争论的缘由也作了深层次的分析。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才
旅游的本质问题是旅游学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站在辩证逻辑思维高度上,从普遍性和特殊性两方面对旅游本质进行探析,把旅游本质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层面。
关键词:
旅游本质 普遍性 特殊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德红
本文认为旅游消费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旅游消费研究方法论的选择;而旅游卫星账户(TSA,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的概念框架,注释了旅游现象的内在规律和具体表现方式,在一定假设基础上,以经济影响为核心对旅游本质和旅游消费的特殊性进行了解释和扩展,提供了一个将旅游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去认识的强有力的系统研究方法;TSA体系将能是从消费经济角度探讨旅游消费问题的方法的现实选择,进而提出旅游消费研究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
TSA 方法论 旅游消费 逻辑起点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住
八十年代后期,旅游业的营运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种新的模式,亦即“新时代旅游”(New Age of Tourism)正在迅速崛起,在过去三十年中一直行之有效的“大众旅游”(MassTourism)营运方式正在衰退。旅游营运方式的变化,是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变化的结果。 大众旅游(MT)是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社会的产物。旅游作为产业的组成部分,移植了工业化的精华——规模经济和标准化,即旅游完全被看作是工业化的“无烟工业”,按规模扩张和标准产品的工业模式发展旅游,进而决定大众旅游的营运方式:将相似的、标准化的旅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明艳
旅游地与客源地、旅游地与其它旅游地 ,以及省内旅游地之间的关系 ,表明了旅游流的特征 ,体现了成都国际旅游市场中 ,区域内近距离市场强于远距离市场的特点 ,说明了成都与中国其它旅游热点城市之间的补充和辐射关系 ,反映了省内国际旅游网络对成都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成都国际旅游应开拓欧美长程旅游市场 ,同时发展大旅游 ,积极建设省内国际旅游网络。
关键词:
国际旅游市场 旅游流 旅游地 成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