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4)
- 2023(10243)
- 2022(9116)
- 2021(8693)
- 2020(7225)
- 2019(16889)
- 2018(16858)
- 2017(32705)
- 2016(17897)
- 2015(20087)
- 2014(20344)
- 2013(20012)
- 2012(18193)
- 2011(16561)
- 2010(16498)
- 2009(15294)
- 2008(14916)
- 2007(13061)
- 2006(11568)
- 2005(10067)
- 学科
- 济(72504)
- 经济(72419)
- 管理(51661)
- 业(48008)
- 企(41614)
- 企业(41614)
- 方法(34830)
- 数学(28067)
- 数学方法(27728)
- 学(18073)
- 农(17863)
- 中国(17467)
- 业经(17113)
- 财(16915)
- 理论(16388)
- 地方(14108)
- 和(13055)
- 农业(12217)
- 贸(11847)
- 贸易(11842)
- 制(11821)
- 教育(11636)
- 易(11424)
- 环境(11123)
- 技术(10942)
- 务(10854)
- 财务(10788)
- 财务管理(10765)
- 企业财务(10219)
- 划(10110)
- 机构
- 大学(264456)
- 学院(261200)
- 管理(105658)
- 济(97228)
- 经济(94922)
- 理学(91696)
- 理学院(90645)
- 管理学(89122)
- 管理学院(88631)
- 研究(83167)
- 中国(59751)
- 京(56691)
- 科学(53513)
- 财(45564)
- 所(41219)
- 范(38461)
- 师范(38184)
- 研究所(37793)
- 财经(37282)
- 业大(37075)
- 江(36833)
- 中心(36510)
- 农(36438)
- 北京(36074)
- 经(33702)
- 师范大学(31122)
- 州(31020)
- 院(29922)
- 经济学(28492)
- 农业(28382)
- 基金
- 项目(177424)
- 科学(139071)
- 研究(132232)
- 基金(127821)
- 家(110240)
- 国家(109280)
- 科学基金(94011)
- 社会(81740)
- 社会科(77283)
- 社会科学(77264)
- 省(69038)
- 基金项目(68880)
- 自然(60969)
- 教育(60554)
- 自然科(59453)
- 自然科学(59442)
- 自然科学基金(58369)
- 划(58120)
- 编号(54966)
- 资助(52674)
- 成果(45329)
- 重点(39132)
- 部(38822)
- 课题(37475)
- 发(37377)
- 创(36371)
- 项目编号(34230)
- 创新(33728)
- 科研(33572)
- 教育部(33472)
- 期刊
- 济(108477)
- 经济(108477)
- 研究(77541)
- 中国(42805)
- 学报(41137)
- 科学(38139)
- 管理(37151)
- 财(33712)
- 农(32809)
- 教育(32364)
- 大学(30984)
- 学学(28768)
- 农业(23288)
- 技术(21516)
- 财经(18746)
- 融(17748)
- 金融(17748)
- 业经(17685)
- 图书(16573)
- 经济研究(15970)
- 经(15902)
- 问题(14548)
- 理论(13764)
- 实践(12840)
- 践(12840)
- 科技(12572)
- 技术经济(12178)
- 现代(11874)
- 版(11809)
- 情报(11675)
共检索到369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余书炜
论旅游理论研究内容的框架□余书炜一、旅游理论研究是在研究什么旅游理论研究是在研究什么?从而学旅游理论是要学到些什么?这是两个曾使我非常困惑的问题。而且我相信它们不仅仅属于我个人。尤其是对于从事旅游理论学习的学生来说,它们很可能是正在或将要困扰他们的两...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斌
关于构建旅游学理论体系的几点看法———兼评余书炜同学论文《论旅游理论研究内容的框架》□戴斌一、由论文所想到的拜读了余书炜同学的大作《论旅游理论研究内容的框架》,始是欣喜,继而沉思,再而生出诸多感想。欣喜的是在我进入旅游学研究领域后,终于看到有人在旅...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秀中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斌 周晓歌 夏少颜
随着大众旅游初级阶段的到来,我国旅游业也相应进入了国家战略体系,加上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层次的提升,基于中国学术立场和现实诉求的理论创新已是当务之急。在分析总结旅游发展阶段特征和当代旅游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当代旅游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构建以旅游法为核心的国家意志体系,以旅游经济监测与预警为中心的宏观调控体系,以游客满意为导向的微观监管体系。
关键词:
大众旅游 发展理论 国家意志 旅游产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骁鸣
旅游环境容量(TECC)最初只关注会对资源质量和游客自身的体验质量造成破坏的临界游客数量,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广泛应用于旅游资源管理之中的一系列管理工具,包括了目前在美国林业游憩资源管理中使用的可接受改变的极限方法(LAC)和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中使用的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VERP方法(VERP)。国内有学者提出用旅游环境承载力(TEBC)来替代旅游环境容量,但其核心内容是用一个抽象指标替代有实际数量单位的指标,这就与旅游环境容量理论面临同样的困难,即无法保证量化过程的可靠性,难以说明最后得到这些数值究竟要表达怎样的实际意义。将旅游环境容量作为管理工具的研究和应用工作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佼佼 吕兴洋
艺术与旅游融合(艺旅融合)是新时代旅游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传统上,艺旅融合仅作为文旅融合的下辖概念,这种旧研究格局在实践层面已无法满足我国新时代旅游发展需求,理论层面也存在解释不足、概念误解等问题。因此,文章基于旅游审美哲学探讨艺旅融合,建构理论逻辑与研究框架。首先,从澄清(旅游)审美问题的概念出发,探索了从存在性到人本性的旅游审美哲学基础;其次,梳理了艺旅融合二维度,即艺术旅游与旅游艺术,提出基于旅游审美哲学的“艺旅人本体验”;第三,分析了艺旅融合过程中的“主-客-艺”三元关系;第四,探索了艺旅融合的研究框架,包括内涵与维度(宏观层的宏大叙事/微观层的人本体验)、性质与影响(经济性/政治性/社会性/文化性/地方性/人本性)、生产与功能(供给侧/需求侧);最后,提出艺旅人本体验因其情感特征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具有的新契机。研究旨在为我国艺旅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理论框架起点,促进社会和个体层面的人的价值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凌云
也论旅游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与余书炜同志商榷□张凌云《旅游学刊》今年第4期刊登了余书炜的《论旅游理论研究内容的框架》一文(以下简称余文),就旅游理论研究现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以旅游活动作为起点推导构建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旅游理论研究内容的框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汤澍 严伟 葛怀东
城市旅游具有吸引力非特定性、动机广泛性以及行为社会趋同性等特点。本文认为城市旅游发展必须要注意旅游与城市的整体性、城市与区域的整体性以及内部结构的整体性,才能实现城市的整体功能和城市旅游的价值;而城市旅游的多元发展是实现城市旅游发展目标、塑造城市旅游结构及满足城市游客具体需求的基础。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德红
本文认为旅游消费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旅游消费研究方法论的选择;而旅游卫星账户(TSA,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的概念框架,注释了旅游现象的内在规律和具体表现方式,在一定假设基础上,以经济影响为核心对旅游本质和旅游消费的特殊性进行了解释和扩展,提供了一个将旅游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去认识的强有力的系统研究方法;TSA体系将能是从消费经济角度探讨旅游消费问题的方法的现实选择,进而提出旅游消费研究是旅游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关键词:
TSA 方法论 旅游消费 逻辑起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薛莹
首次提出并研究“旅游流的区域内聚”现象。根据系统的自组织与组织原理,以江浙沪地区为例,研究在旅游流的区域自组织演化中所形成的旅游中心城市,并研究以这些旅游中心城市作为节点而形成的区域空间结构和基于这种区域形态的区域旅游空间组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若凝
通过对现有相关理论的梳理,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分析森林旅游区生态文明的内涵以及与相关概念的内在联系,认为生态旅游是森林旅游区生态文明的主要内容和载体;低碳旅游是森林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森林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构建以生态文明核心要素和识别要素,建设的动力、基础和保障为要素的森林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框架;根据森林旅游区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提出生态文明五个识别要素;并从利益协调、技术支持和约束机制三方面探讨森林旅游区生态文明的实现途径,创新性构建森林旅游区生态文明综合考核指标,以期为建立森林旅游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贺小荣
旅游业是我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特许经营已成为我国旅游酒店进行网络化扩张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以网络组织理论为基础,以旅游酒店特许网络为对象,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了特许经营网络组织的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与治理目标等内容,认为旅游酒店特许网络的治理,要秉承"控制决定成败"的治理理念,施行"特许方+受许方+第三方"的水平型三方治理结构,运行互动与仲裁的治理机制,最终达成维护特许品牌和构建和谐网络关系的治理目标。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网络治理理论。
关键词:
旅游酒店 特许经营 网络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桂荣
我国旅游业"十五"人才和规划纲要中提出将逐步推行旅游企业职业经理制度,旅游经理人正成为旅游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但对于旅游经理人如何进行信用评价目前理论研究上还不完善。本文在分析目前研究的基础上,从旅游行业特征角度,以现代制度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包括旅游经理人信用评价体系构成要素和保障机制的理论框架。以期为旅游经理人信用评价体系理论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旅游经理人 信用 评价体系 理论框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洪波 黄安民
对于生态旅游概念的争论已经过去,但如何界定生态旅游,实施生态旅游的管理依然是当前最重要的研究任务之一。文章提出了生态旅游评价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两个新概念,即生态程度、生态旅游等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的评价体系。试图通过评价的方法来界定生态旅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