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49)
- 2023(12101)
- 2022(9698)
- 2021(9164)
- 2020(7719)
- 2019(17299)
- 2018(16965)
- 2017(32918)
- 2016(17366)
- 2015(19151)
- 2014(19079)
- 2013(18221)
- 2012(16047)
- 2011(14014)
- 2010(13709)
- 2009(12571)
- 2008(12133)
- 2007(10606)
- 2006(9162)
- 2005(7648)
- 学科
- 济(72186)
- 经济(72014)
- 管理(48125)
- 业(46270)
- 企(38677)
- 企业(38677)
- 方法(33723)
- 数学(26983)
- 数学方法(26597)
- 农(20724)
- 中国(20242)
- 业经(18421)
- 财(17634)
- 学(16528)
- 理论(15295)
- 农业(14109)
- 地方(13067)
- 和(12277)
- 制(11690)
- 务(11320)
- 财务(11270)
- 财务管理(11248)
- 贸(10727)
- 贸易(10721)
- 企业财务(10709)
- 易(10408)
- 技术(10320)
- 环境(9864)
- 发(9442)
- 银(9355)
- 机构
- 大学(241764)
- 学院(240923)
- 济(96130)
- 管理(94916)
- 经济(94342)
- 理学(82294)
- 理学院(81434)
- 管理学(79956)
- 管理学院(79475)
- 研究(73700)
- 中国(54352)
- 京(48631)
- 财(45711)
- 科学(44339)
- 财经(37397)
- 范(35698)
- 师范(35398)
- 江(34904)
- 中心(34877)
- 经(34000)
- 所(33917)
- 农(32178)
- 业大(31568)
- 经济学(30923)
- 研究所(30868)
- 北京(29553)
- 师范大学(28790)
- 州(27949)
- 财经大学(27906)
- 经济学院(27741)
- 基金
- 项目(166039)
- 科学(133385)
- 研究(124793)
- 基金(122787)
- 家(105381)
- 国家(104475)
- 科学基金(91866)
- 社会(83699)
- 社会科(78501)
- 社会科学(78477)
- 基金项目(65401)
- 省(64654)
- 教育(58586)
- 自然(57285)
- 自然科(55993)
- 自然科学(55983)
- 自然科学基金(54987)
- 划(53810)
- 编号(50406)
- 资助(48468)
- 成果(40406)
- 重点(37304)
- 部(37257)
- 发(35784)
- 国家社会(35119)
- 创(34680)
- 课题(33901)
- 教育部(33041)
- 人文(32793)
- 创新(32311)
- 期刊
- 济(103657)
- 经济(103657)
- 研究(68246)
- 中国(40525)
- 财(36866)
- 学报(35087)
- 管理(33599)
- 科学(33189)
- 农(29785)
- 教育(28188)
- 大学(28143)
- 学学(26173)
- 技术(20899)
- 农业(20337)
- 财经(19561)
- 业经(17884)
- 融(17485)
- 金融(17485)
- 经(16906)
- 经济研究(16113)
- 问题(14556)
- 图书(12703)
- 版(11988)
- 刊(10989)
- 技术经济(10666)
- 理论(10557)
- 商业(10534)
- 现代(10187)
- 科技(10061)
- 财会(9991)
共检索到33997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建勇
在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主导型标准化建设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随着市场主体的成长和多元需求的涌现,传统标准化建设正面临不断挑战和广泛质疑。本文尝试从现象学以及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根据顾客个体所处的具体社会情境来论述旅游标准化的本质,认为旅游标准化是一种主观意义客观化的理念型,而非单向的质量信号,若要充分理解旅游标准化,就必须返回到活生生的主观个体,顾客需求才是标准化的来源和基础。同时指出,在客户关系管理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标准化逐渐向个性化过渡,但这并不代表标准化的终结,反而是标准化新的开始。因此,旅游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顾客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从而赢得市场竞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建勇
在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主导型标准化建设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随着市场主体的成长和多元需求的涌现,传统标准化建设正面临不断挑战和广泛质疑。本文尝试从现象学以及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根据顾客个体所处的具体社会情境来论述旅游标准化的本质,认为旅游标准化是一种主观意义客观化的理念型,而非单向的质量信号,若要充分理解旅游标准化,就必须返回到活生生的主观个体,顾客需求才是标准化的来源和基础。同时指出,在客户关系管理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标准化逐渐向个性化过渡,但这并不代表标准化的终结,反而是标准化新的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仓理新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文章从社会学角度,观察旅游文化现象,介绍了旅游社会学形成的渊源和研究的问题,探讨了旅游行为和社会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认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社会成员的收入和闲暇时间,使多数社会成员把旅游消费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旅游者、旅游机构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互动也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社会结构,引起社会变迁。
关键词:
旅游消费 符号互动 社会变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邓勇勇 魏向东
本质直观作为一种哲学方法,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胡塞尔的整个哲学生涯。文章回顾了学术界关于旅游本质的研究,并进行了相关评述。阐述了“直观”旅游的发生原理,构建了本质直观的7个步骤:“悬搁”旅游经验事实、选择一次典型的旅游体验、进行意识的自由想象、整合意识中的旅游体验、形成新的旅游体验摹本、聚焦旅游体验的感知和情感以及逐层地精神递推,并以此展开旅游本质的实践操作。在胡塞尔现象学“直观”视角下,旅游本质的确立不仅与研究者“直观”能力相关,也需要与他者进行深入交流,才能得以澄清并最终形成共识。借助“直观”,文章提出了旅游本质是“自在生活”的观点,阐述了本质直观对于旅游的启示意义,以期从一个更高的层面观察和反思当前旅游研究及实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凌云 朱莉蓉
从全球范围看,旅游标准化的中心在欧洲,其中尤以西班牙、法国、德国等国的旅游标准化研究最为突出。标准化范围集中在滑雪、潜水、水疗、接待服务、安全规范等领域,标准化重点集中在术语、服务规程等方面。与此相比,中国的旅游标准化体系构建较为完善,但在标准的认证、适用性和操作性上,尤其是旅游标准化工作以政府为主的制度安排,相关利益方参与较少,与西方的民间组织运作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标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不与国际同类标准接轨,缺乏增进国际相互交流与理解的功能,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政策与政府实施行业管理的工具。中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施蓓琦 陈能
在充分了解都市旅游标识导向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对上海都市旅游标识导向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了推进上海都市旅游标识导向系统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都市旅游 标识导向系统 标准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彦锋 蒋艳霞 李鹏
文章从旅游标准化实践中的标准失效、标准优劣判定难等现象切入,选取旅游标准化作归纳研究对象,对标准化的一般方法与模型进行理论建构。提出标准化需要遵循规范的程序,应用适用的模型,实施前需要施行定性的同质性判别步骤,以确定标准化对象以及标准化价值,在此基础上,根据标准化的对象特质和目标,确定使用可拆分对象的"分解式"标准化模型还是"围栏式"多维复合目标的标准化模型(两个模型间互斥),以达到标准化的有效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滨
以河北省承德市的乡村旅游标准体系建设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问题,通过提出基于多维复合目标标准化模型的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给出针对问题的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德成
市场经济与旅游标准化工作□彭德成我国旅游标准化工作,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下,在旅游业大发展的形势下起步的,并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而不断发展。国家旅游局从1993年起将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管理目标提出,目前,我国旅游行...
[期刊] 求索
[作者]
吕鹏
本文考察了在现实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中,个体对于"法律"一词的解释过程和意义沟通模式。个体在实践的过程中"权宜性"地对"法律"进行解释,但法律观念上的碎片并不必然导致现实秩序上的混乱,人们通过日常会话完全可以达到不同法律观之间的沟通,从而在人们之间建构和维持法律有着真正的本质的"感觉"。社会科学工作者需化解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在"法律"一词解释上的对立,从而为法治建设做出自己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
现象学社会学 法律 观念获得 意义沟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建明 蔡晓霞 宋涛
文章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乡村旅游标准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特征,在对现状和发展趋势认知的基础之上,并结合现有乡村旅游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构架的总体目标,及构建包括基础标准、综合标准和技术标准等内容的我国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架构。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标准 体系构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善华
一、前提崔允漷等在阐释教学活动的逻辑必要条件时认为,判别一种活动是不是教学活动,主要依据下述三点: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明释学生所学的内容;采用易于学生觉知的形式。显然,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不将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等同起来的定义。它对我们的启发是,虽然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合,实际上对一个教师(当然也包括大学教师)来说,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在课外利用各种形式继续进行教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子千
申葆嘉的"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和谢彦君的"旅游的本质是体验",是旅游基础理论研究中两个颇有影响的观点,恰好分别是实证主义和现象学研究方法的产物。针对这两个观点及其论证过程进行分析,可以阐明实证主义和现象学研究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其局限性。对于申葆嘉的论证,游乐性旅行何时发展成为旅游现象、什么样的经济才是市场经济,这很难说有客观标准,而必然会带有研究者的主观意识。对于谢彦君的论证,当他请大学生们描述他们的"旅游"经历时,已经不可避免地引入了"旅游"的概念,因而得到的不是"旅游的本质",而是"旅游体验的意义
关键词:
旅游学 研究方法论 实证主义 现象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刘
当前旅游真实性的研究困境体现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不可通约,以及与实践常识之间的沟壑。为研究真实景观带给游客何种体验这一关键问题,运用现象学方法,对一次典型的旅游体验进行深入描述与分析。结果显示:(1)在真实景观的旅游体验中,符号理解占据了体验流的重要地位,它推动着主体的形式感知与意义探索,并营造了庄重的情感氛围。(2)真实景观相对游客是"自在"存在的,而仿造景观是"为我"存在的。真实的建造缘由与历史经历赋予景观以情境正当性,由此产生游客体验的强大吸引力。(3)构成旅游者寻找真实性的根本动机并不是现代性,而是主
关键词:
真实性 旅游体验 现象学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