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4)
2023(2256)
2022(1953)
2021(1927)
2020(1704)
2019(3525)
2018(3442)
2017(6435)
2016(3679)
2015(4032)
2014(4255)
2013(4204)
2012(3952)
2011(3719)
2010(3843)
2009(3983)
2008(4088)
2007(3892)
2006(3584)
2005(3300)
作者
(11151)
(9478)
(8965)
(8776)
(6058)
(4630)
(4132)
(3575)
(3369)
(3361)
(3341)
(3302)
(3236)
(3084)
(3038)
(2825)
(2722)
(2718)
(2694)
(2635)
(2609)
(2339)
(2291)
(2199)
(2186)
(2164)
(2070)
(2014)
(1949)
(1886)
学科
(15902)
经济(15890)
(8436)
理论(7275)
管理(7002)
(6099)
企业(6099)
(5981)
方法(5963)
教育(5151)
业经(4888)
中国(4162)
文化(3952)
经济理论(3903)
(3813)
(3554)
地方(3110)
经济学(2935)
农业(2746)
产业(2736)
研究(2292)
市场(2273)
思想(2230)
(2228)
(2207)
教学(2188)
企业经济(2157)
政治(2149)
数学(2137)
图书(2119)
机构
大学(63150)
学院(62264)
研究(20389)
管理(18822)
(18259)
经济(17726)
理学(14886)
(14667)
理学院(14576)
师范(14575)
管理学(14242)
管理学院(14072)
中国(14031)
科学(13981)
(13800)
师范大学(11866)
(10594)
(10560)
(10473)
(9976)
(9976)
旅游(9833)
研究所(9424)
北京(9028)
(9018)
财经(8404)
(8367)
中心(8279)
教育(7540)
(7363)
基金
项目(33032)
研究(26285)
科学(25362)
基金(22302)
(18858)
国家(18619)
社会(16535)
社会科(15472)
社会科学(15468)
科学基金(15199)
(13735)
教育(12575)
基金项目(11794)
编号(11217)
(11108)
成果(10837)
资助(9491)
自然(8464)
课题(8308)
自然科(8172)
自然科学(8170)
自然科学基金(8036)
(7829)
重点(7568)
(7315)
项目编号(6896)
规划(6723)
(6716)
(6500)
大学(6406)
期刊
(28573)
经济(28573)
研究(20295)
教育(12247)
学报(11403)
中国(10829)
科学(9804)
(8546)
大学(8394)
学学(7403)
(6911)
(6583)
旅游(6583)
(6583)
图书(6495)
管理(6334)
(6201)
财经(5614)
学刊(5309)
旅游学(5289)
游学(5289)
书馆(5248)
图书馆(5248)
(4950)
农业(4770)
业经(4581)
问题(4031)
(3921)
技术(3719)
经济研究(3213)
共检索到97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红梅  
目前,国内旅游文化研究已进入了瓶颈阶段。尽管有近40部与旅游文化相关的著作和教材以及大量学术论文,但人们在各种意义上使用"旅游文化"这一词汇,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仍模糊不定。文章在追溯国内外旅游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化的发生层面来界定和框限旅游文化,并在内涵、特性、功能层面上对旅游文化与一般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指出未来的旅游文化研究可以运用文化人类学传统民族志方法来获取第一手资料。同时,文章旨在反思国内旅游文化研究的概念误区,并尝试以文化人类学视角来廓清旅游文化的外延,将旅游文化视为文化生产与再生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兆荣  
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是许多应用学科中的“后进者”。但是 ,旅游人类学对“旅游文化”的研究不仅成为该分支最具学科性的核心价值 ,也成了其他学科乃至决策部门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对旅游人类学研究视野中“旅游文化”以及相关的问题作一些评述和分析 ,借此提出一些问题以期引起学界的注意和重视。这无论从学科的理论反思抑或是应用层面都是有益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海  
作为人类学的分支 ,文化人类学在中国还很少直接而系统地与旅游科学联系起来。本文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提出其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三大任务 ,探讨文化人类学与旅游业的密切关系 ,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田阡  
在文化人类学视野的观照下,大学文化是一种具有相对自足性的特定场域,它是经过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而形成的,具有延续性、传统性、感染性和创生性等特征。作为大学文化的典型表现和有效表意实践方式,艺术教育成了当前大学文化内涵丰富的重要内容和实践建设的主要途径。它一方面对于提升大学文化品格起着人文精神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凸显大学文化、实践大学文化起着具体的操作和表达功能。在这样一种文化人类学整体关联视角的考察下,大学文化与艺术教育形成了特殊的关系状态,以一种文化遗产的方式共同作用于精神成人、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桐  
排瑶作为瑶族的分支之一,其主体分布于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境内,唐宋期间自湖南等地迁入粤北,明清时期形成八排二十四冲的分布格局。排瑶村寨选址于粤北南岭萌渚岭山脉支脉的半山处,横向排列整齐形成多排退台格局。试以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解析排瑶传统村寨空间及区域景观的独特人文景观价值,以期为其保护展示策略提供新的视角与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宗晓莲  
旅游产业已经蔓延到当今世界的各个角落,旅游对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带来的冲击也早已引起关注。可以说,旅游成为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不得不面对的议题,理解旅游也成为理解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途径。早在20世纪中期,人类学者就已经注意到旅游在自己的调查地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虽然人类学者对加入旅游研究曾有过种种顾虑,自60年代开始,旅游却被纳入各时期人类学的流行议题,如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朝晖  
文化旅游对于文化的利用需要经历"文化资源化"和"文化再生产"的过程。旅游产业化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休闲方式。在中国学术界,从事旅游研究和开发的学者,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都采取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介入旅游开发领域,而以研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桑国元  王文娟  
文化人类学因其理论和方法的独特性,能够为教师研究带来全局的、全新的视角。在梳理人类学视野中的教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一项师生互动研究的民族志撰述为例,从研究课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微观情境出发,运用文化人类学仪式理论,对研究课教学中师生互动过程的仪式意义、仪式过程及结果进行深描;进而提出研究课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行为分析的新视角,丰富研究课堂师生互动的民族志个案,以此来理解师生互动的深层意义。最后,提出一种基于课堂田野研究和课堂民族志撰述的"教师人类学的想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苏静  
近三十年来,旅游业成为许多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商业性的合作开发,旅游业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休闲的旅游也日益成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诸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玉梅  
旅游的实质是体验差异,满足对异文化和异生活的窥视欲。在各国大力发展旅游的背景下,游客凝视占有强势地位,不断侵入他人的隐私空间。本文从法律的视野剖析了隐私权保护的正当性、合法性,提出要合理界定游客凝视的限度,协调凝视权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玲  
对《中图法》(第四版)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类目设置中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民族类的类目体系框架结构和具体类目,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常永才  孟雅君  
新时期中国比较教育学面临的挑战主要在研究方法方面,文化人类学正进入到人文社会学术阵地的前沿。该学科以微观为基础的研究单元、通过田野工作的数据收集技术和整合性的深度分析策略,可供中国比较教育革新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姗泽  
在传统教育体系中,生育文化与教育的关联历来不被人重视,生育文化常常被认为是与教育相关不大或毫无相关的领域,从教育的视角对生育文化问题的关注较少。但是在儿童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生育文化的影响和重要的教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分三个方面论及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生育文化及其研究价值,以期对关注教育、关注文化的教育价值、关注除学校以外更大教育空间的人们提供一个看待教育的新的视角,从而对教育发展有一定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柯群英  高崇  
进入21世纪,旅游人类学不断面对新课题,进行新的转向。文化在旅游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旅游业需要找寻新的景物和景点,去满足来自个体和大众旅游的多样化需求。在20世纪90年代,寻找原汁原味而且带有奇异色彩的旅游资源,风靡一时,结果是不论当地的文化承载者同意与否,他们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大鸣  
人类学因其理论与方法的独特性,逐渐被民族旅游研究所借鉴和吸纳,但在中国民族旅游的开发实践中却往往处于"非主流"的境地。人类学要想在中国民族旅游实践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首要的任务就是用本学科的视角透视民族旅游,反思其进行中国实践时所面临的一些特定的问题,并积极推动和参与民族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工作。其关键点在于:一是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协调机制;二是客观审视民族旅游对族群文化和族群关系的影响;三是科学考量旅游开发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