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7)
- 2023(14027)
- 2022(12169)
- 2021(11276)
- 2020(9412)
- 2019(21324)
- 2018(21187)
- 2017(40429)
- 2016(21978)
- 2015(24729)
- 2014(24513)
- 2013(24259)
- 2012(22434)
- 2011(20557)
- 2010(20759)
- 2009(19411)
- 2008(18724)
- 2007(16692)
- 2006(14915)
- 2005(13231)
- 学科
- 济(106656)
- 经济(106562)
- 管理(67124)
- 业(62194)
- 企(52904)
- 企业(52904)
- 方法(42198)
- 数学(35640)
- 数学方法(35264)
- 中国(25051)
- 地方(24139)
- 学(24050)
- 农(23250)
- 业经(22655)
- 财(20628)
- 技术(18393)
- 理论(17826)
- 制(16483)
- 和(15957)
- 农业(15855)
- 贸(15411)
- 贸易(15396)
- 环境(15193)
- 地方经济(14903)
- 易(14829)
- 融(13838)
- 金融(13836)
- 银(13835)
- 银行(13788)
- 教育(13627)
- 机构
- 大学(325663)
- 学院(322091)
- 济(135221)
- 经济(132458)
- 管理(127238)
- 研究(110045)
- 理学(109509)
- 理学院(108281)
- 管理学(106549)
- 管理学院(105951)
- 中国(80078)
- 京(69177)
- 科学(67446)
- 财(59431)
- 所(55336)
- 研究所(50339)
- 农(48162)
- 中心(48000)
- 财经(47815)
- 江(47373)
- 业大(45900)
- 范(44213)
- 师范(43883)
- 北京(43814)
- 经(43296)
- 经济学(41250)
- 院(39275)
- 州(38515)
- 农业(37420)
- 经济学院(36784)
- 基金
- 项目(214863)
- 科学(169165)
- 研究(159238)
- 基金(155402)
- 家(134677)
- 国家(133534)
- 科学基金(114842)
- 社会(101309)
- 社会科(96029)
- 社会科学(96003)
- 省(84030)
- 基金项目(82101)
- 自然(73021)
- 教育(72389)
- 自然科(71296)
- 自然科学(71282)
- 自然科学基金(70005)
- 划(69849)
- 编号(64343)
- 资助(63545)
- 成果(52939)
- 重点(47813)
- 部(47004)
- 发(46518)
- 创(45931)
- 课题(44460)
- 创新(42933)
- 国家社会(41670)
- 教育部(40647)
- 科研(40090)
- 期刊
- 济(154892)
- 经济(154892)
- 研究(101610)
- 中国(60020)
- 学报(50704)
- 管理(49450)
- 科学(46755)
- 财(44514)
- 农(43610)
- 大学(38450)
- 教育(37945)
- 学学(35825)
- 农业(30446)
- 技术(29246)
- 融(25564)
- 金融(25564)
- 经济研究(25043)
- 财经(25006)
- 业经(23231)
- 经(21561)
- 问题(19916)
- 图书(18928)
- 技术经济(18283)
- 科技(16151)
- 理论(16051)
- 业(16033)
- 现代(15061)
- 实践(14448)
- 践(14448)
- 版(14253)
共检索到480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金碚
“新质生产力”思维概念,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理论范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范式,运用于对新时代新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在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中,对于“人”的概化具有特别重要的认识论和逻辑自洽性意义。“人”的概化,不仅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含人与人的关系,即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新质生产力经济学思维所概化的“人”,从“经济人”“组织人”演化产生了“智能机器人”。当新质生产力研究接受数字化人工智能的经济学思维时,主流经济学将发生颠覆性的范式变革。对生产力的“质态”关切,超越对生产力的“量态”关切,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的经济学属性。经济学的范式变革,须将长期性、未来性、存量性、多元性等因素也纳入观察研究体系,这是域观经济学与新质生产力相契合的逻辑基础,可以引导现代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体系,更科学地研究新时代、新世界所产生的新现象。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绍东 李靖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其特点在于创新,而激发创新潜能需要理性包容的人文精神。人文经济学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中介环节是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收入分配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要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继承和弘扬人文精神,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上,以“公天下”的共有理念引导先进优质劳动资料顺畅流通;在收入分配关系上,以“均贫富”的共享理念激发劳动主体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上,以“等贵贱”的共治理念促进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三方面综合起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凝聚起磅礴的人文力量。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韩喜平 马丽娟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科技创新,主要载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进阶旨向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质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实践硕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现人才强、科技强,进而促进产业强、经济强,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广阔空间。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吴晶 贺小宁 张嘉会
以创新、资源高效利用为内核的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创新发展的新引擎。随着数据治理与云存储、数智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医疗大数据成为医疗卫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文章从新质生产力视角出发,聚焦医药经济学研究领域,从研发健康结果测量新工具、构建创新药品价值评估新框架、提升医疗政策评估新证据三个方面,阐述如何以医疗大数据为驱动推动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并充分发挥经济学证据生成与决策支撑作用,促进医疗卫生决策和资源优化配置迈向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期刊] 改革
[作者]
尹俊 孙巾雅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新质生产力注重科学技术因素对社会生产的影响,强调政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作用,形成劳动者新技能化、劳动资料科技化、劳动对象种类和形态多样化等要素特征。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包括所有权类型的新样式、更为紧密复杂系统化的协作关系、适配度更高的要素市场、共享型的分配趋势等。不断调整体制机制以适应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力点。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前沿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发展不同区域的特色新质生产力,持续完善科技、教育、人才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畅通优质生产要素流动,打通新质生产力运动作用过程的堵点和卡点。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浩进 纪玉山 申浩然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新的学理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新质生产力理论延伸、拓展了生产力理论体系,是一场“范式革命”,对于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新质生产力代表生产力演化中能级跃升,是新质态的生产力。对新质生产力特质、机理、方法论进行系统化、学理化阐释,能够避免“泛泛而论”“虚置虚化”的研究趋向,为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创新范式。新质生产力的特质在于进化性、集成性、风险性等,运行机理在于微观维度上的新质企业、中观维度上的新质产业、宏观维度上的新质经济体系等。在此基础上,研究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新质”方法论,确立“人是创新之本”,把握好量变—质变—裂变、可能性—现实性—颠覆性、偶然性—突变性—必然性等方法论,以实现精准“导航”、深化拓展理论研究。因地制宜地践行新质生产力,就要在其运行机理的基础上,立足创新活动的实践,在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演化中持续发挥效能,推动整体上的创新驱动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原 马九杰
农业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对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以及产业链上的组织、分工和协作进行创新性转化,进而在农业领域和乡村地区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长足积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一系列聚焦“三农”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创造了必要前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实践落地,应注重技术创新与乡村物质及社会特性相适应,也应重视通过包容性的产业链变革助力新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化为新增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志迎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理论上阐述清楚新质生产力,对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这两者是怎样的关系,值得深入解析。本文从技术革命视角探究了生产力演化简史,界定了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催生的新质生产力;运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借助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分析了现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现有生产力保护、前沿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学机理。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核心因素;科技创新的实质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第一类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可以保护现有生产力,第二类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研究对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创新和生产力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贺俊
虽然有关新质生产力问题的经济学研究大量涌现,但总体上看,既有成果主要从微观组织和宏观制度的“一般性”特征出发抽象和凝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规律。本文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强起来”时代背景和国家间竞争情境决定了“异质性”才是新质生产力问题最具现实相关性和理论挑战性,也是最可能催生重要学术成果的拓展方向。针对既有经济学的问题设定、概念框架和分析工具不能很好相容国家间直接竞争、强国、异质性等新质生产力问题独特规定性的现象,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学术研究,应适当超越当前的“一般性”问题导向,直面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处于“生成”阶段的极端现象和问题,努力做出增量的理论拓展。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异质性 强国 国家间竞争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小亮 王子成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数字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为了全面解析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和丰富内涵,进而推动其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理论分析与数理推导的方法,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探讨了社会生产力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趋势,深入解读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及内涵、外延,重点分析其形成逻辑和作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由前沿数字技术创新驱动的,更具包容性、更体现新内涵的先进生产力。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外延涉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两个核心方面。数字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者的联合作用推动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其作用特征表现为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文章进一步阐释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构成,即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为核心的动力机制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相互渗透,进而提出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计算公式,用于评估其影响力。研究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既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也是其创新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具象表现之一,对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深入研究,为理解并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邓玉龙 吴静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出场,有着深厚的理论、历史、现实原因:从理论逻辑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从历史逻辑来说,是社会发展从工业化转型到数字化转型历史规律的理论再现;从现实逻辑来说,是对生产力跃迁的结构性考察。新质生产力之“新”,在于创新传统生产力和新式生产力融合方式,相互吸收、融合为更高层次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之“质”,不同于以往一切生产力的新质态,来源于传统生产力量变积累后的质变,代表着未来先进生产力的潜质;新质生产力之“力”,在于全要素融合发展形成合力。人文经济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理念指引,强调人文与经济的辩证统一,牵引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焦方义 杜瑄
本文采用2013~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数据要素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4个维度出发,实证检验了我国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我国东部地区最为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为不明显。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基础与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关联度最强。考察作用机制发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有效路径。大力发展数字化产业,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数字治理能力,缩小新质生产力地区差距,成为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承训
近 50年来 ,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的一系列事实 ,向我们展示了一条新的经济规律 ,即“科技—第一生产力”规律 ,或科技导驱经济发展的规律 ,由此引发经济学的一系列创新 ,例如对社会生产四环节、生产力特征、回报递减等都会有重大修正和补充 ,并且要求创建新的科技经济学。应当看到 ,“第一生产力”正在成为经济创新的一个平台。
关键词:
经济规律 科技 生产力 知识经济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光伟
人类史前时期的社会科学研究服从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工作逻辑,以"生产关系的客体批判"为工作领衔,这就是劳动二重性的基本工作原理:主体和客体构成了历史运动辩证法的主角,但客体批判的力量始终高于主体力量。这种史实摧垮了"生产力纯经济学"认识神话,但恰当地提出了科学界定"客体批判"研究性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离不开继承与发展原则,需要在坚持历史传统、时代方向之前提下重塑学科工作逻辑和夯实学科基础。生产力研究维度的恰当识别与工作整理将成为实施创新的"新入口",同时,它以"互系性思维"防止了理论建构的自足主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光伟
人类史前时期的社会科学研究服从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工作逻辑,以"生产关系的客体批判"为工作领衔,这就是劳动二重性的基本工作原理:主体和客体构成了历史运动辩证法的主角,但客体批判的力量始终高于主体力量。这种史实摧垮了"生产力纯经济学"认识神话,但恰当地提出了科学界定"客体批判"研究性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离不开继承与发展原则,需要在坚持历史传统、时代方向之前提下重塑学科工作逻辑和夯实学科基础。生产力研究维度的恰当识别与工作整理将成为实施创新的"新入口",同时,它以"互系性思维"防止了理论建构的自足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