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1)
2023(11099)
2022(9320)
2021(8376)
2020(6573)
2019(14902)
2018(14537)
2017(26599)
2016(14271)
2015(15900)
2014(15394)
2013(15104)
2012(14591)
2011(13543)
2010(13999)
2009(13143)
2008(13064)
2007(12183)
2006(11178)
2005(10282)
作者
(42413)
(35407)
(35276)
(33203)
(22782)
(16954)
(15633)
(13579)
(13531)
(12790)
(12196)
(11791)
(11649)
(11452)
(11090)
(10919)
(10332)
(10201)
(10127)
(9980)
(9151)
(8713)
(8525)
(8272)
(8058)
(7926)
(7916)
(7873)
(7195)
(7089)
学科
(66320)
经济(66263)
(46223)
管理(43911)
(38186)
企业(38186)
中国(22629)
地方(20230)
方法(19658)
技术(18901)
(18813)
业经(18605)
数学(14635)
数学方法(14478)
(14379)
理论(13415)
农业(13175)
技术管理(13085)
(12422)
(12397)
银行(12393)
(12323)
金融(12319)
(12133)
(12107)
(11695)
地方经济(11206)
(11197)
贸易(11180)
教育(11116)
机构
学院(213677)
大学(211718)
(89639)
经济(87803)
管理(78360)
研究(77389)
理学(65674)
理学院(64871)
管理学(63943)
管理学院(63526)
中国(58644)
科学(46317)
(46143)
(41149)
(39424)
研究所(35314)
(35292)
(34615)
中心(33708)
(31889)
师范(31617)
财经(31387)
北京(29693)
(28647)
业大(28444)
(28234)
(27478)
经济学(27322)
农业(26653)
师范大学(25144)
基金
项目(132036)
科学(105245)
研究(101894)
基金(92679)
(80069)
国家(79259)
科学基金(68084)
社会(65369)
社会科(61801)
社会科学(61789)
(55175)
基金项目(48173)
教育(46850)
(45124)
编号(41111)
自然(40744)
自然科(39848)
自然科学(39842)
自然科学基金(39155)
资助(35826)
(35067)
成果(34652)
(33741)
课题(30874)
创新(30519)
重点(30450)
发展(28831)
(28328)
(28198)
国家社会(26646)
期刊
(113587)
经济(113587)
研究(72604)
中国(52955)
管理(34630)
教育(34325)
(33832)
学报(31667)
(31377)
科学(30520)
大学(24312)
农业(23045)
学学(22272)
(22152)
金融(22152)
技术(20860)
业经(19575)
经济研究(17710)
财经(17099)
(15068)
问题(14401)
(13063)
科技(12880)
技术经济(12480)
(11467)
论坛(11467)
图书(11264)
(10976)
商业(10691)
世界(10370)
共检索到348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冠清   谷雨涵  
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首先对传统教科书的生产力范畴、生产力核心要素、生产力核心命题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了马恩经典作家的生产力理论;然后,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进行了研究,概括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最后从对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范畴进行了术语革命、对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形式进行了创新表述、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进行了创造性思考、构建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高质量发展引擎等方面概括总结了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跃先   崔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作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核心要义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新质生产力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交互融合,深化了新型生产关系,指明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高质量人才创新、先进制造业发展等实践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白暴力  方凤玲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是在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关系着生产力发展的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构成理论、生产力系统理论、自然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发展理论、生产力价值目标理论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化和拓展,为完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中国特色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白暴力  方凤玲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是在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关系着生产力发展的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构成理论、生产力系统理论、自然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发展理论、生产力价值目标理论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化和拓展,为完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白暴力  王胜利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新常态生产力发展状况,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提出了包含生态生产力要素论、生产力创新发展论、生产力发展时空因素论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论等内容的生产力理论,形成了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核心之一。该文认为,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白暴力  王胜利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新常态生产力发展状况,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提出了包含生态生产力要素论、生产力创新发展论、生产力发展时空因素论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论等内容的生产力理论,形成了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核心之一。该文认为,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莹   刘铿  
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于生产力要素的系统性质变,在理论上可归纳为劳动者在科学技术驱动下更大规模、更高效地结合起来认识、利用、改造自然进以创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在实践中体现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动能、以数字平台为中介的生产和流通组织、以数据要素为牵引的要素优化组合、以高新产业为引领的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此,新质生产力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形式赋能创新发展;通过重塑生产的社会结合形式赋能协调发展;通过提高自然条件的利用效率赋能绿色发展;通过优化国际贸易和投资结构赋能开放发展;通过催生民生导向的生产关系赋能共享发展,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将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规范数字平台发展、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培育产业优势作为政策着力点,激发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洪远朋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把“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之一。可见,我们党和政府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综合社会现象,它涉及到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这一概念的提出,虽然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的事,但是,“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生产力源泉理论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除了现有生产力要素的合理配置外,还要重视生产力内在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程启智  
在马克思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中,研究对象虽为生产关系,但也包含丰富内容的生产及其生产力理论。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是一维的要素生产力理论,然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实际是由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构成的二维理论体系。他在《资本论》中就是从这两个维度展开对生产及其生产力进行分析的。这一新的认识不仅恢复了其原意,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为生产力的内生演变和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解释,而且对于发展出一支独立的分支学科即马克思主义纯经济学,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峰明  
关于"生产力",马克思有诸多提法和表述。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含义的生产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无疑是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乃至整个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本文运用现代"系统论"方法,分别就生产力系统的"系统质"、系统内部的"要素"和"结构"、系统外部的"环境"和"条件"进行梳理和剖析。基本结论是:要把"系统质"的一般层面的生产力规定与内部"要素"和"结构"、外部"环境"和"条件"等具体层面的生产力规定区别开来;前者回答的是生产力"是什么"的问题,后者回答的则是"什么是"生产力的问题;既不能把这些不同层次的生产力规定混为一谈,更不能用具体层面的任何一种生产力规定去排斥甚至取代一般层面的生产力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解放  
节约是指活劳动的节约、物化劳动的节约和财力的节约。坚持马克思的节约理论,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思  孟飞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重要的理论文本,第一次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生产为逻辑起点揭示社会生活的历史唯物主义规律,被学术界公认为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针对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不断完善的制度要求,应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和基本遵循,着眼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力理论来研究如何优化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良性互动,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社会主义社会优胜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能够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社会主义需要极大地发展生产力,也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最大价值。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就是由于这个新社会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建立以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使人民过上民主、自由、和谐、幸福的生活。这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社会主义制度下极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永不停息的任务,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来指导,需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需要依靠人民,同心同德发展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社会主义社会优胜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能够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社会主义需要极大地发展生产力,也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最大价值。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就是由于这个新社会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建立以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使人民过上民主、自由、和谐、幸福的生活。这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社会主义制度下极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永不停息的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