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46)
2023(2359)
2022(2009)
2021(1700)
2020(1479)
2019(3268)
2018(3280)
2017(6672)
2016(3628)
2015(4135)
2014(4272)
2013(4530)
2012(4318)
2011(4097)
2010(4253)
2009(4025)
2008(4066)
2007(4007)
2006(3490)
2005(3193)
作者
(11701)
(9735)
(9714)
(9254)
(6026)
(4586)
(4399)
(3752)
(3695)
(3628)
(3316)
(3234)
(3191)
(3161)
(3089)
(3014)
(2892)
(2767)
(2745)
(2605)
(2570)
(2427)
(2414)
(2325)
(2253)
(2169)
(2150)
(2018)
(1972)
(1924)
学科
(23595)
经济(23582)
(11567)
管理(11101)
(10204)
企业(10204)
方法(8127)
产业(7853)
业经(6697)
地方(6193)
数学(6060)
数学方法(6025)
(5280)
结构(5155)
中国(4778)
技术(4702)
(4411)
地方经济(4239)
理论(4226)
产业结构(3693)
(3590)
(3462)
农业(3366)
(3032)
环境(2951)
(2872)
(2804)
贸易(2803)
(2721)
金融(2720)
机构
大学(64715)
学院(64629)
(30411)
经济(29957)
管理(23862)
研究(21822)
理学(20163)
理学院(19959)
管理学(19724)
管理学院(19600)
中国(15330)
(13481)
(12825)
科学(12653)
(11127)
财经(10367)
(10320)
研究所(9945)
经济学(9842)
(9429)
师范(9388)
(9143)
中心(8964)
经济学院(8812)
北京(8611)
(8434)
(8282)
业大(7949)
师范大学(7444)
财经大学(7428)
基金
项目(38641)
科学(30943)
研究(29963)
基金(27623)
(23310)
国家(23128)
社会(20257)
科学基金(19863)
社会科(19408)
社会科学(19403)
(15800)
基金项目(14548)
教育(12845)
(12706)
编号(11659)
自然(11115)
自然科(10814)
自然科学(10812)
资助(10783)
自然科学基金(10640)
(10207)
成果(9767)
发展(8824)
重点(8735)
(8695)
(8504)
国家社会(8437)
课题(8415)
(8334)
产业(8102)
期刊
(37894)
经济(37894)
研究(21772)
中国(11151)
(10022)
管理(9910)
学报(9525)
科学(9183)
(8184)
大学(7404)
学学(6911)
财经(6713)
教育(6582)
业经(6455)
(6031)
技术(5786)
问题(5674)
经济研究(5651)
农业(5492)
技术经济(4451)
(4341)
金融(4341)
(3803)
经济问题(3696)
商业(3653)
现代(3613)
科技(3389)
改革(3287)
(3287)
(3286)
共检索到98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立伟  沈满洪  
产业集群是新能源产业可资借鉴的发展方向。从产业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需求条件、社会文化与历史条件、政治条件五个方面,结合新能源产业的自身特征进行分析判断,认为新能源产业完全满足集群形成的五大条件,集群化发展模式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立伟  沈满洪  
本文深入分析了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因素。在实证研究中,本文运用专家调查法和因子分析法来对提出的相关理论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别于传统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更多地依靠三个主因子,即产业要素因子、区域要素因子、融资要素因子。据此,构建了由13个影响因素组成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的框图模型。从该框图模型可以得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内生动力,但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会表现出明显的区位选择的特征,并不是所有地区都会形成新能源产业集群,政府应根据各地区实际条件,因势利导,充分考虑区域要素和融资要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立伟  叶峥  
首先构建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将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产业基础、技术创新水平、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制度环境和资金支持;然后,通过322份全国新能源专家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理论假设。实证分析表明,产业基础、制度环境和资金支持对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对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正向影响,但显著性没有通过5%的水平;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对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正向影响没有通过验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立伟  
新能源产业集群是生态集群、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绝大多数是可持续能源集群。新能源产业只有实现集群化发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提升新能源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对新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主要是基于钻石模型或对其的改良。新能源产业集群影响因素主要是集中在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新能源产业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和新能源产业集群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并将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影响因素归纳为政府政策、制度安排、资本、技术、相关产业基础五个方面。对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困境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对太阳能产业集群的论述。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升级模式主要是基于政府的干预、价值链、研究合作组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符正平  
企业集群是一种跨时空的世界现象。本文详细讨论了企业集群产生的供给条件、需求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网络效应在企业集群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企业集群的政策一要坚持看得见的原则 ,二要区分集群的不同成长阶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兆峰  
根据"产业集聚"和"产业联系"两个识别旅游集群存在的标准,结合旅游业的特点,从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条件、旅游要素集中度和集聚效果3个方面构造区位熵指数,再根据投入产出表,用主成份分析法,确定旅游产业联系,计算产业联系密度,最后结合区位熵指数和产业联系密度,得出旅游产业集群度,同时分析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有利于制定政策引导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邵留国  王子杨  蓝婷婷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解决环境和能源困境至关重要,但产业震荡可能会阻碍其健康发展。本文从产业链上下游的角度研究产业震荡的原因和形成机制,并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构建了“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模型,通过情景模拟分析了产业震荡的形成机制和各政策因素对产业震荡的减弱效果。结果表明:(1)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发生3次产业震荡,分别在2022年、2026—2029年以及2030—2031年,产业发展中期发生的震荡持续时间最长且最剧烈,在产业发展成熟后,震荡将逐渐减弱;(2)补贴、技术创新、资本投资规模、市场准入规模等政策因素是造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生产业震荡的重要原因。补贴、技术创新、资本投资规模通过控制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和价格间接控制新能源汽车的供给,进而引发产业震荡。市场准入规模对新能源汽车的供给产生直接影响,使其发生产业震荡;(3)对政策因素进行调整可以缓解产业震荡,但在不同时期内各因素的缓解效果不尽相同。因此,本文认为,缓解产业震荡可以通过调整补贴、技术创新、资本投资规模和市场准入规模等方式进行综合调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娜   米倩玉   邓嘉纬   赵晓军  
全球新能源加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来到,传统能源消费的绝对量、占比和成本将开始下降,围绕能源而开展的竞争将逐步转移到新能源领域。新能源的崛起将导致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部出现利益分化和政治关系重组。中国要利用在新能源设备制造业领域的绝对优势,选择适合的产业战略,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全球碳减排,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自给和能源清洁化,并降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成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苑景莹  王德鲁  殷文英  
文章首先建立一般产业集群演变的动力机制模型,分析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演化的两种基本力量——地方政府和市场,揭示产业集群动力失衡的表现及其消极影响。然后,结合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定位地方政府和市场在新能源产业集群不同阶段升级过程中所应发挥的职能,并指出新能源产业集群的治理应由地方政府的"一元化"治理模式转型为由地方政府、地方网络、企业和全球价值链等主体组成的"多元化"治理模式。最后,以江苏省风电产业集群为例,对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站在地方政府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毓东  江立明  
本文从新能源的产业引力效应视角,阐述了新能源对高端机械产业、汽车产业、绿色建筑产业、环保节能产业的产业引力效应。并结合了走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沿的中部强省——湖南,分析了湖南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在此基础实现新能源制度创新,消费模式创新,价格机制创新,财税基础政策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尹小勇  
家具制造业是广东东莞厚街镇的特色产业。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概述了该镇家具产业集群形成的全过程,并分析了这个过程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认为:即使在目前经济困难的形势下,厚街镇家具产业集群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将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媛  郝丽莎  
目前新能源的发展普遍存在着数量和质量两大问题,世界许多国家均以制定新能源政策为手段,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对世界主要国家新能源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探讨世界新能源政策的框架基础与形成机制。其框架基础包括战略规划、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3个方面,在形成机制上,表现为“关注外部性”和“持续自生”两大原则及“推动”和“引导”一组合力。并从新能源产业的“生产前—生产—市场—消费”四大阶段具体阐述了世界新能源政策框架,力图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借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礼锋  尹贻林  
随着电力市场的日益完善,电价将作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调节和优化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本文对我国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历程进行了梳理,回顾了上网电价定价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能源特点,提出了现阶段新能源电价形成机制的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丹宁   杨雪婷   宋雪峰  
立足产业生态网络演进视角,提出集聚向集群演进的“聚点-连线-拓面-成体”四阶段;并提出了不同阶段集聚水平测度和跃升机制相结合的“静态-动态”系统研究框架;并选取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双子星”集群,即上海和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①从集聚水平来看,目前上海和广州均处于“成体”阶段,但供应链网络密度和企业协同创新有待提升。②从跃升路径来看,上海和广州均遵循了从“龙头企业引领,协作配套紧密”到“核心技术引领,激发创新活力”再到“创新服务完善,区域品牌显现”的发展路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怀文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经历了工业化和信息化之后,现在已经进入低碳化经济时代。低碳经济是立足于非可再生资源保护和气候条件改善而提出,在当前低碳经济下进行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是顺应时代需求。本文首先阐述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产业集群的背景和基本内涵,然后再分析新能源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外在动力和内源动力,得知社会因素、政治因素是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外在动力,而内在动力主要从运输成本和价值链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从生产要素、产业规模与配套、政府作用3个方面论述新能源产业集群的演化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