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77)
2023(5552)
2022(4594)
2021(3921)
2019(7176)
2018(7047)
2017(13729)
2016(7050)
2015(7935)
2014(8219)
2013(8311)
2012(8204)
2011(7749)
2010(8228)
2009(8111)
2008(7753)
2007(7371)
2006(7067)
2005(6760)
2004(6129)
作者
(22495)
(19214)
(19012)
(18342)
(12346)
(8972)
(8478)
(7294)
(7269)
(6904)
(6881)
(6379)
(6314)
(6224)
(6074)
(5935)
(5528)
(5484)
(5402)
(5127)
(4847)
(4618)
(4610)
(4550)
(4406)
(4389)
(4088)
(3913)
(3873)
(3729)
学科
(60013)
经济(59974)
管理(21034)
方法(17530)
(17506)
地方(15545)
(14562)
企业(14562)
数学(14138)
数学方法(14028)
地方经济(12024)
(11885)
中国(11529)
业经(10860)
(8922)
理论(8706)
(8191)
经济学(7506)
(7189)
(7173)
(7120)
金融(7119)
农业(6649)
环境(6595)
(6392)
(6114)
银行(6108)
(6084)
产业(5926)
(5916)
机构
大学(126689)
学院(124380)
(64311)
经济(63214)
研究(46313)
管理(42622)
理学(35585)
理学院(35129)
中国(34723)
管理学(34631)
管理学院(34383)
(29498)
(26427)
科学(25128)
(23522)
财经(23145)
经济学(22295)
研究所(20898)
(20792)
经济学院(19573)
(19398)
中心(18953)
(17677)
师范(17580)
北京(17104)
财经大学(16831)
(15775)
(15397)
(14649)
师范大学(14286)
基金
项目(69637)
科学(55443)
研究(52704)
基金(51696)
(44085)
国家(43728)
科学基金(37305)
社会(36765)
社会科(34877)
社会科学(34867)
基金项目(26046)
(25675)
教育(23705)
资助(21450)
(21289)
自然(21072)
自然科(20554)
自然科学(20551)
自然科学基金(20194)
编号(19895)
成果(17777)
(16408)
重点(16131)
国家社会(16042)
(15951)
(14642)
课题(14548)
经济(14503)
教育部(14306)
发展(13973)
期刊
(83356)
经济(83356)
研究(47383)
(23731)
中国(22881)
管理(18788)
学报(17438)
科学(16334)
经济研究(14459)
财经(14438)
大学(13826)
(13554)
学学(13052)
(12723)
教育(11867)
(11615)
金融(11615)
技术(11178)
问题(10854)
业经(9805)
农业(8599)
技术经济(8532)
(8135)
世界(7454)
统计(7031)
国际(6897)
经济问题(6831)
经济学(6442)
经济管理(6140)
改革(6011)
共检索到203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沐年国  杨佐平  
本文分析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动因及其缺陷,同时讨论现代经济的环境对于新经济增长理论成立条件之间的鸿沟,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挑战,最后简要分析和展望了新增长理论模型的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增正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知识经济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是明确界定产权 ,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并不能一蹴而就。这不仅需要完善的物质基础设施 ,更需要合理的经济制度设置。为此 ,要实现我国长期经济增长 ,除去继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重视与发展科学教育及技术创新以外 ,必须改善我国的国土资源状况 ,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伯雅  
新经济增长理论突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单纯论述劳动与资本的局限性,突出智力投资,强调知识外溢、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有意识的劳动分工以及研究和开发,直至将政府作用内生化,从全新的角度论述了经济增长的根源,是增长理论的重大创新。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问陶  王成进  
虚拟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经济的增长方式。文章对已有的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回顾和评析,从经济发展历史中考查了虚拟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归纳虚拟经济在现代经济中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经济下的经济增长模型,本模型抓住了虚拟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两个方面的作用:对实际投入生产中资本量的影响和对资本产出效率变化的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林红斌  
本文认为,虚拟经济是以金融系统(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为主要依托、与虚拟资本的循环运动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是金融资产交易关系的总和。它既可对风险定价,提供发现未来价格以及锁定、规避风险的有效机制,又可合理安排公司制度对公司实施有效的控制,以此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还通过经济的货币化实现交易的专业化。这些功能为现代风险投资、规模经济和公司价值最大化提供了巨大空间,并使现代经济增长呈现新特征。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朱立南  
一、虚拟经济的膨胀日本的国民资产中包括两个以价格形式存在、但其价格或资产总额并不真实反映所代表资产价值的虚拟成分。其一是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虚拟资本,即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它们并不是在生产中实际发挥职能的真实资本,而是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的一种资本存在形式。其二是土地资产。土地本身是一种有形资产,但用来计算其资产总额的土地价格,实际上并“不是土地的购买价格,而是土地所提供的地租的购买价格,它是按普通利息率计算的”。也就是说,土地资产总额是地租资本化的结果。而不是土地价值的反映,因此也是一种虚拟经济成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宋冬林  毕秀水  
新古典增长理论在经济增长要素分析中忽略了自然资本要素,无法给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无法解释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恶化并存的现实矛盾,从而削弱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现实解释力。因此有必要在批判新经济增长理论前提的基础上运用演化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一个自然资本约束下的可持续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理论依据,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给出新的理论解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庄子银  
在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及其追随者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组“内生技术变化”为主要内容的论文,探讨了长期经济增长的可能前景,重新激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问题的兴趣,掀起了一股“新增长理论”(或称,内生增长理论)研究的浪潮。新增长理论的突出之处是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如外生技术变化、人口增长),而是经济体系内部力量(如内生技术变化)的产物,重视对知识外溢、边干边学、人力资本积累、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川  
本文旨在分析工业化背后的农业因素,并从工农业部门技术进步的角度探究工业化的起因。本文首先区分了两种农业生产技术,即传统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并指出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下,工农业生产技术都陷于停滞;而在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下,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对工业化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进而以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工业化为例,对英国工农业生产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证实了上述结论。最后,本文将工业化依赖于农业现代化的结论应用于我国工业化的实践,指出了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工业化存在的偏差,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对于我国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怡  柯杰升  
伴随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面渗透,以数字基础设施"接入差距"为特征的一级数字鸿沟和以数字技术"使用差距"为特征的二级数字鸿沟,正在引发以数字化"收入差距"为主要特征的三级数字鸿沟。聚焦农村数字经济,本文利用Meta-analysis整合并构建了有关农民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的跨国证据和大型数据集。系统集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同时加剧了收入差距;数字技术接入和使用具有差异化的收入和收入分配影响,其中,电子商务表现出最明显的增收效应以及对公平收入的负向作用;数字经济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较非农收入更为显著;社会经济地位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从数字经济发展中受益更多。数字经济在促进农民收入总体增长条件下强化了收入差距扩大,对致力于促进包容发展的公共政策提出了全新挑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国强   万孟泽  
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力量,但数字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态势可能会加剧区域间的生产效率差距,数字时代下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实现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基于中国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及区域异质性特征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生产率增长效应,这种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纯技术进步上,数字经济未能通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改进赋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创新驱动效应、创业激励效应以及产业升级效应等渠道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影响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数字经济的生产率增长效应越明显,进而导致了区域间的生产率鸿沟。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边际效应递增特征和欠发达城市在人才集聚、金融发展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相对不足强化了区域间的生产率鸿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桑秀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陶涛  
本文根据增长核算理论 ,分析“新经济”对欧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建立在三个层次上 :信息通讯技术产品的产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信息通讯技术作为资本品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信息通讯技术对提高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新经济”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相比 ,“新经济”在欧盟的角色要小得多 ,对欧盟内部各国的影响也程度不一。所以 ,欧盟各国政府需要采取有效对策 ,及时抓住信息通讯技术可能带来的各种好处 ,推动经济更高水平的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