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04)
2023(4204)
2022(3566)
2021(3743)
2020(2950)
2019(6769)
2018(7017)
2017(10599)
2016(7804)
2015(9259)
2014(9516)
2013(8197)
2012(7948)
2011(7612)
2010(8128)
2009(7148)
2008(7424)
2007(7207)
2006(6628)
2005(6238)
作者
(20354)
(16913)
(16596)
(16237)
(10808)
(8257)
(7852)
(6763)
(6542)
(6534)
(5934)
(5685)
(5532)
(5521)
(5463)
(5385)
(5277)
(5078)
(5062)
(4971)
(4817)
(4357)
(4222)
(4193)
(4015)
(3921)
(3855)
(3716)
(3641)
(3542)
学科
教育(21894)
(16431)
经济(16404)
管理(13994)
中国(12864)
理论(11717)
(11196)
教学(10699)
(9465)
企业(9465)
(8439)
学法(5895)
教学法(5895)
方法(5713)
(5468)
研究(5421)
学理(5003)
学理论(5003)
(4838)
(4672)
(4566)
发展(4228)
(4154)
思想(4112)
(4103)
技术(4057)
政治(3966)
改革(3840)
高等(3828)
数学(3799)
机构
大学(107619)
学院(102015)
研究(40044)
教育(33798)
(29074)
师范(28924)
(25945)
(25458)
科学(24720)
管理(24422)
经济(24318)
师范大学(23566)
中国(22349)
(21247)
(19499)
理学(19496)
理学院(19054)
研究所(19026)
技术(18659)
管理学(18175)
管理学院(17947)
北京(17871)
职业(17842)
中心(16300)
(15533)
(14931)
(14819)
(13902)
教育学(13266)
业大(12605)
基金
项目(54765)
研究(50327)
科学(42381)
教育(35211)
基金(31843)
(26721)
国家(26226)
成果(25869)
社会(25181)
编号(25177)
(24359)
社会科(23219)
社会科学(23210)
(22875)
课题(22729)
科学基金(20244)
(20080)
规划(15604)
基金项目(15022)
项目编号(14767)
重点(14701)
(14345)
(14207)
(13949)
研究成果(13826)
资助(13735)
(13005)
(12969)
阶段(12930)
(12754)
期刊
教育(61764)
研究(45850)
中国(37418)
(35976)
经济(35976)
学报(18216)
职业(15660)
技术(15030)
大学(14908)
(14113)
科学(13800)
(12947)
学学(11836)
技术教育(9999)
职业技术(9999)
职业技术教育(9999)
管理(9950)
农业(9643)
(8199)
论坛(8199)
图书(7598)
高等(7590)
财经(7273)
成人(7232)
成人教育(7232)
(6734)
高等教育(6476)
(6437)
(6264)
金融(6264)
共检索到181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德群  
一个合格的教师除应具备娴熟的教育教学艺术,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这是由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教师的工作关系着国家、民族、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这也决定着教师职业道德有其特殊的规范、标准和要求。因此,师德教育在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与培养中,具有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国杰  
针对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从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理念、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人文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知识能力结构、实践素质、创新素质及发展性素质、教学艺术、身心素质等方面探讨了新时期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文章重点论述了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创新性教育理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曾国  
新时期,高师学前教育本科应当以培养高素质科研型的学前教育教师和研究管理人员为培养目标,高师学前教育本科课程设置应该由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教育实践课等课程组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明仁  朱旭东  
我国两类四级的教师培养体系具有开放性、大学化和综合化的特点。此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培养没有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缺乏教师培养机构的资质标准,教师专业要求不明确,教师资格制度不严格,专科和中专层次院校师范生素质明显下降。今后教师培养的管理需要从行政推动与控制模式向专业驱动与治理模式转变,把以教师专业化为基础制定的质量标准体系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以保障教师培养环境和过程的专业标准,强化培养体系的内部竞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七三  
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是环境保护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及行为等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甚至是全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所以,加强大学生环保意识及行为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阐述目前大学生环保意识及行为的现状,从重视社会环境熏陶作用、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和高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等方面提出对策,以加强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及行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陈庚  徐琤  
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实践模式有很多,不同的模式在理论上又对应着不同的理论学派。本文从远程教育定位出发,将其分为"趋同"和"并行"学派。"趋同"学派认为远程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只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但培养目标和规格应该是一致的、趋同的;"并行"学派认为两者在理念和实践方法上有明显的不同,各具特色,其培养目标和规格也应有所不同,应该并行发展。目前中国远程教育形式繁杂,标准和办学模式多样,不利于其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远程高等教育的定位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定位的趋势做了探讨,为我国明确远程教育发展定位、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彭静  方帧云  郑小林  
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已经凸显,即教育要以培养人和发展人为目的。通过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图景的描述,基于“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观,构建以研究生发展为本的学术环境、导师队伍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以研究生创新教育工程为导向的“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实践,努力把研究生培养成为具有批判精神、能肩负国家使命的优秀人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和钧  
一、培养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当代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协同,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四化建设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各国综合国力的剧烈竞争,对人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新、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蔚  
美术教育在现今高校教育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位置。美术是多种艺术的根基,是人们发现美、感受美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育中做到与时俱进,落实科学发展观,崇道尚德,格物致知,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与使命。由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张倩、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张春新编写的《创新视野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探索》(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版)一书,在研究美术教育理论的同时,对美术教育及创新教育研究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总览全书,具有三个方面特点。一、高校美术教育及其创新的理论分析系统全面该书首先从理论角度梳理了美术教育的相关概念、内容与分类、性质与特点、目的与意义以及功能与价值,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开展高校美术创新教育的必要性,认为高校美术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适应时代和经济社会变革的必要措施,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优化高校教师队伍。然后该书提出了推动高校美术创新教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扬  
大数据为国家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和创新动力。1大数据没有明确的定义,目前一种较为普遍的认同就是以4V解释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即Volume(大量),数据大量产生与采集,其规模越来越大;Velocity(高速),对数据的高速处理,力图达到实时级别;Variety(多样),数据及其来源的多样性;Value(价值),从数据中提取有效价值。2简言之,大数据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培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质量的教师决定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是改进教风学风的有力手段,更是当代社会道德风尚建设的必要内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文婧  刘月  
中小学教师德性作为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其生成基础是教师的生命境遇,其实质是一种实践道德,最终指向关系和谐。时代转型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德性具有其个体价值、教育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同时还具备自律性、生成性、示范性和个体性的特点。中小学教师德性的培养有其时代必要性,文章主要从外部培养路径和内部培养路径进行了探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教师的崇高地位和社会责任、好教师的标准和特质、成长为好教师的实践探索和社会环境等重大问题,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教师健康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指明了方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来茂德  沈满洪  陈凯旋  
阐述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背景、目标,介绍了浙江大学的改革方案,同时分析了改革的预期效果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关辉  
西方大众化高等教育理论是对已发生的高等教育现象的一个总结,而在我国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背景下演变和发展成为一个目标理论。关于培养目标的争论此起彼伏。"培养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理念下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深入分析中国化的大众化理论并以此为理念支撑探寻大众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问题,从坚持多元化评价标准、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多样化、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提出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