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74)
2023(4038)
2022(3515)
2021(3736)
2020(3097)
2019(7177)
2018(7378)
2017(13249)
2016(8831)
2015(10628)
2014(11127)
2013(10268)
2012(9971)
2011(9409)
2010(10048)
2009(8967)
2008(8759)
2007(8253)
2006(7865)
2005(7407)
作者
(22753)
(18593)
(18133)
(17958)
(11738)
(8838)
(8769)
(7331)
(7139)
(6984)
(6199)
(6107)
(6103)
(6000)
(5926)
(5724)
(5679)
(5514)
(5492)
(5356)
(5353)
(4605)
(4529)
(4510)
(4388)
(4387)
(4330)
(4157)
(3755)
(3741)
学科
(25222)
经济(25198)
教育(20393)
中国(17485)
管理(16926)
(14522)
方法(10270)
(10266)
企业(10266)
理论(9947)
数学(8757)
数学方法(8656)
教学(8447)
(8287)
(8036)
(7584)
(7185)
(6526)
银行(6524)
(6329)
(5917)
贸易(5909)
(5790)
(5671)
技术(5511)
(5143)
金融(5142)
(5094)
学校(5007)
业经(4910)
机构
学院(125865)
大学(124630)
研究(43857)
(42670)
经济(41401)
管理(34578)
教育(30496)
(28773)
中国(28199)
(27875)
理学(27851)
师范(27787)
理学院(27418)
管理学(26888)
管理学院(26621)
(25093)
职业(23775)
科学(23670)
(22739)
师范大学(22611)
技术(21779)
(21529)
北京(19955)
研究所(19907)
财经(19072)
(17718)
中心(17435)
(17070)
职业技术(16763)
技术学院(15687)
基金
项目(62077)
研究(59204)
科学(48581)
教育(37974)
基金(37763)
社会(31953)
编号(30383)
(30214)
社会科(29775)
社会科学(29767)
国家(29753)
成果(28831)
(27200)
课题(25384)
(24459)
科学基金(23266)
(22506)
基金项目(18592)
规划(17636)
(17284)
项目编号(17231)
(16262)
资助(16036)
(16034)
重点(15969)
(15406)
(15367)
阶段(15333)
研究成果(15240)
(15135)
期刊
教育(56538)
(54103)
经济(54103)
研究(53685)
中国(35424)
(18426)
职业(18043)
技术(17843)
学报(14778)
管理(13194)
科学(12574)
大学(12485)
(12295)
(12268)
金融(12268)
技术教育(11903)
职业技术(11903)
职业技术教育(11903)
财经(11150)
(9923)
论坛(9923)
学学(9723)
(9689)
经济研究(8272)
业经(8126)
问题(8080)
农业(8004)
(7534)
图书(7384)
职教(6371)
共检索到211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连绪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在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面临重大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客观上需要高职教育实现四重过渡:学制系统从封闭模式向开放模式过渡,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过渡,办学模式从学校单独办学到校企合作办学过渡,人才培养从强调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过渡。这四重过渡的根本实现,需要通过深化教育学制、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来推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一兵  
连续6年的扩招引发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公平三大热点问题,激化了中国高等教育众多深层次矛盾。引发这些深层次矛盾的源头在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四重过渡,即性质上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服务对象从不发达的封闭的农业和产品经济向面向全球的外向型经济过渡,高等学校的地位从社会边缘逐步向社会中心过渡,其赖以生存的体制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开放多元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高等学校是过渡的主体,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严重滞后,是高等学校缺乏动力、活力、能力和潜力,在过渡中处于被动地位的根本原因。更新理念,深化体制改革,是走出和克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众多深层次矛盾的途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平和光  
组建专业群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这些规律和原则及其之间的内在关系就是构成专业群结构系统的基本逻辑。它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从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来看,专业群建设是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基础,是落实系列政策、解决现实问题、实现质量目标的主要抓手。专业群建设是一项系统的改革工程,作为工程的首要问题,专业群的科学组建关系到其能否成为未来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关系到其能否真正发挥好共享、集群、协同的优势以支撑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健生  陈玥  
比较教育的危机在于高水平研究的匮乏。比较教育乃基于文化理解的教育研究活动。根据文化理解的程度、研究方式及成果水平的不同,比较教育研究可以划分为"四重境界",即文献综述式——"入门级"、模型或理论指导式——"专家级"、数据挖掘式——"高深级"和融会贯通式——"大师级"。这四重境界既是四种不同的研究类型,也是四种不同的研究水平。比较教育要维护学科尊严、赢得学科声誉,就必须由初级水平向高深水平不断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北生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其目的在于育人,因此,教育应具有清醒的生命意识和育人价值。一、人的生命的内涵 人之生命是什么?笔者认为:“三个统一”和“四个面对与和谐”构成了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枭鹰  
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兼具知识体系、范畴体系、理论体系和规律体系的综合属性,是高等教育学体系建设的"元点"和"回归点"。作为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可看作一种关于高等教育的逻辑化、原理化、系统化的"高深知识集合体";作为高等教育学范畴体系,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的构建集中表征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学范畴运动;作为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主要以理论的方式出现、以理论的形态存在;作为高等教育规律体系,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以建立高等教育规律体系为其责任、使命、承诺和目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复兴  
认识教育政策的本质涵义对教育政策分析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认为 ,应从现象形态、本体形态、过程特点和特殊性质四个视角来全面认识和理解教育政策的涵义。在现象形态上 ,教育政策是教育领域政治措施组成的政策文本及其总和 ;在本体形态上 ,教育政策是关于教育利益的分配 ;在过程方面 ,教育政策是一个动态连续的主动选择的过程 ;在特殊性质方面 ,教育政策在活动过程和利益分配方面具有不同于一般公共政策的特殊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树超  郭文富  
认识高职教育质量需要把握职业教育的新定位与新制度,理解"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内涵,努力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高职教育初步形成由学生发展、教学改革、政策保障、服务贡献等多个方面组成的新型质量观。在此背景下,推动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正在成为以制度改革推动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现文  吉文林  
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已经进入新时期,需要明确亟待解决的问题、充分认识主要发展趋势、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具体对策包括提升国际化办学理念、探索国际化交流合作新机制、创新国际化办学新模式等,并且要注意做好组织人才、体制机制、经费、后勤服务方面的保障。同时,还要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突出职业性、内涵评价、据实调整的原则。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向绪伟  杨晓培  
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在推动高校内涵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高职院校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实践而言,它只有与学校硬文化环境建设相配套、与特色专业建设相衔接、与长远发展规划相融合、与区位环境优势相映村,才能切实形成大德育育人氛围并保证其德育功能的最大化,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和谐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小霞  
论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现状,从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四个方面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进行科学合理地定位,并提出了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对策建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展立新  陈学飞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从社会需求角度阐述和沦证高等教育问题的理论。该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把制约教育活动的内部和外部凶素等同于"规律",并由此概括出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一是强调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外部规律";二是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内部规律"。它尤其强调外部规律对内部规律具有强制和制约作用,从而把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系列问题都归于高等教育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崔延强  邓磊  
对于大学而言,从事学术既是首要责任,也是立足之本。在后工业时代的知识社会背景下,大学需要承担起多方面的义务,这也意味着现代大学的学术责任具有多重内涵。从事学术是对大学学术责任的狭义定位,大学的学术研究还隐含着一定的政治需要和社会目标,这是大学学术责任的广义延伸。大学的学术反映出在职业、道德、政治和社会这四方面的功能属性,体现现代大学功能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一  刘宏伟  王新影  
立德树人是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其中贯穿了清晰的价值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价值逻辑是前提、历史逻辑是基础、理论逻辑是依据、实践逻辑是关键。从价值逻辑上看,是回应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临新命题的要求;从历史逻辑上看,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完善同步、同向、同行;从理论逻辑上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从实践逻辑上看,是打通研究生教育"最后一公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屹  方绪军  
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是系统科学在职业教育应用的体现,是专业组织系统在一定环境下最易生存、最稳定的状态。构建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必须处理好理念、路径、运行、动力等四重逻辑结构中的四对矛盾,具体包括绝对开放性与相对开放性、线性与非线性、平衡性与非平衡性、反馈性与非反馈性等四重逻辑。基于此,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的重构应该包括坚持异质同化、同质顺应的开放性思维;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融合性路径;形成知识势差与技术势差常态性互动;构建多层次、双向度的信息反馈性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