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926)
2022(2726)
2021(2852)
2020(2577)
2019(5730)
2018(6136)
2017(11525)
2016(7291)
2015(9053)
2014(9253)
2013(8739)
2012(8397)
2011(8061)
2010(8533)
2009(8217)
2008(8161)
2007(7800)
2006(7286)
2005(6741)
2004(5975)
作者
(21107)
(17576)
(16958)
(16802)
(11006)
(8171)
(8018)
(6693)
(6664)
(6550)
(5852)
(5795)
(5728)
(5703)
(5394)
(5335)
(5309)
(5170)
(5109)
(5071)
(4850)
(4342)
(4305)
(4213)
(4031)
(3957)
(3933)
(3926)
(3599)
(3543)
学科
(23614)
经济(23588)
管理(15994)
(14385)
中国(12635)
教育(10661)
(10342)
企业(10342)
方法(9944)
数学(8469)
数学方法(8396)
理论(7915)
(7842)
(7718)
教学(6766)
(6405)
银行(6391)
(6311)
(6202)
(5985)
贸易(5979)
(5867)
(5695)
(5426)
(4965)
金融(4964)
业经(4660)
(4592)
农业(4401)
研究(4379)
机构
大学(115024)
学院(109284)
(40478)
经济(39365)
研究(37480)
管理(32863)
中国(27479)
理学(26536)
理学院(26175)
管理学(25617)
管理学院(25418)
(25382)
(23492)
科学(21348)
(19827)
(19265)
师范(19133)
(18198)
财经(18044)
研究所(17403)
北京(17284)
(16078)
教育(15924)
(15739)
中心(15112)
师范大学(14988)
(14899)
业大(13470)
财经大学(13024)
(12979)
基金
项目(55426)
研究(47121)
科学(41111)
基金(34955)
(28731)
国家(28406)
社会(26189)
教育(25930)
社会科(24521)
社会科学(24512)
(23006)
科学基金(22237)
编号(22072)
成果(21570)
(19844)
基金项目(17695)
课题(17495)
资助(15446)
(14996)
(13389)
大学(13294)
项目编号(13063)
重点(13057)
(13032)
规划(12284)
(11972)
自然(11696)
教育部(11678)
(11360)
自然科(11332)
期刊
(51984)
经济(51984)
研究(44698)
教育(32170)
中国(28026)
学报(17772)
(17487)
(14789)
大学(14734)
科学(13408)
管理(13279)
学学(11928)
(11766)
金融(11766)
财经(10822)
技术(10377)
农业(10150)
(9381)
业经(8336)
经济研究(8184)
图书(8176)
问题(8024)
职业(7803)
(7598)
书馆(6317)
图书馆(6317)
高等(6314)
理论(6208)
(6136)
论坛(6136)
共检索到185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泽福  
大学软实力是根植于大学内质的深沉的核心竞争力。它深深地熔铸在大学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并充分展现在大学的诸多构成要素里。我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大学硬实力的投入,更应该重视大学软实力的培育。根据我国大学的建校历史相对较短、积淀相对不厚的现实情况,可以同时从增强内生和加强外增两大途径,来持续提升大学软实力的培育水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培根  王恭南  
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的实力,是大学快速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应不断注意自己的精神追求,不断改善自己的管理,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己的声誉。这其中大学领导者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增强大学软实力要善于转化,需要前瞻,但不能理想主义,不能一蹴而就。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化树  
打造大学软实力,提升大学竞争力,是全球性竞争环境下大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大学软实力涵括了大学文化力、大学政治力、大学精神力、大学制度力等要素。快速增强的经济实力是构建和强化大学软实力的物质基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是构建和增强大学软实力的根本动力,充满活力的大学文化是构建和增强大学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提升大学软实力过程中,必须消除计划体制的负面影响,克服各种问题障碍,努力增强大学软实力的内生力。培育大学精神,增强大学软实力的凝聚力。谋划事业发展,增强大学软实力的感召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奥多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是确保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在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具体表现形式的伟大民族精神。文章将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通过分析新时期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现状,探索民族精神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为当前的大学生民族教育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薛国春  
2011年11月14日,《中国审计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江苏省建湖县审计局《文化强审铸卓越》一文,引起强烈震撼。审计文化作为审计工作的"软实力"亟待加强,不可偏废!但是,少数审计人员对培育审计文化,在思想认识、方法态度、情感需求等方面还夹杂一些"盲音",需要引起警惕。培育审计文化"软实力",要警惕"模糊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劲松  
构建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培育体系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具有二元性、双重性、开放性和区域性等基本特征,建立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培育体系的目标是实现两大群体职业素养同步提升,并坚持三项基本原则。高职院校职业文化培育包括吸收企业文化、贴近企业职业素质标准、吸纳传统职业文化中的优质因素、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推行文化管理等主要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云志  
高职学生"软实力"培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文章通过对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内涵与功能的梳理,认为高职学生软实力培育的发展演进遵循着重构、调适与功能挖掘的基本脉络轨迹,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学生软实力提升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凤娟  孔庆娜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和媒介的依赖性使用给大学生在认知和行为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危机事件也逐年增多。高等学校要强化底线思维,有效建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警机制和干预机制,了解学生的心理冲突表现,立足培育遵循,从价值引领、健康心理、媒体素养、心理服务社会协同等方面培育积极社会心态,激发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成才意识和规范行为的心理动力,推动国家治理和文明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大兴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软实力的竞争变得日益明显。大学软实力作为当代大学发展的内在基础,其在促进大学内涵式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在现实中,大学软实力的发展却存在着精神力的失落、特色力的迷茫和制度力的偏失等众多问题,解决此类问题对增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鲜兰  
培育大学精神,需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创新、适应与超越等方面的关系。提炼与弘扬校训,建设优良的校风,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和资源培育大学精神,把大学精神的培育渗透到大学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之中,是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翠玉  
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大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提升大学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要创新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培育大学精神、提高大学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力和传播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琴  
高职人才职业精神培育是企业、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从职业精神的内涵和要素分析入手,探索高职人才职业精神培育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途径,并辅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准职业环境教育实践个案作为探索实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罗世琴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亟须建成具有较高水平的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师资。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本土教师是适应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需求而培育的职业人才,其培育过程具有高阶性、精准性与时代性特点。高阶性是相对于一般的国际中文学习而言,强调更广博深入的知识与科学的认知态度;精准性是在充分考虑诸种差异与个性因素的基础上,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和精细化的训练与实践;时代性是指融入当代中国国情,注重国际中文本土教师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感知与对代表中国发展主要成就典型案例的了解。建构国际中文本土教师培育长期稳定的有效机制,要开拓中国境内与本土互为补充的培育格局,采用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辅相成的培育模式,用好媒介资源与标准化建设合力打造的培育平台,实施有规模、有计划、有层次的持续培育。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胜利  
特色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陕北土地资源丰富、潜力大,农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发展特色农业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本文在充分分析陕北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与区域布局思路,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对策,以探讨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