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1)
- 2023(11889)
- 2022(10016)
- 2021(9204)
- 2020(7378)
- 2019(16628)
- 2018(16608)
- 2017(30446)
- 2016(16609)
- 2015(18953)
- 2014(19118)
- 2013(18885)
- 2012(18412)
- 2011(17474)
- 2010(17623)
- 2009(16447)
- 2008(16106)
- 2007(14620)
- 2006(13577)
- 2005(12845)
- 学科
- 济(93317)
- 经济(93224)
- 管理(41767)
- 业(37168)
- 中国(29750)
- 方法(27693)
- 企(27308)
- 企业(27308)
- 地方(25845)
- 数学(23757)
- 数学方法(23627)
- 农(22025)
- 业经(18816)
- 学(18315)
- 贸(16615)
- 贸易(16599)
- 制(16438)
- 地方经济(16032)
- 易(16030)
- 融(15528)
- 金融(15520)
- 银(15297)
- 财(15283)
- 银行(15279)
- 行(15014)
- 农业(14751)
- 发(14051)
- 环境(13300)
- 体(12698)
- 理论(11819)
- 机构
- 大学(252623)
- 学院(251393)
- 济(118215)
- 经济(116003)
- 研究(101308)
- 管理(85360)
- 中国(78228)
- 理学(70456)
- 理学院(69522)
- 管理学(68545)
- 管理学院(68056)
- 科学(57426)
- 京(56349)
- 财(53345)
- 所(52525)
- 研究所(47108)
- 中心(43334)
- 财经(41081)
- 农(40839)
- 江(39516)
- 经济学(38490)
- 经(37233)
- 北京(37222)
- 范(36645)
- 师范(36301)
- 院(35842)
- 经济学院(34252)
- 业大(31746)
- 农业(31548)
- 州(31500)
- 基金
- 项目(152450)
- 科学(119714)
- 研究(116049)
- 基金(109554)
- 家(95392)
- 国家(94584)
- 科学基金(78796)
- 社会(76035)
- 社会科(72102)
- 社会科学(72088)
- 省(57814)
- 基金项目(55798)
- 教育(52392)
- 划(49190)
- 编号(45767)
- 自然(45595)
- 资助(45508)
- 自然科(44498)
- 自然科学(44484)
- 自然科学基金(43690)
- 成果(39737)
- 发(39613)
- 重点(35269)
- 部(34752)
- 课题(34362)
- 发展(32921)
- 国家社会(32657)
- 展(32407)
- 中国(31021)
- 创(30796)
- 期刊
- 济(148173)
- 经济(148173)
- 研究(90366)
- 中国(60618)
- 农(39651)
- 财(39550)
- 学报(38516)
- 科学(36111)
- 管理(35390)
- 教育(32519)
- 大学(29541)
- 融(28620)
- 金融(28620)
- 学学(27428)
- 农业(27009)
- 经济研究(25122)
- 财经(22970)
- 技术(22628)
- 业经(21795)
- 经(20183)
- 问题(19532)
- 贸(17401)
- 世界(16514)
- 国际(16106)
- 业(14618)
- 技术经济(13760)
- 经济问题(12226)
- 坛(12221)
- 论坛(12221)
- 图书(12098)
共检索到420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有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主题,而近年来中国经济存在的"脱实向虚"问题又是政府努力解决的重大经济结构问题。然而,有关什么是实体经济以及实体经济包括的范围,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并没有形成共识。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关于实体经济分类的分层框架,认为第一个层次的实体经济(R_0)是制造业,这是实体经济核心部分,可以理解为最狭义的实体经济;第二个层次的实体经济(R_1)包括R_0、农业、建筑业和除制造业以外的其他工业,这是实体经济的主体部分,是一般意义或者传统意义上的实体经济;第三个层次的实体经济(R_2)包括R_1、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除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外的其他所有服务业,这是实体经济的整体内容,也是最广义的实体经济。R_2和金融业、房地产业构成了国民经济的整体,也就是由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构成的整体经济。基于这个分类框架,本文测算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三个层次的实体经济的增长情况,认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实体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实体经济大国且地位不断加强。但是,实体经济发展也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在R_0上表现为制造业结构性供需失衡,在R_1上表现为服务业和工业发展的失衡,在R_2上表现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结构失衡。基于对实体经济结构失衡的机制分析,本文提出了未来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思路:一是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围绕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制造业供需结构失衡;二是形成工业和服务业良性互动、融合共生的关系,化解产业结构失衡,构建创新驱动、效率导向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在"虚实分离"的常态中坚持"实体经济决定论",从体制机制上化解"虚实结构失衡",将风险防范的工作重点从关注金融领域风险转向关注长期系统性经济风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有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主题,而近年来中国经济存在的"脱实向虚"问题又是政府努力解决的重大经济结构问题。然而,有关什么是实体经济以及实体经济包括的范围,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并没有形成共识。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关于实体经济分类的分层框架,认为第一个层次的实体经济(R_0)是制造业,这是实体经济核心部分,可以理解为最狭义的实体经济;第二个层次的实体经济(R_1)包括R_0、农业、建筑业和除制造业以外的其他工业,这是实体经济的主体部分,是一般意义或者传统意义上的实体经济;第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毅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伟大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其经济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新中国的主流经济理论。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论不断完善,与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系统阐述共同构成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成为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主流经济理论的新贡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启清 朱辇
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要素支撑条件看,中国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过去,"世界工厂"的国家定位帮助中国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未来亟待转型。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国在未来的世界经济中要扮演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和世界投资国的三重角色,相应地,中国经济发展还需要把握三大主题:自主发展、持续增长和无危机增长。
关键词:
全球经济分工 发展定位 发展主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杜青林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农”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与竞争力明显增强,农村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农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目前,中国“三农”发展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面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时期。文章指出,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三农”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二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是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关键词:
三农 三农发展 现代农业 集约型农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明星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之所以成为国内外热议话题,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不盲目照搬外国模式,而是立足本国国情,以创新和实验为灵魂,强调解决问题应因事而异,灵活应对,有着强烈的中国特色烙印;三是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了诸多困难和问题。由丁任重教授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研究》一书(2013年上半年)没有试图归纳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却以极具战略眼光的系统的视角、手术刀式的解剖,从中国经济发展基础、发展目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鸣
<正>在文化“两创”战略深入实施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艺术品消费市场迎来了显著的增长契机,对经济社会进步和民众生活质量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艺术经济正逐渐成为文化新经济中最富活力的创新领域,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不过,艺术经济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层出不穷,也对传统艺术学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与要求。鉴于此,如何基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艺术经济学科与理论体系,为艺术经济的创新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炳炎 向刚
中国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标志着中国发展指导思想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涵义。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积极推进政府改革,把增进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政治经济学分析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绍东 陈艺丹 赵付科
1978—2012年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在实践中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在理论上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重大创新。在经济体制层面,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运行机制层面,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在发展道路层面,积极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体制、机制和道路三个层面的突破共同构成了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中国模式",也成为该时期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创新的集中体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义丰 刘春腊 谭杰 贾大猛 兰婷婷 张伟
茶旅一体化是茶业与旅游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我国茶旅一体化发展的资源丰富,本底较好。新时期,茶旅一体化处于提升阶段,激活茶经济是提升茶旅一体化的前提。根据国内外茶经济的发展大局,结合茶经济的现状及茶资源概况,从空间上可将我国茶旅一体化发展的局势分为"优化区域、重点区域、一般区域和补充区域"等4种区域类型。为促进茶旅一体化的发展,要从创新发展模式、完善规划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
关键词:
茶旅一体化 茶旅游 茶经济 中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范德胜 高艳
本文实证研究了中国金融中介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金融发展主要包括金融中介体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两部分,本文主要研究中国金融中介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关系。本文所使用的时间序列数据为1993~2002年有关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季度数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中介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楼世洲 徐辉
近十年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中非教育合作不仅促进了非洲国家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同时也扩大了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在新时期,中非教育合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合作内容由"减少贫困"向"促进发展"转型,合作主体由"政府行动"向"社会行动"转型,合作方式由"输血援助"向"造血援助"转型。与此相适应,需要建立双边合作的交流机制,通过加强中非留学生交流,扩大汉语教育和文化影响力,建立合作研究和培训基地,深化中非教育合作研究机制等方式推进中非教育合作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教育合作 中非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灿
中国的经济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它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是中国理论界一个重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任务。2004年,英国人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提出了与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相区别的"北京共识",以此概括中国发展道路的主要特征,至今仍有很大的国际反响,反映出国际上亦力图加深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内在特色。国际社会的各种"解读",反过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忍 刘彦随 刘玉
本文以2000、2004、2008中国31个省际农村发展指标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发展状态的区域差异进行综合分析。从空间格局来看,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农村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农村发展的差异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格局依旧存在,农村的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致性,自然资源禀赋与历史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基础,农村主体特征与区域发展阶段是导致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偏向性的政府政策与全球性因素是强化区域差异的重要动力,而各地差异性的农村产业转型过程,是助推中国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核心机制。2000、2004和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差异度分别为0.356、0.413、0.386,这表明,自2000年以来区域农村发展差异先拉大后缩小,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这是长期以来区域发展外部环境与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从2000-2008年中国农村发展"重心"移动的轨迹可以看出,中国农村发展的重心落在安徽省内,农村发展水平东西差异明显,2000-2004年,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重心向北移动,北方地区的农村发展速度较快;2004-2008年,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农村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有了一定缓和,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关键词:
农村发展 因子分析 区域差异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