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92)
- 2023(6263)
- 2022(5276)
- 2021(5216)
- 2020(4223)
- 2019(9328)
- 2018(8925)
- 2017(15051)
- 2016(8394)
- 2015(9813)
- 2014(9291)
- 2013(8344)
- 2012(7755)
- 2011(6857)
- 2010(7347)
- 2009(6081)
- 2008(5908)
- 2007(5640)
- 2006(4816)
- 2005(4250)
- 学科
- 管理(28286)
- 业(25897)
- 企(24111)
- 企业(24111)
- 济(23085)
- 经济(23066)
- 技术(15716)
- 财(14132)
- 教学(12057)
- 理论(11446)
- 技术管理(11298)
- 中国(11297)
- 财政(10258)
- 教育(8870)
- 政(8602)
- 学法(7774)
- 教学法(7774)
- 业经(7447)
- 方法(7277)
- 制(7162)
- 农(6557)
- 策(6053)
- 学理(5856)
- 学理论(5856)
- 地方(5740)
- 学(5634)
- 体(5508)
- 银(5069)
- 银行(5064)
- 数学(4978)
- 机构
- 学院(113552)
- 大学(105863)
- 济(39282)
- 经济(38338)
- 管理(37821)
- 研究(32339)
- 理学(31832)
- 理学院(31465)
- 管理学(30868)
- 管理学院(30628)
- 财(24887)
- 中国(23346)
- 京(21553)
- 职业(20359)
- 技术(19592)
- 江(19317)
- 科学(18657)
- 范(18083)
- 师范(17941)
- 财经(16771)
- 州(15870)
- 所(15218)
- 经(15093)
- 职业技术(14586)
- 中心(14444)
- 技术学院(14432)
- 教育(14116)
- 师范大学(13898)
- 北京(13798)
- 研究所(13242)
- 基金
- 项目(67333)
- 研究(59386)
- 科学(53543)
- 基金(43328)
- 家(35494)
- 国家(35061)
- 社会(34776)
- 社会科(32717)
- 社会科学(32709)
- 教育(32656)
- 省(31329)
- 科学基金(31112)
- 编号(26596)
- 划(24593)
- 基金项目(22655)
- 成果(22609)
- 课题(21535)
- 创(21037)
- 年(19164)
- 创新(18331)
- 自然(16895)
- 自然科(16591)
- 自然科学(16588)
- 规划(16458)
- 自然科学基金(16337)
- 重点(16128)
- 项目编号(16008)
- 资助(15729)
- 性(15511)
- 发(14725)
共检索到181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邵路才 才晓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政课教学面临话语形态泛政治化、话语内容脱离生活世界、话语方式缺乏交流互动、师生话语权不对称、师生话语语境间隔等诸多困境。在现代语言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要适应新形势,通过转换话语形态、回归生活话语世界、创建沟通式话语方式、尊重学生的话语权、铺设师生契合的话语语境等路径,探索教学话语体系的创新,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政治理论水平。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院校 思政课 教学话语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熊华军 魏星星
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是实现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研究生思政课教师话语创新包含教师话语语境的融合、教师话语内容的统合、教师话语方式的合用三个向度。从教师话语语境的融合向度看,可通过教学话语语境历史与现实的弥合、课程话语语境显性与隐性的结合、个人话语语境宏观与微观的重合来实现;从教师话语内容的统合向度看,可通过教学话语内容事实与价值的共生、课程话语内容学术与政治的共在、个人话语内容理论与生活的共存来实现;从教师话语方式的合用向度看,可通过教学话语方式刚性与柔性的并济、课程话语方式单一与多样的并蓄、个人话语方式有形与有态的并融来实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红
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在教学改革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它把"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坚持"守正"再"出新",把"思政内容和艺术专业"相融合,突显了以生为本、教学相长和朋辈引领的教学特征。同时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也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
艺术类高职院校 思政课+ 教学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真真 卞常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性课程,教学是办好思政课的中心任务,其实效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道德素质高、政治素养强的新时代大学生。当前,我们高校思政课教学还存在认知片面、模式固化、师资水平不齐、评价体制机制不配套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办好思政课要有清晰的认知,推动课堂大革命,加强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建设,配套教学评价标准,充分发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思政课 教学改革 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鲁继平
目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着师资严重不足、时间过短和流于形式等问题。文章提出了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并指出了构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学生学习小组的教学组织形式;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上,实行高职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建立健全科学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新机制。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思政课 实践教学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卫东
2019年8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章对照意见精神,分析了中职学校思政课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的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思政课 意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新萍
围绕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话语体系特色及其功能构建展开探讨,阐述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特色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高职院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功能构建提出建议,以期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教学 话语体系 功能构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新华
文章指出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路径: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制度保障;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全面领导。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鲁继平
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面临着主体单一、方式不科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和现代数字信息通信技术的推广应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考核评价模式亟待改革创新,构建"三主体二模块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新模式,既重视对高职学生的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也强调考核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与应用,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考核评价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考核评价 模式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昭
近年来,伴随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资料的重要方式",互联网+"思维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有了新的拓展渠道。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婉秀 颜鑫 舒均杰
要使思政课教学贴近学生的专业学习,从思想根源上引起他们的共鸣和重视,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根据专业阅历选定所教专业班级,不要频繁更换,以便不断积累其专业经验;其次,高校要有意识地引进一定比例的具有企业工作背景的思政课教师,企业工作经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资源;再次,思政课教师要身体力行地参与与专业相关的活动,利用自身思政课理论优势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学生的政治取向和价值观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美岚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彻底改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习惯和交流方式。面对汹涌而来的"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在准确把握"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新特征,以及思政课教学环境新变化的基础上,审慎分析"微时代"背景下思政课面临的危机,勇于并善于变挑战为机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变革的新路径,不断以创新举措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思政课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塑造学生理想人格和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主渠道作用,助力高职院校实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德慧
实践育人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思政课教学改革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实践育人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遵循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思路和方法,构建"一、二、三"实践育人新模式,以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莉
文章首先剖析与探讨筑牢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信仰之基的重要意义以及必要性,随后深入探讨展开该项工作的着力点,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用以帮助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师筑牢信仰之基,夯实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师队伍,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事业的顺利展开而助力。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院校 思政课教师 信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乔磊花 李敬
从历史视域上来说,思政教育的发展往往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产生新理念。传统思政教育主要体现在个人德行教化和建功立业理念之中,因此在教育上主要围绕儒学教义来展开,直至现在,传统思政教育观念中的德育教化仍然是思政教育的重点。在新时代特性之下,高校思政教育呈现出许多与传统思政教育不同的新生态教育表现,这种新生态表现同时也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迎合新时代主流思想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