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0)
- 2023(6657)
- 2022(5667)
- 2021(5445)
- 2020(4496)
- 2019(10166)
- 2018(10403)
- 2017(18076)
- 2016(9405)
- 2015(10078)
- 2014(9487)
- 2013(8853)
- 2012(8040)
- 2011(7303)
- 2010(7574)
- 2009(7235)
- 2008(7313)
- 2007(6723)
- 2006(6064)
- 2005(5525)
- 学科
- 管理(31814)
- 济(31623)
- 经济(31581)
- 业(30821)
- 企(30184)
- 企业(30184)
- 技术(14732)
- 中国(11839)
- 技术管理(11498)
- 业经(11460)
- 制(11290)
- 理论(10334)
- 方法(10134)
- 财(8952)
- 教育(8529)
- 农(8192)
- 体(8128)
- 银(7436)
- 银行(7431)
- 行(7219)
- 体制(7060)
- 学(6808)
- 融(6793)
- 金融(6790)
- 和(6667)
- 地方(6273)
- 教学(6252)
- 产业(6251)
- 数学(6200)
- 策(6129)
- 机构
- 大学(128874)
- 学院(127348)
- 济(50086)
- 管理(49722)
- 经济(48998)
- 理学(41681)
- 研究(41652)
- 理学院(41210)
- 管理学(40624)
- 管理学院(40316)
- 中国(31704)
- 京(27025)
- 财(26841)
- 科学(22895)
- 江(21213)
- 范(20458)
- 师范(20362)
- 财经(19807)
- 所(19338)
- 中心(18550)
- 经(17850)
- 北京(17472)
- 研究所(17046)
- 州(17045)
- 师范大学(16332)
- 经济学(14938)
- 院(14760)
- 财经大学(14539)
- 教育(14049)
- 商学(13778)
- 基金
- 项目(77890)
- 研究(64094)
- 科学(63481)
- 基金(55130)
- 家(46359)
- 国家(45861)
- 社会(41882)
- 科学基金(40871)
- 社会科(39526)
- 社会科学(39516)
- 省(31935)
- 教育(30540)
- 基金项目(28690)
- 编号(26602)
- 划(26021)
- 成果(23753)
- 自然(23255)
- 创(23214)
- 自然科(22810)
- 自然科学(22808)
- 自然科学基金(22461)
- 创新(20394)
- 资助(19777)
- 课题(19243)
- 重点(17507)
- 项目编号(17277)
- 国家社会(17114)
- 发(16913)
- 部(16899)
- 制(16563)
共检索到210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骆郁廷 骆虹
抓好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需要改革创新网络文化供给,坚持需求导向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全面把握网络文化需求,重视价值引领,推进供需一致;坚持内容建设与形态创新相融合,以内容建设为王,促进形态创新,实现形神合一;坚持普遍供给与精准供给相结合,增强供给灵活性,提高供给精准度。以积极向上的优秀网络文化滋养公民道德素质,培育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网络文化供给 网络空间道德 改革创新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高正荣
网络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研究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内涵。本文认为网络在理念、载体、模式和内容四个方面引起了文化传播的历史性变革;文化则是网络产生的前提条件、发展的核心内容、未来的价值坐标;网络文化是在网络与文化的互动中形成的平等文化、多元文化、霸权文化和全球文化。
关键词:
网络 文化 网络文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忠昌 张桂春
职业教育文化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制度、模式、方法等一系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体现了一定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成绩、成效和成就。内涵建设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主题,传承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优秀的学徒文化、技艺文化、器物文化和至善文化,变革制约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道本器末"文化、"规模至上"文化、"学校育人"文化和"全盘西化"文化,创新促进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治理文化、工匠文化、校企文化和生态文化,是实现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廖女男 娄坤 李星
文化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共同认识、理念和思想,遵循着一定的规则、规范和秩序。当时代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文化也不可避免地会随之发生变化。网络文化的产生,源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普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遍布全球的每一个角落、领域和行业,信息化、网络化已成为21世纪的主要时代标志,正在激烈地冲击和改善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卫东
2019年8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章对照意见精神,分析了中职学校思政课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的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思政课 意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洪范
政府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反映国家的施政方针与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政府预算报告又称财政预算报告,是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预算执行情况和下一年度预算计划的报告以及部门预算草案与附表。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还包括财政部门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年中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年度预算决算报告以及预算绩效管理、
关键词:
政府预算报告 改革与创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姜德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北京金隅集团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显著特征。理念创新属于脑动力创新,管理创新属于原动力创新,科技属于主动力创新,文化创新本质是软实力创新。多年来,我们通过持续的创新与变革,形成了以创新创造、创业创优为引领的核心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管理优化提升,助推集团实现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新跨越。
关键词:
组织管控 危险废弃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时代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断成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理论化体系化、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提出与完善。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时代贡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系统总结、研究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过程、成果及其时代贡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时代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断成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理论化体系化、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提出与完善。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时代贡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系统总结、研究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过程、成果及其时代贡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时代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断成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理论化体系化、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提出与完善。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时代贡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系统总结、研究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过程、成果及其时代贡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卢旭
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理论基础之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点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十大关系。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弘扬了毛泽东同志的两点论,在处理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新问题,提出了"两手抓"思想。习近平同志在"两点论、两手抓"的基础之上,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出了"两手论"。文章分析了"两手论"的理论基础,"两手论的创新"以及经济新常态下的"两手论",并进一步阐述了"两手论"的意义,指出"两手论"的结果,是实现合作与共赢。
关键词:
“两点论” “两手抓” 习近平“两手论”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强东
正在兴起的网络文化产业和网络消费具有产消活动无时空限制、个性化和共享性突出、生产的边际收益递增、市场化程度极高、产消群体规模庞大等显著特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促进网络消费,应以内容产业为核心,建立强大的网络文化生产平台,开发网络文化生产与管理技术,培养网络文化生产与管理人才,加大对网络文化产业的投入,建立健全网络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构建网络文化生产和传播的评价考核体系,积极引导网络文化消费。
关键词:
网络文化产业 网络消费 内容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