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33)
2023(6393)
2022(5140)
2021(4971)
2020(3715)
2019(8525)
2018(8615)
2017(13337)
2016(8398)
2015(9341)
2014(9696)
2013(8569)
2012(8074)
2011(7920)
2010(8423)
2009(7435)
2008(7462)
2007(7011)
2006(6535)
2005(6188)
作者
(22751)
(18881)
(18689)
(18011)
(12042)
(9172)
(8589)
(7483)
(7206)
(6820)
(6556)
(6496)
(6100)
(6048)
(6042)
(5837)
(5582)
(5500)
(5484)
(5469)
(5130)
(4698)
(4502)
(4446)
(4278)
(4203)
(4163)
(4150)
(3744)
(3724)
学科
(32430)
经济(32405)
教育(20233)
管理(19374)
中国(14629)
(12971)
(12186)
理论(11836)
(11051)
企业(11051)
地方(10901)
方法(10040)
环境(9125)
(7688)
业经(7488)
(7375)
地方经济(7276)
数学(6988)
(6956)
数学方法(6855)
教学(6816)
发展(5923)
(5799)
生态(5742)
(5446)
农业(5306)
(5279)
(4942)
金融(4940)
资源(4884)
机构
大学(126974)
学院(121587)
研究(46598)
(40483)
经济(39286)
管理(36830)
理学(31078)
理学院(30496)
(30322)
师范(30238)
教育(29980)
管理学(29792)
管理学院(29521)
(29227)
科学(28478)
中国(28022)
师范大学(25107)
(23226)
研究所(21257)
(20298)
(19989)
北京(19562)
中心(18688)
(16834)
(16475)
财经(15744)
技术(15662)
职业(15036)
(14078)
业大(13525)
基金
项目(74411)
研究(63704)
科学(60602)
基金(49887)
(42444)
国家(41945)
社会(38661)
教育(36781)
社会科(36222)
社会科学(36213)
科学基金(35049)
(30671)
编号(28494)
(28085)
成果(26438)
基金项目(25445)
课题(23569)
(20120)
自然(19245)
重点(19243)
资助(18755)
(18666)
自然科(18618)
自然科学(18613)
规划(18288)
自然科学基金(18238)
(17775)
项目编号(16481)
(16406)
教育部(15797)
期刊
(51661)
经济(51661)
教育(50534)
研究(48459)
中国(32223)
学报(17331)
科学(15928)
(14923)
大学(14088)
技术(13177)
管理(12458)
职业(12222)
(11705)
学学(11420)
财经(9246)
农业(8236)
(8149)
技术教育(7737)
职业技术(7737)
职业技术教育(7737)
业经(7547)
(7502)
论坛(7502)
(7296)
图书(7185)
(6858)
金融(6858)
经济研究(6854)
资源(6849)
问题(6513)
共检索到194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文胜  
生态文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道德教育是新时代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顺应"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普遍提高国民的生态文明水平,引导国民在处理人、自然、社会等相互联系时自觉遵从生态文明的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切实履行保持自然、社会、人和谐统一的责任担当。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是新型伦理实践观,它是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理论指导,是人类社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人物质享受、精神愉悦、政治进步的可靠条件,它能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义保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人类现代文明离不开自然界生态文明,我国的生态道德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投入较大,但是收效却不理想。针对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多管齐下,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玉  易连云  
将大学职业道德教育等同于一般职业道德教育有悖于大学德育至善价值取向,造成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应然与实然的矛盾。生存论视域下重新审视大学职业道德教育,由规范约束向意义引领的教育范式的转换,能够使矛盾由冲突走向融合,彰显大学职业道德教育的独特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燕楠  
当前,多元文化给人们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带来冲击,学校道德教育面临挑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改进道德教育,要在确立我国核心文化的道德价值取向基础上,重建国家伦理文化传统,提升我国道德文化自觉,以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为参照,凝练学校德育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学校德育内容与方法的转型与变革,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茂聪  王培峰  
网络道德危机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道德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交往伦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包括自由、开放与规范、秩序、理性的统一,公共意识与个体文化自觉的统一,对数字的尊重,有限共享与互惠的统一。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必须面向以网络文化为交往媒介的网络交往伦理的重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红艳  
道德相对主义取代道德普遍主义有着某种历史合理性,促进了道德自由和道德宽容,但瓦解了道德共识,中断了道德对话。道德相对主义对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影响也非全然消极,它要求将文化多元、价值多元视角纳入公民德育,从道德权利的视角重新审视道德规范的合法性。需要在道德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之间达成平衡:用道德普遍主义规制普遍人权范围,保障人类基本道德权利;用伦理多元主义来规范公民发展性权利问题,保障价值多元。为此,学校德育不仅需要培养理解本土文化的国家公民,更需要培养具有文化移情能力和文化对话能力的全球公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桂林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概况袁桂林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普遍面临战后最严峻的社会问题。五十年代末受苏联“卫星事件”震动出现了科技教育、天才教育热潮,同时社会道德问题也日益突出。加强道德教育在西方各国震耳欲聋般响了起来。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其它社会有识之...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东艳  张华伦  
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抑制目前会计信息大面积失真,改善会计领域的不道德行为,就必须加强对会计行为人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行为人的道德素质。本文在论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性与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现阶段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与途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庞学光  
戚万学博士所著《活动道德教育论》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道德教育哲学著作。全书分四大部分,前后环环相扣,极富逻辑力量。作者首先对传统道德教育进行了历史的、现实的反省和批评(第一部分),继而提出“建立一种新的道德哲学”——主体性道德哲学(第二部分),接着又对“活动道德教育”的理论合理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作者系统地阐述了“活动道德教育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通观全书作者不仅在整体上有一个合乎逻辑的严密的思路,而且观点明确而新颖,语言流畅而优美。在中外教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符桂芹  
日本历来重视道德教育 ,这是其创造经济迅速发展奇迹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道德教育具有鲜明的特征 ,教育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我国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借鉴日本道德教育的经验 ,发展道德教育思想很有必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明星  罗俊梅  
文化生态学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理论指导,价值重大。文化生态学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内容、育人机制、生态环境等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需要在新时代教育理念引领下,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方法,构建内容丰富的文化自信教育课堂、建立"以生为本"的文化育人机制、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态环境,不断革新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路径,以推动实现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实践的突破与超越。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永斌  徐再高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农民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农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需要,是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海  
新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日益凸显。当前,充分借鉴通识教育的经验成果,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是应然的选择。应着重从道德教育的渗透、道德教育的环境和道德教育的互动等方面探究通识教育视域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隐性教育路径:渗透模式下要加强人文知识渗透、科学精神渗透和社会实践渗透,环境模式下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制度建设和校园媒体建设,互动模式下要加强价值澄清、自我教育和角色体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华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旗帜和生命之魂。近年来,高校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在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并探讨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即加强思想认识,融入课堂教学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