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20)
2023(2574)
2022(2151)
2021(2038)
2020(1692)
2019(3681)
2018(3672)
2017(5786)
2016(3215)
2015(3733)
2014(3827)
2013(3763)
2012(3923)
2011(3621)
2010(4290)
2009(4702)
2008(3638)
2007(3307)
2006(2856)
2005(2769)
作者
(10018)
(8295)
(7998)
(7651)
(5403)
(4023)
(3745)
(3150)
(3128)
(2966)
(2954)
(2934)
(2836)
(2780)
(2522)
(2470)
(2412)
(2369)
(2345)
(2254)
(2181)
(1998)
(1984)
(1967)
(1896)
(1812)
(1791)
(1778)
(1634)
(1628)
学科
(12469)
经济(12455)
管理(9851)
(7907)
企业(7907)
(7827)
理论(5407)
教育(5085)
中国(4814)
(4523)
业经(4449)
方法(4408)
文化(3790)
(3751)
(3633)
金融(3628)
(3340)
(3104)
(3093)
产业(2805)
(2714)
银行(2714)
地方(2680)
(2649)
(2503)
贸易(2501)
市场(2480)
经济理论(2461)
(2405)
(2352)
机构
大学(57234)
学院(55444)
研究(18324)
(18208)
经济(17707)
管理(16571)
中国(13615)
理学(13072)
理学院(12831)
管理学(12526)
管理学院(12401)
(12303)
(11310)
师范(11280)
科学(10897)
(10763)
(9267)
师范大学(9035)
(8964)
财经(8221)
北京(8116)
研究所(8105)
(7792)
中心(7767)
教育(7311)
(7287)
(6438)
(6069)
财经大学(5876)
经济学(5851)
基金
项目(29415)
研究(24953)
科学(22215)
基金(19615)
(16302)
国家(16064)
社会(15591)
社会科(14560)
社会科学(14555)
科学基金(12946)
教育(12189)
成果(11949)
编号(11510)
(11081)
基金项目(9701)
(9466)
课题(8195)
项目编号(7611)
资助(7564)
(7448)
(7350)
重点(6787)
(6668)
(6667)
阶段(6648)
(6610)
自然(6407)
(6341)
规划(6238)
自然科(6136)
期刊
(27110)
经济(27110)
研究(21547)
教育(13135)
中国(12362)
学报(9865)
(9266)
科学(8085)
大学(7835)
管理(7096)
学学(6949)
图书(5980)
(5850)
财经(5756)
(5350)
金融(5350)
(5087)
书馆(4905)
图书馆(4905)
业经(4011)
问题(3925)
技术(3742)
(3731)
农业(3679)
(3461)
论坛(3461)
经济研究(3422)
(3345)
社会(3159)
国际(2943)
共检索到93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朝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生活的迅速崛起,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入了平稳、快速、可持续的理想发展阶段。特别是民族地区生活环境和条件的不断优化,以通用语言文字为主的广播电视、电脑手机的不断普及,令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此同时,其给民族语言和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挑战,使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文化出现濒危或严重濒危现象。为此,国家各有关部门、民族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不失时机地开展抢救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本文着重论述了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化的学术理论问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诗亚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经历过千百年甚至上万年的演变,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习俗内涵。一种语言的消亡往往意味着一种文化、一个文明的消失,这个减法是做不得的。因此,保护一种语言,不仅是语言保护自身的问题,而且也是保护一种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历史、独特的习俗和独特的人类文明。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区分"双语"和"双文"这两个概念的差异。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长久地保持统一,在很大程度上与秦始皇时所奠定的"书同文"制度有密切的关系。汉字对我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西各民族和谐共生局面的形成是长期以来各民族文化内在整合的结果,是基于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在历史上主要是通过教育等手段来实现的。"互联网+"时代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利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网络资源促进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二是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各民族语言。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裴非  陶玉婷  
对建国前期刊文献的现状与保护对策及其价值进行阐述,提出建国前期刊数字资源建设的观点。利用共建共享达到全国范围的统一且完整的文献资源布局,实现文献资源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郁慧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新时代青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标耦合性、内容耦合性、功能耦合性。应该构建政—家—校—社“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框架,注重政府引领,强化家庭教育,夯实学校教育,推动社会培育,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塑造新时代青年风貌。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郭国庆   王紫依  
<正>随着这建立我国自主的市场营销知识体系、开展新时代营销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地位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及文化自信增强,“国潮”作为一种新兴消费现象已成为引领市场潮流的焦点。自2011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国潮”相关搜索量已增长逾五倍,中国顶尖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也随之逐年攀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国潮消费主体主要由90后与00后人群构成。他们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与文化认同,这使他们更易接纳“国潮”品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但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种知识、文化在不同领域渗透更加深刻,传播速度更快前所未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面临新的挑战。图书馆作为保存、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在新时期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成武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影响大学生对心理育人的诉求和供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文化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等学校心理育人工作时出现解析方式不当、弘扬的载体不足等困境。对此,高等学校要找到契合点,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性转换;把握切入点,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作为重要目标;注重开放性,致力于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与尊重,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课程相融合,建设高品质心育课堂;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建设高品位心育文化;与新媒体相结合,建设高标准心育传播平台;与心理干预相结合,建立全方位心育手段等提升心理育人的文化特质,这也是加强和改进心理育人工作的必然要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菊玲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在教什么、如何教、谁来教上下硬功夫。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活动、校园环境、科研导向等方面发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远成为"清泉"和"活水"。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德   马圆圆  
智能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场域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在师生之间形成的一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为目的的客观关系网络。其中,教育技术是基础,扩展教育空间并提升教育主体能力;教育主体是关键,通过技术和教育空间实践教育目标;教育空间是载体,通过教育技术的嵌入支持教育主体发展。然而,当前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场域重构面临学校教育空间去教育化现象、技术生态系统发展受限、教育主体技术素养与自觉传承意识薄弱等问题,需通过加强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培养师生自觉传承的责任意识、优化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等途径应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石国亮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日前明确提出,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陈部长指出:"中国人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待人接物,行为方式怎么调整,优秀传统文化都有丰富的阐述。在这个方面发生问题,我们就会发生底色的亏损,所以我们非常重视。"这段言简意赅的话语,将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说得生动形象而又语重心长。
关键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春玲  
<正>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文化传播及开展全民教育的重要场所。进入新时代,随着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如何充分挖掘公共图书馆职能、合理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成为当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公共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色与定位》一书是关于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专著,该书立足于公共图书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程焕文  
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最大成就莫过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到2011年颁布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再到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娃  
蒙古民族是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民族,有自己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日益频繁的民族交往,外来文化对蒙古民族文化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如何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保持、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已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学校管理工作经验,从开展民族文化传承工作的几点体会入手,归纳了如何在新形势下把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引向深入的几点粗浅看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茵茵  
<正>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于培育现代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素养、道德修养和文化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现代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浪潮中保留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产,让它们在新的社会语境下焕发生机,成为现代教育各界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卫  闫玲玲  邓香莲  
本文以上海大学生为例,实证调研新时代上海大学生面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阅读状况,重点考察阅读动机问题。研究表明:性别、年龄是阅读动机的影响因素;阅读动机具有多维性特征,涉及外部动机中社会交往、个人发展、他人认同和内部动机中兴趣爱好、数字媒介、情感抒发,社会交往是最为主要的阅读动机维度;性别、年龄、专业和年级对阅读动机的不同维度有所影响。课题组据此提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推广策略:一是注重对低年龄段青少年读者的阅读推广,培养青少年读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习惯,使其在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通过外部驱动力激发阅读动机;三是依托社交媒体,发展社会化阅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