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82)
- 2023(7702)
- 2022(6114)
- 2021(5599)
- 2020(4817)
- 2019(10870)
- 2018(11031)
- 2017(19829)
- 2016(10857)
- 2015(11780)
- 2014(11679)
- 2013(11398)
- 2012(10168)
- 2011(8866)
- 2010(9522)
- 2009(9306)
- 2008(9776)
- 2007(8920)
- 2006(8276)
- 2005(7959)
- 学科
- 业(69851)
- 企(67608)
- 企业(67608)
- 管理(52030)
- 济(50414)
- 经济(50337)
- 业经(24898)
- 财(22583)
- 农(18891)
- 方法(18851)
- 务(17835)
- 财务(17825)
- 财务管理(17811)
- 企业财务(16873)
- 制(15692)
- 技术(14731)
- 农业(14226)
- 体(13060)
- 策(12897)
- 理论(12538)
- 企业经济(12190)
- 体制(11876)
- 中国(11571)
- 划(11449)
- 数学(11198)
- 和(11193)
- 数学方法(11132)
- 经营(10952)
- 技术管理(9892)
- 决策(8691)
- 机构
- 学院(162165)
- 大学(156370)
- 济(70989)
- 经济(69840)
- 管理(66499)
- 理学(55631)
- 理学院(55171)
- 管理学(54724)
- 管理学院(54390)
- 研究(48149)
- 中国(41170)
- 财(38218)
- 京(32523)
- 财经(28670)
- 江(27235)
- 经(25851)
- 科学(25402)
- 农(24104)
- 所(23720)
- 中心(21129)
- 州(21120)
- 经济学(20759)
- 北京(20748)
- 财经大学(20651)
- 研究所(20565)
- 商学(20369)
- 商学院(20200)
- 业大(19243)
- 范(19180)
- 师范(19080)
- 基金
- 项目(92109)
- 科学(74670)
- 研究(74148)
- 基金(66752)
- 家(55276)
- 国家(54611)
- 科学基金(49447)
- 社会(48738)
- 社会科(46123)
- 社会科学(46108)
- 省(37600)
- 基金项目(34902)
- 教育(33828)
- 编号(30381)
- 自然(29285)
- 划(29203)
- 自然科(28635)
- 自然科学(28629)
- 自然科学基金(28215)
- 业(27386)
- 资助(25867)
- 成果(25008)
- 创(23205)
- 制(21116)
- 课题(20935)
- 部(20694)
- 创新(20557)
- 重点(20328)
- 性(20266)
- 发(20183)
共检索到262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范玉仙 张跃胜 袁晓玲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遵循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保持国有企业改革性质和方向的根本依据。国有企业改革要建立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上,改革的目标是在公平正义原则基础上,实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保护生产力,这是新时代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指向。坚持国有资产在价值形态的全民所有和使用价值形态上的市场化经营,这既是生产方式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逻辑遵循。同时,国有企业改革要重视政府制度顶层设计,有效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保利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就已经确定,这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开始的试点到普遍实施,至今有近20年的历程。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发展壮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正确的选择。未来的改革,仍然是继续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方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盛松
论国有企业改革●盛松一、对国有企业的基本认识到目前为止,不能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从最一般的意义来说,企业制度设计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个是职工的积极性的问题,一个是经营者的选择和激励问题。(张维迎,1996)而我们的国有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增基 张宗益 袁茂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究竟是采用以产权私有化为主的所有制改革方式,还是采用以引入市场竞争为主的市场改革方式,目前在我国理论界仍存在争论。英国经济学家经过大量实证调查检验后认为,超产权论更具有理论的内在逻辑性和实证解释说服力。它将前两种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产权私有化 市场竞争 超产权论 国企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洪曙 叶剑明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国有企业改革就一直是政府及经济学界的核心议题。在这一历程中,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润留成、利改税和承包经营的改革实验,但效果并不理想。在1993年以后,又确立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指向的股份制改造。其主要指导思想是只要改变国有制的实现形式,如改变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就可以使国有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其主要对策就是成立国资委、大力进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全面实行两权分离的公司制。本文的研究是想证明: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瑞龙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股份制改造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抓大放小、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分类改革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阶段,国有企业逐步走向市场。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国有企业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要理直气壮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模式与方式要符合国情,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改革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必须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嵌入公司治理之中,从而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资本 国有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翟林瑜
与我国15年来经济改革的成果相比,国有企业的改革可以说是举步维艰、进展缓慢。面对这种状况,人们普通认识到了既有的改革措施(如经营承包制)的局限性,在股份制的导入上取得了共识。然而,不可否认,在关于如何进行股份制改革方面还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其中有的人认为,解决国有企业负盈不负亏问题的一个可行之路是彻底实行国家所有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给企业自主经营权。这一认识的问题在于它仅仅把眼光放到了放权让利的激励效果,而忽视了现行国有财产管理制度固有的制度缺陷。也就是说,这种看法只看到了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两权分离的表象效果,而没有注意到导致这一效果的必要条件和深层原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香兰 周自宸
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周香兰周自宸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必须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制关系理论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余菁
浙江国有经济的比重在全国一直处于最低水平之列。改革开放以后,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比重更是不断下降。进入“十五”时期趋于稳定,维持在稍高于20%的水平。目前呈现出比重低、总量大,布局与结构合理,效益良好和增量活跃等特点。浙江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国有经济小省跃变成为现在的国有经济大省,总量和运营效率、效益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这个全国非公有制经济最发达的省份里,如此局面对国企改革是有启示意义的。
关键词:
浙江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经济比重 启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洪功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荣霖
国有企业改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延续和发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要求,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成分的关系,即消费者、企业、政府的关系。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制度创新包括产权制度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其中产权是前提,组织是保证,管理是基础。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革 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万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现如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全面步入新时代,坚决阻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中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文章基于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对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发展后可采用的策略方法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分析。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余政
企业制度的性质、结构与功能──兼论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三大基本难题余政一、企业制度的性质古典经济学把企业归结为一个生产函数,即把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转化为一定的产出。马克思把企业理解为生产要素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或生产方式。科斯则认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郑雅妮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重点。立足中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伟业复兴的关键时期”这一历史方位,分析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鲜明时代特征及丰富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要求,探讨国有企业在新发展阶段的定位及功能,据此提出要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二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改革;三是深化分类改革,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创新;四是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高水平开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