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93)
2023(6965)
2022(5669)
2021(5377)
2020(4262)
2019(9468)
2018(9428)
2017(16347)
2016(8975)
2015(10050)
2014(9919)
2013(9915)
2012(9234)
2011(8526)
2010(9067)
2009(8264)
2008(8250)
2007(7948)
2006(7255)
2005(6606)
作者
(25848)
(22229)
(21683)
(20523)
(13671)
(10657)
(9620)
(8473)
(8457)
(7910)
(7658)
(7318)
(6967)
(6941)
(6652)
(6520)
(6495)
(6487)
(6067)
(6059)
(5727)
(5583)
(5411)
(5340)
(5112)
(5079)
(5059)
(4708)
(4519)
(4485)
学科
(48189)
(40116)
经济(40083)
(33144)
农业(32206)
管理(19853)
业经(17029)
(13256)
企业(13256)
中国(12509)
农业经济(12337)
地方(10901)
(10200)
(9834)
方法(9548)
(9439)
农村(9422)
发展(8779)
(8755)
建设(8306)
(7869)
土地(7660)
数学(7381)
教育(7285)
数学方法(7285)
(7284)
(7230)
(7175)
劳动(7170)
(7083)
机构
学院(133545)
大学(127850)
(52943)
经济(51693)
管理(48285)
研究(45386)
(44164)
理学(40742)
理学院(40330)
管理学(39641)
管理学院(39410)
中国(37012)
农业(32947)
科学(27059)
(26825)
业大(26351)
(23214)
(23138)
中心(22814)
(22721)
(20565)
师范(20437)
研究所(20189)
农业大学(20096)
(18274)
(17740)
财经(17231)
经济管理(16446)
北京(16417)
(15700)
基金
项目(83042)
研究(68544)
科学(64729)
基金(56612)
(48316)
国家(47661)
社会(42816)
科学基金(40202)
社会科(39801)
社会科学(39787)
(35592)
编号(31428)
教育(30538)
基金项目(30172)
(27669)
(26989)
成果(26093)
自然(22360)
自然科(21774)
自然科学(21770)
课题(21543)
自然科学基金(21378)
资助(20643)
(19983)
重点(18551)
(18505)
(18135)
(17976)
(17508)
(17277)
期刊
(74624)
经济(74624)
(52927)
研究(40384)
中国(36438)
农业(35951)
学报(22141)
教育(21625)
科学(20260)
业经(19720)
大学(18474)
学学(17144)
(16841)
(15835)
金融(15835)
(15697)
农业经济(14422)
农村(13915)
(13915)
管理(13661)
技术(12658)
问题(11129)
(10450)
社会(9291)
农村经济(9192)
财经(9158)
世界(8983)
经济问题(8697)
社会科(8575)
社会科学(8575)
共检索到218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常军  吴春梅  
新时代的农村基层矛盾由传统民间私人领域向市场领域和公共领域拓展,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易激化等阶段性特征,化解难度明显加大。农村基层矛盾化解的机制创新,突出体现在由各负其责的分治向多主体协同联动的共治转型,力求破解单主体分而治之的碎片化困境,但多主体间的共治能力建设滞后已逐渐成为农村基层矛盾化解的一大瓶颈。全方位、系统化的能力提升则是应对农村基层矛盾化解共治能力建设滞后的因应方略,旨在通过“自解-他解-共解”并举、“共商-协同-联动”并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能力建设来弥补共治能力建设滞后的不足。最终聚合治理资源,凝聚治理合力,协同共促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常军  吴春梅  
新时代的农村基层矛盾由传统民间私人领域向市场领域和公共领域拓展,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易激化等阶段性特征,化解难度明显加大。农村基层矛盾化解的机制创新,突出体现在由各负其责的分治向多主体协同联动的共治转型,力求破解单主体分而治之的碎片化困境,但多主体间的共治能力建设滞后已逐渐成为农村基层矛盾化解的一大瓶颈。全方位、系统化的能力提升则是应对农村基层矛盾化解共治能力建设滞后的因应方略,旨在通过“自解-他解-共解”并举、“共商-协同-联动”并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能力建设来弥补共治能力建设滞后的不足。最终聚合治理资源,凝聚治理合力,协同共促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佳  邓春景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农村乡村组织和政权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的利益矛盾日益暴露出来。社会矛盾的触发点增多,矛盾纠纷也增添了新的内容、新的特点,许多矛盾纠纷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和化解,有可能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甚至激化为刑事案件,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农村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如何应对新时期农村社会矛盾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把握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状况和成因,积极探索提高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办法和能力,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从当前农村基层矛盾的主要表现及特点入手,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这对维护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兴梅  
如何有效化解农村矛盾,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农村矛盾化解中,基层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笔者以河南省新乡市韩董庄镇为实证,立足我国当前农村矛盾突出的基本国情,对农村矛盾纠纷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剖析,努力探索出农村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的实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兴梅  
如何有效化解农村矛盾,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农村矛盾化解中,基层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笔者以河南省新乡市韩董庄镇为实证,立足我国当前农村矛盾突出的基本国情,对农村矛盾纠纷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剖析,努力探索出农村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的实现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冰  周汉杰  孙云轩  
本文主要探索了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员思想建设的优化路径,分别从优化思想建设环境、拓展思想建设途径、丰富思想建设内容三个维度来进行对策建构。增强基层政治先进性,优化文化环境,注重核心文化时代性,严肃党内生活,构建党风建设廉洁性;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员党政理论学习,深化四个意识,加强民主法治意识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耀方  杨宏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团结农民群众,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工作的组织基础。进入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呈现出崭新气象,但仍存在党组织成员整体素质不高,凝聚群众能力弱化,组织制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文章从解读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涵出发,以问题对标政策,指出应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党组织成员,完善党组织制度机制等方式,助力农村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维国  马翌祯  权小虎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指农村党组织对农村社会和农民群众进行领导、引领、组织、号召和整合的能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号召力的重要来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针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弱化、组织功能淡化、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新时代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应以强化政治领导力为统领,加强自我管理,致力于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涛  
当下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中,除了通常意义上国家层面的正式制度,还存在着大量地方法制理论所关注的"小制度"。这些"小制度"有多种存在形式,包括民主恳谈、阳光村务、"一事一议"制度等。它们很大程度上并非出自政府的理性设计,而是在不同时间和领域中,互相独立的多重过程互动作用下自生自发的。农村基层"小制度"的存在有其合法性与合理性,培育、推进"小制度"的成长,分析研究这些制度如何在基层发挥作用,有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完善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庞玉娴  
近年来,农村矛盾呈现上升势头,其涉及面广,反映问题层次深,上升级别高,处理难度大。对农民的生产、生活,乃至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农村矛盾形成机理复杂,主观、客观因素相互交织。化解农村矛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为宗旨,以发展为根本途径,统筹兼顾,以构建农村社会和谐为最终价值目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综合利用多种利益协调机制,强化基层干部执政为民意识,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素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辜胜阻  
目前,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包括经费、师资、校舍等在内的教育资源不足和结构失衡。要化解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需要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合理的财政分担机制、增加教育投入、优化师资队伍、发展优质民办教育、加大助学力度、保障教育公平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天明,王祥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单琳琳  
农村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肩负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及城乡发展一体化等任务。目前,我国农村基层仍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现代化治理水平也有待提升。应突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治理理念,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以满足基层群众需求为核心,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为目标,以现代化治理方式为载体,发展社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健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有效解决农村基层治理的固有顽疾和新生问题,实现农村基层发展与治理的良性循环。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勇  王文娟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这一判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脉络进行梳理,厘清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过程及内在逻辑,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现阶段我国人民的需要整体上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和多层级交叉共存的态势,"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成为阻碍人民实现美好生活向往的主要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剖析和解读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生成轨迹,以及"美好生活需要"内涵的演变来揭示主要矛盾的转化逻辑,并针对矛盾的化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