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74)
- 2023(3410)
- 2022(2751)
- 2021(2865)
- 2020(2201)
- 2019(5204)
- 2018(5424)
- 2017(7552)
- 2016(5399)
- 2015(6093)
- 2014(6241)
- 2013(5179)
- 2012(4987)
- 2011(4888)
- 2010(5345)
- 2009(4592)
- 2008(4613)
- 2007(4433)
- 2006(4141)
- 2005(3935)
- 学科
- 教育(19147)
- 济(10976)
- 经济(10962)
- 管理(10896)
- 中国(10442)
- 业(9216)
- 企(8401)
- 企业(8401)
- 理论(7724)
- 教学(6012)
- 学(6010)
- 财(5074)
- 发(3921)
- 方法(3782)
- 发展(3655)
- 思想(3622)
- 制(3536)
- 展(3532)
- 革(3496)
- 政治(3484)
- 研究(3379)
- 高等(3239)
- 思想政治(3217)
- 政治教育(3217)
- 治教(3217)
- 改革(3213)
- 德育(3185)
- 务(3107)
- 财务(3098)
- 财务管理(3095)
- 机构
- 大学(75499)
- 学院(69226)
- 教育(27149)
- 研究(26122)
- 范(21800)
- 师范(21769)
- 济(18142)
- 师范大学(18090)
- 管理(17737)
- 京(17653)
- 经济(17421)
- 理学(14351)
- 科学(14073)
- 理学院(14049)
- 管理学(13676)
- 管理学院(13496)
- 中国(13268)
- 所(12832)
- 江(12631)
- 北京(12354)
- 职业(11971)
- 财(11607)
- 研究所(11376)
- 技术(10807)
- 教育学(10681)
- 中心(10096)
- 州(9990)
- 院(8950)
- 财经(8861)
- 职业技术(8119)
- 基金
- 研究(36126)
- 项目(35929)
- 科学(29499)
- 教育(25748)
- 基金(21946)
- 社会(20157)
- 成果(19031)
- 社会科(18669)
- 社会科学(18662)
- 编号(18139)
- 家(17447)
- 国家(17090)
- 课题(16028)
- 省(15135)
- 划(14993)
- 年(14371)
- 科学基金(13789)
- 规划(11640)
- 项目编号(10991)
- 度(10919)
- 性(10840)
- 基金项目(10311)
- 研究成果(10221)
- 部(10113)
- 阶(10056)
- 段(10022)
- 阶段(9999)
- 教育部(9670)
- 重点(9662)
- 年度(9196)
共检索到121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龚向和
公平与优质这一矛盾统一体的主要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交替变化,从而引起受教育权形态从公平受教育权到优质受教育权再到公平优质受教育权的升级换代。新时代公平优质受教育权的正当性根源于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平优质教育生活需要,现实必要性在于其所具内在价值目标和外在强制效力推动教育平衡充分发展以解决新时代我国教育主要矛盾,而其真正实现需要转化为法律权利。公平优质受教育权是将"公平"与"优质"融合在一起、"公平"与"优质"并重的完整权利概念,包括公平优质学习机会权、公平优质学习条件权和公平优质学习成功权。国家应加快公平优质教育立法并贯彻落实,实现对公平优质受教育权的全面法治保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袁征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中国法律和国际法对此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一些西方法学家对有关法律的实施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国内外学术界对受教育权的合理性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根据中国的情况,讨论法律对受教育权的规定,着重研究这一权利的伦理基础,目的是填补一些理论空白,并解决中国学术界十多年来一直争论的关于“教育产业化”的难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劳凯声
近年来,我国受教育权的实现与保障开始面对一系列新情况,人们不再局限于生存权和受益权,而是强调教育的自主、自决、自治,关注由内在动机和自我决定而产生的结果,由此教育选择成为新的权利主张。教育选择使教育的强制与自由从一个教育问题演变为公与私的关系问题,受教育权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不仅与受教育义务相对应,同时也与教育自由相对应,因而对受教育权的内涵发展具有建构性作用。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无论中外都曾产生过国家干预主义的思潮和行动,导致权力的扩张及其对市民生活的介入。虽然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公权力行使有着充分的合理性,然而如无明确的界限就极有可能造成对公民权利的限制甚至剥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为权利与权力划界,为各自的活动规定范围,防止由于权力越界而产生的对权利的侵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申素平 赵赫栋
数字时代伴随着海量数据和高效算法的信息技术催生了限制和控制个体的“数字权力”,对国家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平衡关系提出了挑战。“数字权力”一方面强化了国家教育权的权力末端和效用,增强了国家教育权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也使数字科技企业有机会分享甚至挤占国家教育权的运行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教育权的实施效果,两者都威胁着受教育权的实现,打破了国家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平衡状态。教育是国之大计,平衡“两权”关系的关键在于国家。应当以契合数字时代特点的认识视角重释国家教育权的内涵,从国家教育权的依法设限出发,明确国家教育权尊重人、关怀人和促进人的发展的目的;慎用强制性权力,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规范基础性权力,推动教育数据开放和多元主体参与。以此来实现对受教育权主动和周延的保护,并在教育法法典化的底层逻辑中加以体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鹏
受教育义务是各国公民的一项普遍义务。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国家逐渐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度,对公民实施一定阶段的强制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公民既有受教育权,又有受教育义务,从而与国家形成双重的权利义务关系。受教育义务,是公民对国家所负的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关键词:
受教育义务 基本义务 受教育权 义务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钱大军 马光泽
受教育的宪法规定使得受教育的权利义务特性被模糊化处理,不但造成理论上的困惑,而且也不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梳理受教育义务产生、从义务到权利转换后受教育义务存在的合理性,受教育权利存在功能上的局限,即无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反权利问题,未能涵盖社会维度的合理需求,这种功能上的局限为受教育义务的存在提供了外在的合理性。受教育义务的内在合理性来源于"法律家长主义"(Legal Paternalism)和"公民身份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Citizenship)。文章进而在对荷载权利义务的"受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仁鹏
保障受教育权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的基础,也是修订《职业教育法》和编纂教育法典的基本理念。受教育者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是一种具有复合属性的基本权利,其权利义务主体多元,权利体系内涵丰富,具有特殊性。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凸显受教育权的重要地位,通过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丰富受教育权实体权利内容、细化义务主体规定等方式强化权利保障机制,与相关规范性文件一同建构起权益保障网络。然而,新法亦有完善空间,其存在未直接明确受教育者程序权利、岗位实习阶段权利保护较为薄弱、国家给付义务体系仍需强化、教师义务与责任条款有待补充等问题。因此,在今后修法或编纂教育法典时宜对受教育权进行体系化保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贾可卿 廖琳
作为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受教育权应当完全平等。现实教育领域存在的基于优长、阶层、民族、地域等的差别对待,大多是出于历史和现实利益考量的折衷、过渡之举,不具有长久的制度正义性。受教育权平等在形式上依赖于法律条文的规定,在实质上则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要改善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状况,应重在对权利的经济背景进行合理调剂,而不是改变权利和机会平等的法定规则本身。在经济基础和教育资源趋于均衡的条件下,各种差别对待措施应当逐步弱化并最终取消,从而使受教育权平等在形式上和实质上得以统一。
关键词:
受教育权 平等 差别对待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程斯辉
人权是人类成员即所有的人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人权的存在形态是由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力构成的互相关联的体系。“受教育权”是一种基本的人权,它具有神圣性、不可缺少性、不可取代性和不可转让性。“受教育权”主要由“受教育机会权”、“受教育条件权”与“获取受教育结果权”构成。从应有、法定与实有三个方面来考察“受教育权”,我国公民之“受教育权”的保障与实现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形势下也存在不少问题,分析和研究之,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人权 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贾可卿 廖琳
作为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受教育权应当完全平等。现实教育领域存在的基于优长、阶层、民族、地域等的差别对待,大多是出于历史和现实利益考量的折衷、过渡之举,不具有长久的制度正义性。受教育权平等在形式上依赖于法律条文的规定,在实质上则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要改善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状况,应重在对权利的经济背景进行合理调剂,而不是改变权利和机会平等的法定规则本身。在经济基础和教育资源趋于均衡的条件下,各种差别对待措施应当逐步弱化并最终取消,从而使受教育权平等在形式上和实质上得以统一。
关键词:
受教育权 平等 差别对待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申素平
受教育权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用法,与教育权及学习权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作为我国宪法确认的基本权利,受教育权的权利主体是所有公民,义务主体是国家。我国教育法确认并保障的受教育权包括免费义务教育、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选择自由,权利内容具有法律确定性且有待不断发展。
关键词:
受教育权 教育权 学习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振芝 史万兵
大学生受教育权是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高等教育的基础。探讨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性质既不能脱离时代背景,也不能脱离人受教育的年龄阶段。教育法治过程是更好完成人本身素质提升,平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依法治教就是要充分重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主张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以权利为本,以学生为本。大学生受教育权是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高等教育的基础,也是我们迈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尹力
受教育权利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面对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公民 (包括学生 )受教育权利被侵害却难以得到应有的法律救济的现状 ,当务之急是在从实体法上完善对受教育权利保障的同时 ,从程序法上明确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障机制。使受教育权利真正从一种法定权利转化为每个公民实际享有的现实权利。这是 2 1世纪法治国家维护宪法的尊严和公民权利的优先性对教育、立法和司法领域提出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受教育权利 宪法权利 程序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小根 傅林峰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步伐的大大加快 ,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进一步得到尊重和保障。但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制约和影响着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平等的和适当的教育。为此 ,需要采取特殊措施发展特殊教育事业 ,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的实现 :大力普及义务教育 ,保障残疾少儿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 ,满足残疾少儿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保障残疾少儿接受适当教育的权利 ;加大特殊教育的投入 ,为残疾少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完善和落实特殊教育政策 ,保障残疾少儿受教育权的实现。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刘在花 刘玉娟
让更多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要前提。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日益完善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为更多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经费逐渐增加,为更多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不断提高的入学率和就学率标志着残疾儿童教育公平进程不断加快;特殊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为更多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师资源。
关键词:
残疾儿童 教育公平 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