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2)
2023(11280)
2022(9370)
2021(8946)
2020(7533)
2019(16928)
2018(17387)
2017(34032)
2016(18461)
2015(21048)
2014(20603)
2013(20295)
2012(18407)
2011(16839)
2010(17566)
2009(16849)
2008(16294)
2007(15127)
2006(13713)
2005(12368)
作者
(51891)
(43265)
(42673)
(41025)
(26778)
(20516)
(19233)
(16720)
(16232)
(15341)
(14640)
(14358)
(13529)
(13456)
(13201)
(13040)
(12527)
(12517)
(12396)
(12294)
(10870)
(10694)
(10474)
(10078)
(9836)
(9750)
(9502)
(9455)
(8684)
(8391)
学科
(80575)
经济(80499)
(54387)
(50404)
管理(44806)
农业(33416)
方法(33185)
(32405)
企业(32405)
数学(29567)
数学方法(29002)
中国(26092)
业经(22614)
(17903)
(16014)
(15574)
贸易(15563)
(15211)
地方(14726)
(13743)
银行(13733)
(13289)
(13251)
(13206)
理论(12633)
农业经济(12490)
(12371)
(12150)
(11884)
金融(11881)
机构
学院(268803)
大学(263160)
(113283)
经济(110957)
管理(101668)
研究(87252)
理学(86996)
理学院(86178)
管理学(84480)
管理学院(84005)
中国(70096)
(57043)
(55203)
(51759)
科学(50810)
(43810)
农业(43212)
业大(41864)
(41167)
中心(40934)
财经(40409)
研究所(39092)
(36468)
(36320)
师范(36069)
北京(34808)
经济学(33914)
(33095)
经济学院(30520)
(29978)
基金
项目(167010)
科学(131426)
研究(128933)
基金(119252)
(101870)
国家(100911)
科学基金(86376)
社会(82007)
社会科(77313)
社会科学(77294)
(66864)
基金项目(62030)
教育(59553)
编号(56100)
(54685)
自然(52142)
自然科(50925)
自然科学(50915)
自然科学基金(49972)
资助(49091)
成果(46255)
课题(37911)
(37422)
(37402)
重点(37047)
(34446)
国家社会(33406)
(32723)
(32631)
教育部(32148)
期刊
(135190)
经济(135190)
研究(81005)
(61821)
中国(57324)
农业(41787)
学报(38326)
(37454)
科学(36829)
管理(35491)
教育(32605)
大学(31115)
学学(29269)
(29228)
金融(29228)
业经(28387)
技术(24756)
财经(20577)
经济研究(19838)
问题(19517)
(19417)
(17767)
农村(15274)
(15274)
农业经济(15230)
(14674)
技术经济(14030)
世界(13995)
(13753)
统计(13681)
共检索到412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茂松  
在我国经济结构进行根本性转换的过程中,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失业加剧的问题,应借鉴国际经验,根据中国经济成长的规律性,采取常规农业结构中农业冗员就业拓展、现代农业结构中过剩劳动力消化、经济结构转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三阶递进 "模式,实现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全面就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全喜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转移环境复杂化、主体年轻化、媒介信息化、理念生态化等特点。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反贫困带来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它促进农村反贫困内核转变、农村反贫困目标的升级、农村反贫困时效的延伸、农村反贫困方式的完善、农村反贫困理念的更新;另一方面它使农村反贫困遭遇精英主体的流失、产业基础的薄弱、资金投入的短缺、公共管理基础的弱化、留守人员问题突出等难题。因此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形势下,农村反贫困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力"、"市场的牵引力"、"农民的主体力"、"社会的参与力"四力合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杨晓春  
从世界范围来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实践经验表明,职业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劳动力转移后职业以及收入的稳定性,并有利于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向性和半径偏小的特征,因此,政府必须统筹布局,通过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和相关机制,调动职业机构灵活办学,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振营  
从70年代初开始,我国利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卓越的宣传教育,在全国范围广泛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使总和生育率由1950年的5.813下降到1989年的2.25、成绩为世人瞩目。十四大以后,我国全面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使过去高度依赖行政手段的部门和领域在新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玉峰  高亚楠  
近年来,社会各界聚焦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而农民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农民的综合素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迫在眉睫。根据培训组织者的不同,农村劳动力培训模式可以归纳为政府主导型、企业参与型、学校主办型以及农民自主型四种模式。基于不同培训模式的特点探讨了相关组织者的培训需求、行为及其效果,并为不同培训模式的完善提供了有效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效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沈新艺  
我国的乡村治理模式是建立在传统农业经济、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及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转变乡村治理模式已成为乡村发展繁荣的当务之急。本文对转变乡村治理模式的必要性作了阐述,分析了现有乡村治理模式不适应新形势的表现,并对如何转变乡村治理模式作了自己的探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饶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晰  
论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的基本思路刘晰一、对十五大以后我国劳动关系变化情况的基本判断党的十五大对于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和经济发展战略提出明确的思路,这种新的发展方向必然会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中的劳动关系性质、结构变化以及劳动关系的调整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耿志力  
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农村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要制度化、规范化。为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令国  
我国传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显著特征是职业流动和身份转换的背离 ,这种转移方式弱化了农村居民向城市迁徙的动力 ,减缓了各种资源的集聚过程 ,在客观上具有明显的反城市化效应。当前 ,政府应当致力于清除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各种障碍 ,创造一个平等的择业和创业环境 ,鼓励农民向城市永久性迁移 ,从而积极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光明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提出了一种人口流动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该模型也有一些重大的缺陷,各国应根据本国的实际,采取相关措施,解决本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就我国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中年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邓敏  
我国农村文化消费的潜力和市场巨大。重视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消费,对于更好地满足我国广大农村居民精神需求、丰富农村居民精神世界、增强农村居民精神力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发展农村文化消费,要增收减负、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能力;要革新鼎故、转变农村居民文化消费观念;要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力度;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优化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环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鹰  
一、对前一段农村改革形势的估计 90年代的农村改革无论是起点和特点,同前几年已经有很大不同。三年治理整顿,农村和农民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但即使是在这几年,农村改革还是取得了很大进展,甚至其中某些方面的进展超出预料。比如粮食购销体制改革。1990年初,大家还在讨论粮价是否放开,主流意见是近中期不能放,还要保持双轨制。这之后,1991年4月全国统一提高粮食销价,今年又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战冬梅  战梦霞  
转移农村劳动力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英、美、日三个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雅丽  范秀荣  
借鉴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提出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要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于西部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在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稳步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