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94)
2023(5987)
2022(5249)
2021(4761)
2020(4072)
2019(8673)
2018(8714)
2017(16568)
2016(8873)
2015(9708)
2014(9178)
2013(8688)
2012(7649)
2011(7059)
2010(7224)
2009(7086)
2008(6652)
2007(5935)
2006(5231)
2005(4715)
作者
(23193)
(19406)
(18791)
(18139)
(12155)
(9244)
(8662)
(7317)
(7227)
(6951)
(6413)
(6411)
(6027)
(5998)
(5930)
(5754)
(5616)
(5601)
(5551)
(5354)
(4751)
(4726)
(4656)
(4467)
(4434)
(4181)
(4172)
(4157)
(3748)
(3742)
学科
(35154)
经济(35118)
管理(26361)
(22628)
(19932)
企业(19932)
方法(13507)
数学(10729)
数学方法(10615)
中国(10231)
(9580)
地方(9230)
(8817)
业经(8297)
(7766)
贸易(7763)
(7475)
理论(7293)
(7198)
(7184)
(5936)
金融(5934)
(5910)
银行(5901)
(5891)
(5642)
农业(5639)
教育(5292)
环境(5271)
(5147)
机构
学院(121121)
大学(119607)
(47808)
经济(46784)
管理(44035)
研究(39795)
理学(37678)
理学院(37241)
管理学(36495)
管理学院(36265)
中国(30202)
(24253)
(24244)
科学(23284)
(20006)
财经(18791)
(18310)
(18012)
师范(17912)
研究所(17770)
中心(17664)
(16870)
(15507)
(15499)
北京(15115)
业大(14729)
经济学(14489)
(14187)
师范大学(14090)
财经大学(13691)
基金
项目(76754)
科学(61009)
研究(59696)
基金(54802)
(46556)
国家(46152)
科学基金(40049)
社会(38380)
社会科(36336)
社会科学(36329)
(31143)
基金项目(28500)
教育(28308)
(25778)
编号(25024)
自然(24116)
自然科(23594)
自然科学(23589)
自然科学基金(23165)
资助(21870)
成果(21362)
课题(17945)
重点(17519)
(17129)
(16634)
(16581)
项目编号(15726)
(15603)
创新(15431)
国家社会(15398)
期刊
(57830)
经济(57830)
研究(39344)
中国(24984)
(19475)
教育(17875)
管理(17642)
学报(17179)
科学(16067)
(14972)
大学(13102)
学学(12123)
(11052)
金融(11052)
业经(10301)
财经(10221)
农业(10185)
经济研究(10014)
技术(9960)
(8849)
(7209)
问题(7199)
图书(6793)
商业(6709)
国际(6440)
(5708)
论坛(5708)
(5658)
现代(5628)
世界(5416)
共检索到186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常明  
经过三年治理整顿,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已发生很大变化,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正在被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所取代;各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在此背景下,将会出现中央和地方新的利益关系格局,而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协调则属于改革深层次的问题。三年的治理整顿工作,使国民经济摆脱了剧烈波动的困境,促进了经济的稳定,但是经济效益不高、存量结构不合理、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存在,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利益关系的协调问题,这种利益关系又集中的反映为中央与地方、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本文试就新形势下如何协调中央与地方、集中与分散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侯立新  崔刚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与税收两大制度体系也处于持续动态调整之中,两者之间的差异亦呈现加大的趋势。税收既是微观经济主体无法回避的重要的会计核算内容,又是财务与会计工作者所代为执行的纳税人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税收在政策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邹钧  
再论新形势下的中日关系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邹钧进人90年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在1992年发表的《新国际形势与中日关系》一文,对国际形势变化的内容和特点已做了具体的阐述。目前,国际社会虽然不会爆发核战争或世界规模的常规战争,但仍遭受更多更经常...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严先溥  
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认为,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始终把扩大国内消费、促进消费升级、培育消费热点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主要是靠这三驾马车拉动。目前在金融危机全球蔓延并波及我国的情况下,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出口锐减,投资信心不足,投资和进出口的拉动力度正在减缓,而消费的拉动力多年来一直相对较弱。因此,要稳定经济,确保一定的增长,必须对三驾马车重新调整,增强驱动力的协调性。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韩光元  
全社会参与,积极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是保证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卫生行政协调职能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通过多年实践,我认为新形势下卫生行政协调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尚金  
安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但经济发展却相对落后。鉴于各区域存在着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巨大差别,势必影响各地的经济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程度。只有统筹区域发展,协调组织,综合利用资源优势,实行差异化战略,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才能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安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彤  周晨  
产业是地区经济增长的载体和推动力,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首要的是研究区域产业,在间接融资占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区域产业能否得到有效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贷政策与其的协调程度。加强信贷政策与区域产业的协调,使之有效发挥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经济环境背景下,研究信贷政策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协调,对于经济欠发达区域而言,更具有其现实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化喜  
高职教育近年来迅猛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其中有些可以通过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得以解决,但也有些问题是由外部社会因素造成的,并非高职院校自身所能解决。地方政府应该依法加强对高职教育的调控、管理和服务,在建立高职教育统筹管理机制、完善高职教育与产业联动发展机制、强化高职教育创新发展保障机制以及建设区域共享型职教基地、打通高职教育进入本科层次瓶颈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以化解高职发展中的外部困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晰  
论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关系调整的基本思路刘晰一、对十五大以后我国劳动关系变化情况的基本判断党的十五大对于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和经济发展战略提出明确的思路,这种新的发展方向必然会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中的劳动关系性质、结构变化以及劳动关系的调整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军  
新形势下农调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彭军农调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农调队在改革中诞生,并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不断深化改革的历程,日趋发展壮大,成为今天能够士方位地承担农村社会经济调查任务,肩负提供领导决策和社会需要的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咨询和监督的职能,这...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传庚  
本文对新形势下地方党校图书馆文献信息的特色进行了较为深刻的阐述,同时,对领导、图书馆工作人员、读者如何增强图书资料情报工作意识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就如何开发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为教学科研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社会服务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皮建才  殷军  周愚  
本文通过建立税收竞争模型对我国地方官员的治理效应进行了研究。文中考察了两种治理手段,一种是中央政府降低晋升激励强度,另一种是中央政府提高反在职消费强度,并对其治理效应进行了分析。本文发现,当中央政府降低对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强度时,地方官员会减少发展型公共物品供给、增加在职消费,而民生型公共物品供给则保持不变;当中央政府提高对地方官员的反在职消费强度时,地方官员会减少在职消费,增加发展型公共物品供给和民生型公共物品供给。当中央政府同时采取这两种治理手段时,两者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互抵消,具体对地方官员的治理效应如何,则取决于哪种政策措施的治理效应更强,但无论如何民生型公共物品供给一定会增加。本...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长文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与日本和韩国经贸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中日关系“政冷”,经济也开始变“凉”,中韩经贸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对外经贸发展的一大亮点。而日本与韩国的经贸发展呈徘徊状态。为扩大经贸关系三国曾提出就建立中日韩FTA进行研究,但是研究了5年,尚无结论。现在进行双边FTA的研究,中韩进展迅速,日韩进展缓慢,中日尚未进行正式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梁慧超  金浩  
京津冀都市圈作为我国"十一五"新增长区域的战略机遇,与"长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可以找出影响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从而使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协调发展:即从三地实际的发展要求出发,打破行政区划的分割,加大合作力度,在京津冀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利用比较优势和错位发展,逐步形成开放度大、集群率高、承接力强的产业布局;改变"发达的中心城市,落后的腹地"的发展状况,促进区域合理分工和经济一体化,带动中小城市乃至县域经济,实现京津冀区域城乡和谐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