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20)
2023(12260)
2022(10023)
2021(9485)
2020(7619)
2019(17258)
2018(16855)
2017(31947)
2016(16974)
2015(18840)
2014(18154)
2013(17726)
2012(16442)
2011(15157)
2010(15260)
2009(14565)
2008(14329)
2007(12906)
2006(11612)
2005(10649)
作者
(45059)
(37464)
(37139)
(35638)
(24035)
(17794)
(16701)
(14220)
(14206)
(13469)
(12843)
(12356)
(12149)
(11990)
(11849)
(11544)
(11147)
(10857)
(10853)
(10448)
(9471)
(8923)
(8871)
(8607)
(8484)
(8457)
(8254)
(8102)
(7386)
(7308)
学科
(70652)
经济(70587)
管理(53145)
(50727)
(43008)
企业(43008)
方法(27022)
中国(24262)
数学(23042)
数学方法(22789)
(19838)
(18322)
贸易(18309)
(17971)
(17872)
业经(17089)
技术(15808)
(15658)
(14079)
(13919)
银行(13913)
(13489)
地方(12494)
农业(12420)
(12419)
金融(12417)
(11741)
理论(11539)
技术管理(10890)
(10798)
机构
学院(240299)
大学(239444)
(111417)
经济(109475)
管理(91059)
研究(85693)
理学(76785)
理学院(75989)
管理学(75043)
管理学院(74541)
中国(69056)
(52432)
(50073)
科学(45412)
(41569)
财经(40823)
中心(38153)
(37171)
研究所(37090)
(35712)
经济学(35656)
(32491)
北京(32415)
师范(32329)
经济学院(31908)
(30491)
财经大学(30161)
(29880)
(28919)
业大(26460)
基金
项目(148910)
科学(120208)
研究(116823)
基金(110060)
(93779)
国家(93001)
科学基金(80557)
社会(77849)
社会科(74040)
社会科学(74026)
基金项目(55655)
(55303)
教育(53623)
自然(47203)
(47089)
编号(46897)
自然科(46169)
自然科学(46159)
自然科学基金(45391)
资助(44982)
成果(39908)
(34748)
(33813)
重点(33554)
课题(33468)
(33452)
国家社会(33315)
创新(31783)
教育部(30995)
(30604)
期刊
(127858)
经济(127858)
研究(83039)
中国(50309)
(39955)
管理(37935)
科学(30428)
(30080)
金融(30080)
教育(29750)
(28582)
学报(28484)
大学(22923)
经济研究(22526)
财经(21859)
学学(21119)
技术(20624)
业经(19819)
农业(19437)
(19046)
(17268)
问题(16351)
国际(15724)
世界(14115)
技术经济(12621)
(11979)
论坛(11979)
现代(11529)
(11231)
图书(11179)
共检索到380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建宇  陈西果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复杂时期,经济发展走向新常态,这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战略转型的新要求。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货币政策转型必须以战略的思维和宏观的视野,以"市场运作、顺畅运行、灵活自主、健康平稳"为导向,为经济新常态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梁涛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阶段,离利率全面市场化仅一步之遥。当前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主要依靠信贷规划管理,文章剖析信贷规划管理在控制M2和解决流动性泛滥问题中的高效性及其局限性,建议在存款利率全面市场化后逐渐淡化信贷规划,更多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定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发挥利率传导机制作用,实现由行政干预向市场调控转变的目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陶娅娜  李宏瑾  
在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理论和经济运行特征进行简要梳理和描述后,本文对当前货币调控约束条件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特征,充分认识到新常态下全面刺激政策边际效果明显递减,劳动力市场总体稳定,经济易热难冷局面明显改观,国际收支和流动性格局的变化进一步增强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更好地引领新常态,货币政策应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前提下,以通胀作为最主要目标,保持政策定力,积极拓展基础货币供给渠道,做好流动性管理,加强预期引导,推进价格调控方式转型,在做好总量调控的同时,协调推进结构调整,以更好地促进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长远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余向荣  梁红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急剧扩张,从2002年初的4.5万亿元到2014年底的33.8万亿元,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已扩张了6.5倍。与此同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存在结构性失衡,表现为国外资产占绝对主导地位。截至2014年年底,国外资产占中国央行总资产的82.4%。坊间甚至戏言,中国一度是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余向荣  梁红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急剧扩张,从2002年初的4.5万亿元到2014年底的33.8万亿元,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已扩张了6.5倍。与此同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存在结构性失衡,表现为国外资产占绝对主导地位。截至2014年年底,国外资产占中国央行总资产的82.4%。坊间甚至戏言,中国一度是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梁红  余向荣  
自加入WTO到2014年底,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了6.5倍,国外资产占绝对主导。而无论危机前后,国外资产占美联储总资产份额都不到3%。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度是以美元信用而非国家信用为基础来发行货币的。这背后的成因是此前持续的外汇流入以及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但在过去两年中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需要建立起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发行机制。即便未来外汇转为净流入,中国不应或许也不会重拾过去的货币供给方式。外汇压力缓解之后,中国应适时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减轻央行干预和对冲的压力。同时,央行需要继续完善货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梁红  余向荣  
自加入WTO到2014年底,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了6.5倍,国外资产占绝对主导。而无论危机前后,国外资产占美联储总资产份额都不到3%。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度是以美元信用而非国家信用为基础来发行货币的。这背后的成因是此前持续的外汇流入以及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但在过去两年中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需要建立起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发行机制。即便未来外汇转为净流入,中国不应或许也不会重拾过去的货币供给方式。外汇压力缓解之后,中国应适时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减轻央行干预和对冲的压力。同时,央行需要继续完善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梁红  余向荣  
自加入WTO到2014年底,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了6.5倍,国外资产占绝对主导。而无论危机前后,国外资产占美联储总资产份额都不到3%。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度是以美元信用而非国家信用为基础来发行货币的。这背后的成因是此前持续的外汇流入以及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但在过去两年中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需要建立起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发行机制。即便未来外汇转为净流入,中国不应或许也不会重拾过去的货币供给方式。外汇压力缓解之后,中国应适时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减轻央行干预和对冲的压力。同时,央行需要继续完善货币投放工具,包括再贷款操作规则及抵押品管理框架。中国央行应该增加对政府债券的现券购买和长期持有,包括对现在持有的即将到期的特别国债进行转期。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梁红  余向荣  
自加入WTO到2014年底,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了6.5倍,国外资产占绝对主导。而无论危机前后,国外资产占美联储总资产份额都不到3%。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度是以美元信用而非国家信用为基础来发行货币的。这背后的成因是此前持续的外汇流入以及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但在过去两年中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需要建立起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发行机制。即便未来外汇转为净流入,中国不应或许也不会重拾过去的货币供给方式。外汇压力缓解之后,中国应适时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减轻央行干预和对冲的压力。同时,央行需要继续完善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汪川  
本文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进行研究,指出我国货币政策转型的核心在于:一方面,"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形势要求货币政策转型需完善现有的货币政策框架,形成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操作规则和政策工具;另一方面,为承担"新常态"经济下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需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结构调整作用。据此思路,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新举措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未来货币政策转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彦林  陈守东  毛志方  
本文以货币政策效应为切入点,基于贝叶斯方法实现了符号约束下FAVAR模型估计,更好的模拟了大数据环境下货币政策制定者的决策环境,验证我国货币政策非预期变动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约束期内价格指数对货币政策非预期变动脉冲响应为负;我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内非中性;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工具意味明显。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何德旭  张捷  
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本文分析此次货币政策"转向"的宏观经济背景,指出货币当局在实施从紧货币政策过程中面临的两难处境,并从近期和中长期两个角度给出化解困境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川  
本文以"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为主题,分析了政策转型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实践。在对我国货币政策新举措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对"新常态"下结构性的货币政策进行评价,并对未来货币政策转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展望。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在"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面临双重任务,一是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形成完善的货币政策框架,进一步明确货币政策目标、操作规则和政策工具;二是货币政策需承担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在较长时间内需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雅丽  
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进行转型。本文在梳理货币政策理论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实践的基础上,指出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中央银行的首要功能是测算宏观经济的均衡利率,并据此确定政策目标利率,给市场利率提供一个名义锚;当前我国利率操作目标仍应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中进行选择,中期利率指引只能作为补充;"利率走廊"作为一种利率操作模式当前在我国可行性较高,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利率操作最终应以公开市场为主。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各项操作均需要更加透明,以引导公众预期、提升政策效果。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成思  计兴辰  
受世界经济长周期变化的影响,中国经济进入增长调整期,传统货币政策框架对核心经济目标的调控效果难以显现,新型货币政策框架呼之欲出。至今,关于中国是否已经形成新型货币政策框架以及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具体内容,仍然缺乏系统性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此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我们通过调研获得业界、学界和央行三组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对中国新型货币政策框架的判断,以期获得各界对新型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分歧与共识。基于调研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虽然在部分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各界基本形成了对货币政策目标、工具和央行独立性等方面的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