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4)
- 2023(10604)
- 2022(8681)
- 2021(8238)
- 2020(6641)
- 2019(14693)
- 2018(14438)
- 2017(26049)
- 2016(13669)
- 2015(15175)
- 2014(14322)
- 2013(13891)
- 2012(12754)
- 2011(11831)
- 2010(11962)
- 2009(11393)
- 2008(11128)
- 2007(10091)
- 2006(9004)
- 2005(7791)
- 学科
- 济(56109)
- 经济(56060)
- 管理(42703)
- 业(35908)
- 企(29781)
- 企业(29781)
- 中国(21172)
- 方法(20510)
- 数学(17114)
- 数学方法(16967)
- 农(16514)
- 技术(13806)
- 业经(13575)
- 环境(13448)
- 贸(13336)
- 贸易(13324)
- 易(13061)
- 财(12273)
- 学(11859)
- 制(11403)
- 地方(10845)
- 农业(10444)
- 银(10441)
- 银行(10432)
- 行(10159)
- 技术管理(9971)
- 融(9825)
- 金融(9823)
- 和(9622)
- 理论(9551)
- 机构
- 学院(191977)
- 大学(191952)
- 济(85360)
- 经济(83920)
- 研究(69931)
- 管理(69697)
- 理学(58716)
- 理学院(58040)
- 管理学(57175)
- 管理学院(56796)
- 中国(54906)
- 京(41307)
- 科学(39766)
- 财(38593)
- 所(33917)
- 中心(30956)
- 研究所(30699)
- 财经(30320)
- 江(28177)
- 经济学(27820)
- 经(27694)
- 范(27330)
- 师范(27159)
- 北京(26774)
- 农(25884)
- 院(25326)
- 经济学院(24839)
- 业大(23284)
- 州(22999)
- 财经大学(22399)
- 基金
- 项目(124747)
- 科学(99826)
- 研究(97122)
- 基金(90942)
- 家(78947)
- 国家(78313)
- 科学基金(67030)
- 社会(64502)
- 社会科(61196)
- 社会科学(61182)
- 省(47080)
- 基金项目(46877)
- 教育(44029)
- 划(40025)
- 自然(39105)
- 编号(38338)
- 自然科(38159)
- 自然科学(38150)
- 自然科学基金(37479)
- 资助(35773)
- 成果(31812)
- 重点(28896)
- 创(28785)
- 发(28367)
- 部(28342)
- 国家社会(28065)
- 课题(27673)
- 创新(27182)
- 中国(25759)
- 教育部(24842)
共检索到301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谨慎 陈食霖
建设生态文明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又是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强烈期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理解和遵循新常态的大逻辑,着力解决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立足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实现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和发展绿色科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新常态 生态文明建设 必然要求 环境正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颖
在对新常态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路径和对策。研究发现,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既面临着增长速度回落、增长动力转换、产业结构调整、思维观念和消费结构改变等一系列机遇,也面临着生态环境和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创新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民幸福感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等一系列挑战,还存在着主体缺位、创新缺乏、效率低下和基础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要全面推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就应该遵循政府主导、市场引导、法律保障和社会参与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新常态 生态文明建设 路径与对策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燕珺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公众生态意识觉醒却践行乏力;地方政府生态治理无力;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变。挑战与机遇并存,文章认为,应通过生态教育途径,树立生态理念;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绿色发展;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以应对经济新常态下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生态意识 生态治理 绿色消费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贾玉梅
阐述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基础,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发挥林业的牵动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重点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支撑体系。国有林区应主动适应新常态,更好地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周
本文从整体论的角度分析了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互补的重要性。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作为文明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维度,前者引发了人类文明第一次质的飞跃,后者引发了人类文明又一次质的飞跃,其他文明是文明体系的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此外,从认识理念、建设理念和投入机制三个角度对我国生态文明实践的进展作了梳理,对培育生态文明的任务和策略作了粗略的思考。最后,讨论了现实中较为重要的三个问题:重视具有乘数效应的公共品;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不宜采用末端治理方式;生态系统不宜走滥用和禁用两个极端。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认识理念 建设理念 投入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春江 Surendra P.Singh Sammy L.Comer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文章以农业发展为切入点探讨农业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主要表现在农业设施与生态文明、农业环境与生态文明、农业产业与生态文明、农业科技与生态文明、农村文化与生态文明、农业政策与生态文明等方面。在科学发展指导下,只有做好农业设施投入、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合理利用、农村文化建设、农业政策制度建设等工作,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开拓农业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陶鹏
网络生态文明是现实社会生态文明的延伸,它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呈现出二重化特征。然而伴随着虚拟社会的高度繁荣,网络生态文明面临着负面信息污染失控蔓延、虚拟社会资源浪费严重、网络文化安全风险泛化、社会风险爆发频率加快、物质与精神冲突激烈等危机的挑战。为了构建高质量的网络生态文明,必须从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健全网络生态文明法制体系、提升网络生态文明主体的综合素养、强化隐性网络社区管理、消除网络生态文明主体的不均衡等方面入手,化解危机衍生出的多种负面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莉 李明生
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它有着与传统文明截然不同的世界观。本文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解析城市与乡村的互利共生关系,探讨城乡一体化的系统内涵,提出统筹城乡共同发展、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系统观 城乡一体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玲 杨加猛 张智光
文章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广义内涵,构建出包含资源能源文明、环境保护文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科技文明和生态精神文明共5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体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0年,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绩效呈现持续提高态势,但是反映自然保护区和第三产业状况的因子绩效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主成份分析 绩效评价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曾珠
中共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是我们党发展理念的理论升华。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离不开生态文明。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生态文明的一个突出特征。生态文明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和谐必须以维护人类经济利益为前提。生态文明的建设不能离开人类经济的发展,而人类经济的发展在现阶段必须实行人的生态化转向。具体我们可以从硬约束和软约束两方面着手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建设 十七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光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文章首先强调了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研究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性,然后论证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紧接着从社会治理理念的更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治理领域的拓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社会治理主体的扩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经济增长 监督机制 清洁生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文华 李妹珍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企业、环境NGO、公众等主体承担着不同的生态责任:政府应发挥制度设计、公共投入与依法监管的职能;企业要做到节能降耗、零污排放,发挥生态示范作用;环境NGO主要起知识传授、理念传播与环保监督的作用;公众要适度消费、关爱环境,积极表达自身的生态诉求。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各主体的生态责任,并在实践中努力贯彻之,有利于增强各主体的生态责任意识,并将生态责任意识转化为积极的生态行动,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主体 生态责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文华 李妹珍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企业、环境NGO、公众等主体承担着不同的生态责任:政府应发挥制度设计、公共投入与依法监管的职能;企业要做到节能降耗、零污排放,发挥生态示范作用;环境NGO主要起知识传授、理念传播与环保监督的作用;公众要适度消费、关爱环境,积极表达自身的生态诉求。明确生态文明建设各主体的生态责任,并在实践中努力贯彻之,有利于增强各主体的生态责任意识,并将生态责任意识转化为积极的生态行动,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主体 生态责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前程 王慧芬
生态文明理论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理论贡献,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等一系列科学论断,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并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基本遵循。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流行等导致的生态环境失衡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的安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前程 王慧芬
生态文明理论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理论贡献,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等一系列科学论断,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并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基本遵循。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传染病流行等导致的生态环境失衡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好转,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的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