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87)
2023(3255)
2022(2538)
2021(2283)
2020(1741)
2019(4099)
2018(4025)
2017(7229)
2016(4095)
2015(4696)
2014(4755)
2013(4719)
2012(4541)
2011(4268)
2010(4619)
2009(4284)
2008(4449)
2007(4418)
2006(4091)
2005(3385)
作者
(12639)
(10453)
(10318)
(9919)
(6824)
(4971)
(4728)
(4144)
(3881)
(3873)
(3636)
(3606)
(3533)
(3344)
(3282)
(3251)
(3218)
(2916)
(2915)
(2868)
(2660)
(2586)
(2569)
(2543)
(2369)
(2350)
(2334)
(2262)
(2122)
(2061)
学科
(19910)
经济(19890)
管理(11388)
中国(10556)
地方(7833)
(6753)
城市(6129)
(5167)
企业(5167)
(4769)
(4753)
理论(4660)
方法(4539)
城市经济(4383)
业经(4270)
教育(4068)
(3888)
环境(3869)
(3338)
(3286)
(3166)
数学(3132)
数学方法(3078)
农业(3074)
地方经济(2757)
(2595)
金融(2594)
方城(2571)
发展(2510)
(2491)
机构
大学(65006)
学院(63692)
研究(23435)
(22752)
经济(21877)
管理(20259)
中国(16773)
理学(15903)
理学院(15597)
(15442)
管理学(15288)
管理学院(15143)
科学(14485)
(12118)
师范(12061)
(11871)
(11410)
(11409)
中心(10353)
研究所(10028)
北京(9820)
师范大学(9777)
(9622)
财经(8845)
(8674)
(7870)
(7757)
(7510)
业大(7412)
经济学(7255)
基金
项目(37330)
研究(29513)
科学(29158)
基金(25351)
(21523)
国家(21288)
社会(18591)
科学基金(18291)
社会科(17461)
社会科学(17454)
(14792)
教育(13888)
基金项目(13564)
(12737)
编号(12400)
成果(11266)
自然(10631)
自然科(10362)
自然科学(10361)
自然科学基金(10140)
课题(9996)
资助(9355)
(8652)
重点(8628)
(8229)
(7796)
规划(7672)
国家社会(7442)
发展(7211)
(7092)
期刊
(32662)
经济(32662)
研究(24994)
中国(16317)
教育(12868)
(9435)
学报(9270)
科学(8502)
管理(7731)
(7337)
大学(7257)
城市(6742)
问题(6317)
图书(6276)
技术(6274)
学学(6248)
财经(5603)
(5210)
书馆(5124)
图书馆(5124)
(5100)
金融(5100)
(4965)
农业(4695)
业经(4593)
现代(4011)
经济研究(3906)
职业(3833)
(3778)
论坛(3778)
共检索到108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贡生  
如果将城市群界定为被高速交通轴缩短了时空距离的大城市空间,那么,未来中国将形成23个新的城市群。但并不能因为地缘相近就其称为城市群或城市圈,相反,需要打破行政边界,逐步建立区域经济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建立立体交通体系;建立开放型的城市经济系统,强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实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群发展战略,力促新城市群形成,带动中国步入现代化行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待遂  杨满珍  彭龙富  
城市管理是维系和促进城市文明发展、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力量。如何创新城市管理,是摆在城市政府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文章认为,建设和谐社会是创新城市管理的价值取向,而传统城市管理问题的频发和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创新城市管理的直接动力;学习外国城市管理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切准未来城市管理发展的脉搏,处理好五大关系,构建实现现代城市管理目标的体制机制是创新城市管理的基本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振山  章沐曦  
《新城市议程》经过多轮谈判而达成一致,最终在2016年10月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简称"人居三")得以通过。《新城市议程》确认城市化是可持续、包容性经济增长,社会和文化,以及环境保护的发动机,并将为城市的变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潜在的动力。是一个将指导未来20年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框架性文件。本文对《新城市议程》进行了全面解读,包括:基多宣言,共同愿景,相应原则和多项承诺。阐述了从5个方面落实《新城市议程》:加强制定和实施国家城市政策;推动城市立法,依法管理城市;以良好的城市规划设计引领城市发展;建立稳定的投融资机制为城市化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强化地方实施。通过这5个方面的战略来领导良好的城市化,促进城市更加繁荣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振山  章沐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乔治·布什 ,冯方  
(原编者按)世界各地为解决主要的大城市地区的拥挤问题,而促进了完全新型的城市的发展。欧洲的有利条件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的结果,必须重建许多城市,因此对城市的重建过程有很多设想。可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先导者是瑞典这个幸免于战争破坏的国家,为了发展包括瓦林比(Yallingby)和法尔斯塔(Farsta)新城镇的大斯德哥尔摩,而作了世界上首次的全面规划。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煜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构建了包括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创新能力、创新主体间联系和创新环境优化能力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依托的郑洛新的相关数据,综合评价了其科技创新能力。针对评价结果,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煜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构建了包括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创新能力、创新主体间联系和创新环境优化能力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依托的郑洛新的相关数据,综合评价了其科技创新能力。针对评价结果,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煜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构建了包括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创新能力、创新主体间联系和创新环境优化能力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依托的郑洛新的相关数据,综合评价了其科技创新能力。针对评价结果,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伯元  
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城市的关键。地方高校要培养创新城市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用正确的思想和观念指导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其次要加强实践教育,将实践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毛荐其  俞国方  
企业、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是建设创新城市的关键,构建以此为核心的点、链、群相结合的有机、立体、交叉的创新网络,不断提升点、链、群的创新能力,才能提升城市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促进城市资源有效配置,实现城市生态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袁永  郑芬芳  郑秋生  
全面分析近年来澳大利亚智库2thinknow研究发布的全球创新城市指数评价结果,提出广东建设全球性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启示与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创新城市评价课题组  何平  
本报告根据城市创新的特殊性,参考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OECD科学技术和工业计分牌》,欧盟的《欧洲创新计分牌》,国家统计局的《创新型国家进程统计监测研究报告》,建立了由六个模块和30个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并对我国主要创新城市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国整体的创新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左右,参评城市总体创新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3左右,北京相当于发达国家50%,是我国创新水平最高的城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瑞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为我国城市社会治理指明了新的方向。通过梳理北京、上海、深圳城市社会治理实践,可以得出结论,在"十三五"时期,应运用"大数据"助政,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统筹协调职能,构建一体化治理格局;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构建精细化运行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永俊  何平  胡希军  张艳明  
我国当前城市住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着一系列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违背了我国现代住区建设的目标要求。分析了国外新城市主义的规划设计思想和理念,指出其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价值,可以为我国的住区规划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唐相龙  
二战后,美国城市向郊区的无序蔓延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针对"城市蔓延"问题,"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论应运而生。首先,深入解读了"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的思想内涵,其次,总结了二者在核心内容上的理论共识以及侧重方向,最后,基于美国与中国城市发展的背景差异,对"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中国化问题做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