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28)
2023(14077)
2022(12261)
2021(11544)
2020(9621)
2019(22207)
2018(22188)
2017(42132)
2016(23491)
2015(26752)
2014(26978)
2013(26374)
2012(24338)
2011(22271)
2010(22578)
2009(20677)
2008(20131)
2007(17948)
2006(16051)
2005(14274)
作者
(68304)
(56503)
(56470)
(53315)
(36242)
(27263)
(25620)
(22273)
(21710)
(20508)
(19400)
(19174)
(18192)
(18136)
(17365)
(17316)
(16752)
(16606)
(16206)
(16188)
(14275)
(14094)
(13725)
(13020)
(12758)
(12645)
(12640)
(12632)
(11435)
(11104)
学科
(99288)
经济(99194)
管理(64513)
(61424)
(50329)
企业(50329)
方法(42748)
数学(36550)
数学方法(35994)
中国(29470)
(26097)
地方(25011)
业经(22339)
(21647)
(20607)
理论(18292)
农业(17651)
(16655)
(16384)
贸易(16369)
教育(16304)
(16053)
(15772)
技术(15512)
环境(15385)
(15150)
银行(15111)
(14915)
金融(14913)
(14546)
机构
大学(337903)
学院(333385)
管理(129660)
(128256)
经济(125240)
研究(114209)
理学(111400)
理学院(110066)
管理学(107772)
管理学院(107168)
中国(83603)
(73605)
科学(72147)
(58442)
(58024)
(53454)
研究所(52700)
中心(50645)
(49935)
业大(49419)
(49001)
师范(48592)
北京(47436)
财经(46429)
(41989)
(41496)
农业(41421)
(41139)
师范大学(39031)
经济学(37267)
基金
项目(222437)
科学(174374)
研究(165169)
基金(158128)
(136875)
国家(135643)
科学基金(116175)
社会(101631)
社会科(96151)
社会科学(96124)
(88888)
基金项目(83498)
教育(77533)
自然(75134)
(74614)
自然科(73383)
自然科学(73371)
自然科学基金(71980)
编号(68693)
资助(66065)
成果(57440)
(50506)
重点(49914)
课题(48794)
(48472)
(45970)
创新(42597)
大学(42519)
项目编号(42112)
科研(41914)
期刊
(147737)
经济(147737)
研究(104898)
中国(69563)
学报(53714)
教育(50731)
(49511)
管理(48786)
科学(48652)
(42711)
大学(41335)
学学(37452)
农业(34814)
技术(30268)
(28533)
金融(28533)
业经(25084)
财经(23040)
经济研究(22812)
图书(21401)
(19602)
问题(19243)
(17606)
科技(16851)
技术经济(16666)
理论(16303)
(15119)
现代(15108)
实践(15050)
(15050)
共检索到504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晓中   张倩  
新型研究型大学作为回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受到国家和地方愈来愈多的重视。研究型大学共同的核心要素是研究性。通过案例研究和文本编码分析发现,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要素特征包括突破传统体制机制、锚定特定科学研究领域并开展有组织科研、着力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提供优质社会服务。新型研究型大学要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不忘初心、遵循规律,突出体现在守正创新,包括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国之重器”的作用,创新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基层学术组织变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要素特征所体现的错位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传统研究型大学改革的方向,最终这两类研究型大学发展将“殊途同归”,并成为未来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新样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绽蕊  
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正在形成一种规范的大型科研组织与小型的新科学思想团体有机结合的二元科研组织模式。相对于传统基层学术组织,新兴的大型科研组织往往规模较大,学术实力强,国际化程度高。这类大型科研组织以"985"二期工程重点建设的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为主体,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幅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织基础。为了表述的方便,下文统一以"创新平台"来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贾永堂   李洁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须致力于组织创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组织内部结构及能动性因素,更取决于外部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与大学的相互塑造。结合知识生产方式变革理论与组织创新理论,构建新知识生产条件下新型研究型大学持续发展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大学组织创新空间构建与突破性组织系统创新构成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以知识生产方式变革为中介条件影响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打破结构惯性、战略与认知惯性,确立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独特身份是进行组织创新的前提。实现基于知识-试验进路的突破性组织系统创新路径包括: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优化制度环境,构建组织创新空间,从而促进高效的组织试验和有效的知识积累,以推动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组织创新与持续发展。大学组织要加强识读制度环境和创新空间的能力,一是确定性空间,二是客观存在的可能的自主探索空间,三是专门的特殊试验空间,从而形成制度环境与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共生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红  
新型研究型大学已在国内兴起,相关研究不少,但在某些理论问题和建设成效的研究上仍显不足。首先辨析如新、型、内在特征、持续发展等主要概念;研究新型研究型大学体现在教学、科研、服务三项职能上的内在特征:培养学生为创新者,开展三导向下的三类研究,以培养的创新者和三类研究成果贡献社会;然后分析新型研究型大学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如创新者的培养过程有待贯通,以战略为导向的开创研究尚未推动,社会服务并未起到引领作用,大学内外部都难以坚持办学初心;最后提出,将培养创新者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成为“国之重器”落实到科研行动中,将办学初心融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日常建设里,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持续独特的战略与策略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红  
新型研究型大学继承了研究型大学的某些基因,但又具有研究型大学之外的创新输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国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已表现出不同于既有研究型大学的内在特征和发展样态,但在某些方面也体现出发展空间的有限性。在讨论了新型研究型大学兴起的条件后,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三维创新:一是国家重大利益和高等教育系统自身对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需求;二是高等教育体制特别是办学体制要给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持续发展不断提供创新的体制保障;三是从组织基础、权力基础、资源基础等方面提出使新型研究型大学得以持续发展的创新的运行机制。最后强调,新型研究型大学要能够存活下去、持续发展且兴旺发达,必须依赖于整体社会建构起由需求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所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生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希胜  章仁彪  白庆华  
中国的大学城建设出现种种问题,以致引人深思其种种原因。与大学的服务和交往功能相适应的创业型大学则是未来大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或目标,而实行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互动协作是其发展的根本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随着社会发展对大学需求的增加,大学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对大学的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挑战。研究型大学、创业型大学、创新型大学和新兴大学的出现及发展,促进了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形成。新型研究型大学呈现出坚持培养学生为未来的创新者,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坚持跨学科有组织的知识生产模式,坚持创新力、引领力和合作力的协同等特征。新型研究型大学继承和创生了研究型大学的基因,基于研究型大学但又不同于既有的研究型大学,不以出生“新”为划界标准,而以多种办学模式的“小众”归于研究型大学的大类之中。创新力、引领力和合作力之间的相生相长,循环运作,形成了新型研究型大学快速成长的力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媛  吴长勇  徐筑燕  
为持续健康推进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文章综述了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促进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研究的开展对实现城镇化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促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及2020年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岳国芳  寿纪云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必经之路。过去的城镇化使中国长期保持较高增长率,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城乡二元结构更加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加大、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便是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以陕西省过去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例进行分析,试图提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朴英爱  任苒  
在形式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对大病重病的风险分摊机制,但从政府推行的政策意图来看,实际上是要实现人人参与的基本医疗保障模式;事实上政府转移支付成为筹资的主要来源。由于公共财政的强力参与,尽管强调农民"自愿"参加有其现实的理由,但不符合制度范围内的全体居民均参加以体现公共财政公平性的理论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通过增强"自愿"基础上的吸引力,将最终走向"强制"的社会医疗保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艳  徐建明  
小城镇建设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龙头角色,建设好小城镇即是走出一条我国农村社会现代化,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路子。文章针对目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小城镇的生态建设思路及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坤伦  
本文分析了当前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的现状与发展中的问题,揭示了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的主要特点。提出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培育上市公司,而区域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在上市公司培育和规范发展中,既要坚持全国统一的政策指导和法律规范,又要承认差别,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指导思想,在统筹区域发展中重点培育和规范资源优势型上市公司,通过全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使上市公司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薰华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概念和新发展观正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全球学者的关注,中国政府也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指导方针加以贯彻。同时,在中国,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被认为是保持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如何认识可持续发展观和增长方式转变问题,已成为当前经济理论界的热点话题。前不久,复旦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在伍柏麟教授的主持下邀请了部分学者就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本刊特辟专栏摘录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龚建华  
本文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哲学、伦理、生态学、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深刻背景,并从“天-人”、“人-地”和“人-人”关系定义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利锋  宋金平  
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空间,其资源禀赋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其社会经济实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启动力,区域的文化背景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区域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和提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者选择了当前我国的三类典型地区,在诊断其区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主要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