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0)
2023(8493)
2022(6939)
2021(6169)
2020(5062)
2019(11116)
2018(10910)
2017(19971)
2016(10468)
2015(11928)
2014(11634)
2013(11489)
2012(11087)
2011(10430)
2010(10943)
2009(10288)
2008(10099)
2007(9682)
2006(8935)
2005(7877)
作者
(31922)
(27039)
(26963)
(25297)
(17108)
(12864)
(11996)
(10332)
(10202)
(9677)
(9469)
(9131)
(8891)
(8724)
(8404)
(8214)
(7808)
(7804)
(7530)
(7222)
(6970)
(6559)
(6556)
(6298)
(6215)
(6128)
(5877)
(5794)
(5482)
(5308)
学科
(68350)
经济(68315)
管理(33702)
(27616)
(23178)
企业(23178)
地方(20962)
中国(16658)
方法(16228)
(13829)
业经(13733)
(13608)
地方经济(13577)
数学(13156)
数学方法(13061)
技术(13018)
(10324)
农业(9350)
技术管理(9316)
环境(9217)
(9101)
金融(9099)
(8941)
(8776)
理论(8690)
(8510)
(8482)
(8362)
银行(8353)
(8149)
机构
学院(161463)
大学(160267)
(75615)
经济(74115)
研究(61945)
管理(55536)
中国(45770)
理学(45625)
理学院(45050)
管理学(44367)
管理学院(44035)
科学(35887)
(33835)
(32909)
(31202)
研究所(27872)
中心(26921)
(26808)
(25219)
财经(25143)
经济学(24346)
(22969)
师范(22795)
(22492)
(21961)
北京(21894)
(21698)
经济学院(21391)
业大(20807)
(19679)
基金
项目(97974)
科学(76747)
研究(75132)
基金(68466)
(59491)
国家(58956)
科学基金(49629)
社会(49289)
社会科(46602)
社会科学(46588)
(39738)
基金项目(35472)
教育(33392)
(32435)
编号(29509)
自然(28591)
自然科(27782)
自然科学(27772)
自然科学基金(27234)
资助(26377)
成果(25030)
(24141)
重点(22829)
(22751)
课题(22575)
创新(21679)
(20845)
国家社会(20824)
发展(20079)
(19791)
期刊
(100249)
经济(100249)
研究(56854)
中国(38556)
(25140)
管理(24561)
(24171)
学报(23770)
科学(22529)
教育(21041)
大学(18241)
学学(16872)
技术(16559)
经济研究(16112)
(16112)
金融(16112)
农业(15846)
财经(14575)
业经(14332)
(12915)
问题(12674)
技术经济(10421)
(9173)
(9001)
图书(8769)
(8743)
论坛(8743)
世界(8694)
国际(8542)
科技(8414)
共检索到270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孟慧君  富志宏  
草原牧区新型合作经济问题,是事关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缓解三牧问题、牧区全面小康的关键性研究命题。本文以"新型合作经济与草原新牧区建设"为主题,以建设草原新牧区为研究背景,在把握新型合作经济与草原新牧区建设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阐明新型合作经济在草原新牧区建设中的定位;研究新型合作经济的基本形态;揭示新型合作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光梅  
草原牧区面临加快经济发展和保障生态安全的双重重任,本文探讨了牧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路径,提出草畜平衡政策要以压缩牧民数量为核心,积极引导过剩牧民进行产业转移,鼓励牧区牧民进行联合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要建立生态补偿基金,为生态恢复和保护提供长效资金保障。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昱迪  许国强  王凯  
基于内蒙古草原牧区气候及住宅特征,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分析草原牧区住宅不同墙体构造方案的能耗情况,引入增量成本及生命周期成本(LCC)指标,构建草原牧区住宅节能墙体经济效益评价模型。通过综合分析不同墙体构造方案的经济效益,得出建议方案,为草原牧区住宅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中流  
草原资源经济研究与牧区区域经济发展内蒙古畜牧科学院于中流中国草原面积约4亿公顷(1988年),占国土面积的40%,约是全国耕地面积的4倍,相当于世界草原面积的1/7.5。它是我国一种不容忽视的自然资源。而由北方草原和草原畜牧业形成的中国“牧区”,一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龙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农牧区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美丽乡村正在成为亮丽内蒙古的鲜明底色。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玉福,刘彦随,阎建苹  
草原牧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一个特殊区域.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赋予它独特的资源优势。然而,严重的草原荒漠化,致使本区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经济发展受阻。在经济全球化和人地矛盾突出的新形势下,深入探讨我国草原牧区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途径.势在必行。基于对草原牧区功能、现状与困境分析,提出了牧区畜牧业与乡村发展须依托本地自然、人力和文化资源优势。以市场培育、管理规范、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等政府政策服务系统建设为支撑.重点发展优质绿色畜牧业和草原生态旅游业两大支柱产业.并以此带动源头与下游产业发展.从而实现牧民增收、畜牧业增效和乡村持续发展的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仲春  张巧云  谭淑豪  石洁晴  张伟  
草地退化严重威胁我国的生态安全。"生态奖补"机制作为实施草原新政的主要措施,能否起到恢复草原生态的作用?基于2012年锡林郭勒盟调研所得到的224份牧户问卷调查和2013年对呼伦贝尔市牧户和有关部门进行的开放式访谈,文章从补偿对象、补偿方式以及补偿标准三个方面对"生态奖补"政策在牧户层面的落实情况进行分析,并从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载畜量标准以及补偿标准四个方面研究牧民对当前"生态奖补"政策的偏好。研究发现,在"生态奖补"政策的实施中存在补偿对象单一,部分地区补偿金不能按时按量发放,以及载畜量标准制定与牧民意愿不相符等,这使得"生态奖补"政策难以为牧户自觉保护草原提供有效激励。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晓毅  
2000~2010年是中国北方草原快速转型的时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草原利用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化、干旱和相关草原保护政策的实施共同推动了牧区社会转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牧区社会原有的互助传统逐渐消失,互惠的社会关系逐渐减弱。基于对中国北方草原3个纯牧业、半农半牧村庄长达5年的调查,本文研究发现,由于北方草原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短缺,在这十年中,尽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牧业生产的抗灾能力,牧区牲畜数量和牧民收入都有所增加,但是,牧区社会转型给牧民生计带来了新的脆弱性,表现为牧区自然资源持续退化、生产成本上升和牧民债务增加。21世纪第一个十年牧区社会转型及其影响对国家后续的牧区政策产生了重大影...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瑞成  邢伟泽  陈奕璇  游玮  
[目的]立足于草原牧区的贷款现状,以家庭为单位,探究牧户贷款偿还率的影响因素,为如何提高牧户贷款偿还率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方法]文章基于内蒙古草原牧区的调研数据,采用双截尾Tobit模型,分析牧户贷款偿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牧户家庭人口数、距主干道路距离、年度支出、贷款金额和贷款利率因素与牧户贷款偿还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牧户拥有的草场面积、活羊价值、活牛价值和年度收入因素与牧户贷款偿还率正相关;而户主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机械设备价值和房屋价值因素对牧户贷款偿还率影响不显著。[结论]为提升牧户贷款偿还率,提出如下建议:倡导牧户有计划地合理安排生产性支出和生活性支出,在生产与消费之间、生活与发展之间建立良性循环关系;多举措降低贷款利率,减轻牧户部分利息负担;在发挥传统牧业优势的同时,创造现代牧业优势并提高市场份额,发挥传统优质产品在现代经济中的溢出效应以提升牧户收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葛鹏飞  党亚男  吕萍  杨洵  罗海燕  
在草原畜牧业产业链的建设过程中,构建稳定、和谐、有效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是产业链有效运行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支撑。基于此,对新疆、内蒙古、青海及甘肃的四大典型草原牧区利益联结主体牧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行为表现、畜产品物流特征和合作意愿对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营状况并不能直接影响其产业链的利益联结,而是通过其他3条路径间接影响产业链的利益联结机制;主体的行为表现可以直接和间接影响彼此间的利益联结,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易沵泺  王季薇  王铸  梅杰  叶涛  史培军  
指数保险正在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农业风险转移手段。针对指数保险的基本特点,论文探讨了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的前提条件与核心问题,提出了设计流程和指数选取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针对内蒙古东部牧区雪灾成害机制,选取冬半年实际积雪深度超过临界积雪深度的累计天数作为雪灾指数,设计了羊群雪灾指数保险产品框架,并依据历史数据开展风险评估与费率厘定工作。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农业指数保险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并为牧区畜牧业雪灾风险转移提供新的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冬梅  隋燕娜  杨海凤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草原退化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生态移民,但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贫困现象。文章以迈克尔(Michael M.Cernea)的贫困风险理论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方面因素对牧区生态移民可能面临的贫困风险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为草原牧区生态移民贫困风险规避提供有益的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智荣  闫敏  李平  
为探索新时期促进草原牧区乡村振兴、实现牧区生态生活生产互促共赢的新思路,文章首次将草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和草牧业产业三大子系统作为一个耦合系统进行研究。以全国五大牧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子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20年耦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和发展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五大牧区来看,生态环境系统评价指数由2006年的0.3107增长到2020年的0.4758,年均增长3.1%,表明全国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经济社会系统评价指数由2006年的0.1537增长到2020年的0.5800,年均增长10%,增速显著,表明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草牧业产业系统评价指数稳定在0.35左右,总体呈稳步发展态势,产业提升空间较大。(2)五大牧区耦合协调度平均值由2006年的0.4812增长为2020年的0.6605,提升37%,耦合关系整体发展显著。(3)从耦合系统发展阶段来看,2020年五大牧区耦合协调度值均大于0.6,演进为协调发展状态,三大子系统间协调关系不断加强。(4)五大牧区三大子系统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2020年内蒙古为生态环境滞后型,其他牧区为草牧业滞后型。因此,提出坚持以草定畜、走精养少养之路、量水而行发展节水型草牧业、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加快饲草种业创新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梅   刘瑶瑶  
[目的]气象灾害给草原牧区的牧户生计带来了巨大风险,分析牧户生计恢复力及其障碍因素是牧户有效抵御灾害、提升恢复力的关键。[方法]本文基于锡林郭勒草原牧区220户牧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生计恢复力,并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其主要障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1)研究区牧户整体生计恢复力为0.316,居于中等水平,在各维度层中,认知能力最强,学习能力最弱。(2)从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除认知能力与自组织能力外,荒漠草原区、典型草原区、草甸草原区牧户的生计恢复力、缓冲能力和学习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_(生计恢复力)=0.008,P_(缓冲能力)=0.021,P_(学习能力)=0.032)。(3)技能获取能力、亲朋好友数量、领导潜力等10项指标是影响牧户生计恢复力的主要障碍因素。[结论]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按照“凭借区域资源优势、双管齐下、强化政策扶持力度”的思路构建牧户生计恢复力提升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