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05)
2023(6951)
2022(5788)
2021(5678)
2020(4743)
2019(10392)
2018(10501)
2017(19769)
2016(10977)
2015(12070)
2014(12177)
2013(11674)
2012(10777)
2011(10049)
2010(10283)
2009(9784)
2008(9678)
2007(9360)
2006(8659)
2005(7737)
作者
(32279)
(27794)
(27142)
(25679)
(17049)
(13187)
(12134)
(10760)
(10500)
(9743)
(9460)
(9103)
(8787)
(8785)
(8609)
(8163)
(8056)
(7842)
(7739)
(7737)
(7118)
(6941)
(6681)
(6654)
(6261)
(6253)
(6186)
(5929)
(5675)
(5615)
学科
(47178)
(43255)
经济(43188)
(39905)
农业(32119)
管理(25395)
(17986)
企业(17986)
业经(15891)
中国(13180)
(13042)
方法(11221)
(10556)
(10268)
农业经济(10204)
地方(10093)
(9721)
(9699)
收入(9368)
(9229)
农村(9222)
(8946)
数学(8899)
数学方法(8799)
(8716)
银行(8699)
(8410)
发展(8327)
(8298)
分配(8080)
机构
学院(160076)
大学(155095)
(63829)
经济(62386)
管理(58459)
研究(55943)
(52033)
理学(49532)
理学院(49011)
管理学(48111)
管理学院(47843)
中国(45122)
农业(39651)
科学(34962)
(33012)
业大(32163)
(29425)
(28822)
(27031)
中心(26662)
研究所(26464)
农业大学(24285)
(22849)
师范(22622)
财经(21666)
(21479)
(21115)
北京(20121)
(19766)
(19495)
基金
项目(101056)
科学(78637)
研究(78399)
基金(70947)
(61877)
国家(61129)
科学基金(51194)
社会(48983)
社会科(45616)
社会科学(45603)
(42179)
基金项目(37521)
编号(35214)
教育(34623)
(33533)
自然(30636)
(29948)
自然科(29875)
自然科学(29866)
成果(29420)
自然科学基金(29328)
资助(27099)
课题(23599)
(23359)
重点(22304)
(22186)
(20741)
(20534)
(20053)
(19906)
期刊
(86086)
经济(86086)
(58471)
研究(47749)
中国(40011)
农业(38998)
学报(29738)
科学(25992)
大学(23339)
学学(22193)
业经(21601)
(21580)
教育(20961)
(19277)
金融(19277)
管理(17857)
(17566)
农村(14465)
(14465)
农业经济(14045)
技术(13686)
问题(12691)
(11745)
财经(11556)
世界(10174)
经济研究(9979)
(9918)
经济问题(9651)
业大(9506)
社会(9330)
共检索到256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高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案例分析,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两方面作用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主要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提供社会化服务促进了贫困户经营性收入的提高。因此,精准扶贫中应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重视其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高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案例分析,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两方面作用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主要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提供社会化服务促进了贫困户经营性收入的提高。因此,精准扶贫中应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重视其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高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案例分析,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两方面作用机制实现贫困户脱贫。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主要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提供社会化服务促进了贫困户经营性收入的提高。因此,精准扶贫中应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重视其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廖文梅  邱海兰  秦克清  彭泰中  
本文通过识别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5种中间传导变量,构建了"健康水平——中间传导机制——贫困退出"的分析框架。基于江西省789户贫困户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健康水平影响农村贫困户退出贫困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贫困户的健康水平在整体上对贫困退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会阻碍贫困退出;村庄为贫困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健康水平对贫困退出的阻碍作用更为显著;健康水平通过增加家庭总收入促进贫困户退出贫困。可见,扶贫政策若仅关注收入增长,忽视贫困户收入增长可持续机制,容易造成脱贫假象,政府扶贫政策应长期化和精准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郁步生  
农村贫困户难以脱贫的症结在哪里据对江苏省滨海县5个贫困村50户农民家庭经营情况调查分析,发现除少数是因为自然条件较差、智力低下、天灾人祸外,多数是属以下几种贫困类型:(1)“志短”型。这些农民人穷志短,不敢想新创新,怕经大风大浪。同样看中一条致富之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三贵  
通过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坚持不懈的反贫困实践,中国在2020年成功消除了现有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的减贫规模和速度全球绝无仅有,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内外研究者正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究中国的脱贫之路。华中农业大学李志平副教授的力作《中国脱贫之路:基于贫困户的经济决策质量的分析》(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正是众多研究中的优秀著作之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三贵  
通过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坚持不懈的反贫困实践,中国在2020年成功消除了现有标准下的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的减贫规模和速度全球绝无仅有,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国内外研究者正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探究中国的脱贫之路。华中农业大学李志平副教授的力作《中国脱贫之路:基于贫困户的经济决策质量的分析》(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版)正是众多研究中的优秀著作之一。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红星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本文全面总结了郴州市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模式和做法,深入分析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冲刺的阶段,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脱贫攻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全利  
"干部积极干,农户站边看"的贫困群体脱贫逆化现象影响着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高效开展。通过田野调查发现,贫困农户脱贫主体性不足的发生逻辑首先在于小农理性下受利益驱使的农户形成争当贫困户的"自愿型贫困",造成贫困农户"不愿"脱贫;其次,贫困农户在贫困识别、资源匹配和脱贫行动选择方面因决策受限形成"边缘化治贫",造成农户的"不能"脱贫;最后,贫困农户受贫困文化影响导致"精神贫困",造成贫困农户的"内卷化脱贫"。因此,需要从增加贫困农户脱贫意愿和强化贫困农户内生脱贫能力两个维度来构建贫困农户的有效脱贫主体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建  
政府职责的再界定及农民自主性的激发,是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场域政府主体性及农民主体性建构的核心问题。在当前农村精准扶贫体系的运作过程中,由于片面强调国家义务的话语,导致了政府政治主体性的凸显与行政主体性的弱化,由此引发了农民权利的道德化及权利与责任的失衡。在后脱贫时代,需要加快均衡性的贫困治理体系的构建,实现政府政治主体性与行政主体性及农民权利与责任的对称性均衡。在具体路径上,可以从加强贫困治理体系的法制化及标准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通过赋权增能来激发农民的主体性及构建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等路径,推动后脱贫时代贫困治理体系的均衡性转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华中昱  林万龙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四化同步"的重要力量,现阶段满足新型主体的金融需求是对其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作者通过在甘肃、贵州、安徽3省6县的调研得知: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以农信社为主要融资渠道,抵押担保类的贷款需求旺盛,融资金额规模化、用途多元化等特征。同时,无论在融资成本、融资期限,还是融资金额上,新型主体满足程度都较低,需要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上加快调整步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志雄  王娟  丁士军  张银银  
在精准脱贫考核评估过程中,脱贫认同是衡量贫困户是否真正脱贫的重要标准。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揭示了已脱贫农户的脱贫认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家庭人均收入、脱贫程序规范性、家庭发展能力、脱贫公平感和脱贫成效满意度均对已脱贫户的脱贫认同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县、村、户不同层面的脱贫考核评估中,应重视脱贫认同这一主观性指标;在脱贫客观标准上,应重视家庭发展能力考核指标的构建,对发展后劲不足但收入暂时达到脱贫线的农户不应强制脱贫,对"硬伤户"的剔除标准应充分考虑农户自身发展能力问题,还应特别关注"因病致贫"农户的长期发展能力问题;精准脱贫不仅要通过鼓励农户参与以体现互动性公平,更要理顺精准管理的体制机制,以体现脱贫考核的过程公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慧莲  王若男  韩旭东  郑风田  
基于全国中西部5省419份建档立卡贫困户微观调查数据,测算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摆脱贫困的信心,同时运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从贫困户可持续生计资本和对扶贫政策的认知、评价两个方面选取变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受访者对脱贫致富比较有信心,仅有8.96%的受访者比较没信心,10.17%的受访者非常没信心,对脱贫致富没信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等、靠、要"的主体。户主的健康状况良好、接受过技能培训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更大;合理的人情往来支出有助于增加脱贫致富的信心,但是超出合理限度之后的人情往来支出越多,贫困户对脱贫致富越没有信心;对国家扶贫政策了解程度高的贫困户脱贫信心更大;认为扶贫资源分配公平的贫困户脱贫信心更大;对政策实施效果满意度高的贫困户脱贫信心更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钢  蔡荣  金强  石奇  
基于深度贫困地区舟曲县15个贫困村的调研数据,从可得性和匹配性两个角度考察互助资金对贫困户脱贫的支持程度。基于双变量Probit模型的拟合结果,来自深度贫困地区舟曲县的经验表明资金互助社扶贫模式存在资金可得性高而匹配性弱的现象:在互助资金的可得性方面,为优先满足当地政府监管考核的要求,资金互助社对于贫困户的互助资金申请表现出了一定的"宽容性";在互助资金的匹配性方面,回款风险成为资金互助社优先考虑的因素,显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嫌贫爱富"选择性特征。对此,改进当前的监管方式,完善互助资金保障机制,加强互助资金供给导向并推广小组联保制,将有助于提高互助资金扶贫的精准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华  
通过与秦巴山区某县B村村三委会班子的座谈以及对该村29户贫户的入户调查,笔者发现B村"穷根子"拔除难度较大,贫困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医疗教育支出占比极高,残障、疾病、年老、上学是致贫主因;收支结余较低,房屋居住危漏率较高。除了贫困户自身制约因素外,当前实施的各项脱贫举措也存在一些问题,用精准的视角加以审视,农村脱贫攻坚工作仍需再"精准发力",持续细化落实"一户一策",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协同各项帮扶举措,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