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16)
- 2023(15668)
- 2022(12963)
- 2021(12116)
- 2020(9724)
- 2019(21996)
- 2018(21666)
- 2017(41438)
- 2016(22417)
- 2015(25450)
- 2014(25429)
- 2013(24930)
- 2012(23471)
- 2011(21456)
- 2010(22430)
- 2009(20966)
- 2008(20898)
- 2007(19423)
- 2006(17890)
- 2005(16699)
- 学科
- 济(94067)
- 经济(93941)
- 业(71172)
- 管理(65443)
- 农(51545)
- 企(48133)
- 企业(48133)
- 农业(34368)
- 中国(32059)
- 业经(27796)
- 地方(26395)
- 方法(26196)
- 制(25143)
- 财(24055)
- 数学(21320)
- 数学方法(21019)
- 银(18703)
- 银行(18688)
- 行(18111)
- 融(17619)
- 金融(17615)
- 发(17375)
- 贸(17280)
- 贸易(17261)
- 策(17033)
- 学(16908)
- 体(16868)
- 易(16740)
- 技术(15426)
- 理论(15383)
- 机构
- 学院(326150)
- 大学(319812)
- 济(135856)
- 经济(132675)
- 管理(120536)
- 研究(115103)
- 理学(100569)
- 理学院(99481)
- 管理学(97997)
- 管理学院(97375)
- 中国(91246)
- 京(68983)
- 财(67473)
- 科学(65345)
- 农(64511)
- 所(57722)
- 江(55123)
- 中心(53732)
- 研究所(50926)
- 财经(50104)
- 农业(48686)
- 业大(47540)
- 范(46090)
- 师范(45734)
- 经(45082)
- 北京(44026)
- 州(43619)
- 院(40807)
- 经济学(39794)
- 省(38949)
- 基金
- 项目(199377)
- 研究(157673)
- 科学(156919)
- 基金(139725)
- 家(119256)
- 国家(118004)
- 科学基金(100936)
- 社会(99489)
- 社会科(93778)
- 社会科学(93755)
- 省(81036)
- 教育(72409)
- 基金项目(72406)
- 编号(67853)
- 划(66122)
- 自然(59667)
- 自然科(58203)
- 自然科学(58193)
- 成果(57876)
- 自然科学基金(57130)
- 资助(56008)
- 课题(48675)
- 发(48510)
- 重点(45070)
- 部(44546)
- 制(43200)
- 创(41882)
- 性(41381)
- 国家社会(40259)
- 年(40033)
共检索到537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金成 雷晓明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让农民真正享有主体地位,就必须构建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农民的主体地位只能在参与中才有可能实现,因此,在保障农民主体地位的相关制度中,参与式发展机制起着基础性制度的功能和作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主要应以引导性、鼓励性和支撑保障性的混合性政策工具为主,并在适宜的场合尽量采用自主性政策工具,尽量少使用强制性的政策工具。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参与式发展机制 政策工具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的新机制。本文论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城乡联动发展的意义,阐述了"城乡联动"的内涵主要包括城乡发展规划、市场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五大联动机制,提出以小城镇作为城乡联动的载体、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城乡联动的纽带、以长效利益机制作为城乡联动的保障、以政府作为城乡联动的牵引力、以制度创新作为城乡联动的推动力等措施。
关键词:
新农村 城乡联动 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杰
深化流通改革,加快农村流通发展,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课题。在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的形势下,长期制约农村流通的物流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突出表现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流通方式落后、流通信息体系不健全、流通主体规模小、市场化及产业化程度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村市场管理滞后等方面。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村流通,要加大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培育现代流通主体,推行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及农村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发展农村物流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不强求一律,打破农商分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提供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
关键词:
农村物流 新农村建设 运作方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汤志华
本文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并需要采用多渠道引入资本、实施部门联动、村企结对等措施,从而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参与 恭城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永丽 王虎中
甘肃省徽县麻沿乡麻安村在世行西部贷款项目和国家财政支持下,探索出"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这一模式以赋权为理念,以村民发展能力建设和项目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建设内容上,以发展经济和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为中心,力求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教育、文化、卫生和社区文明共同发展;在运行机制上,以政府为主导,农户为主体,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在实施步骤上,通过制定村级规划和实施方案,使项目的运行规范化、制度化。"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的根本在于通过政府政策的帮助、支持和引导,激活农村内部的发展潜力,培育农村和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一模式给我国新农村建设极大的启示。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机制 内容 政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凌霄
首先根据已有研究和国家政策解读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新农村建设的投资需求,最后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支持的新要求。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投资需求 资金来源渠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伟兵
自"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以来,新农村建设已经开展了整整五个年头。在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政策的引导下,国家的发展战略及城乡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从"以农支工"转向"以工支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叶敬忠 杨照
本文通过对以往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分析,阐述参与式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从参与式的角度解读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强调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出农民作为主体参与新农村建设决不仅仅是参加劳动或出席仪式,而是包括决策及选择过程的介入、贡献和努力、承诺和能力、对资源的利用和控制、能力建设、自我组织及自立、利益分享等方面的内容。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已有的一些做法进行反思。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参与式 主体地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沙伏清
新农村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银行,肩负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的历史任务。然而,目前的农业政策性金融还存在一些困境,限制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的发挥。本文在分析农业政策性金融履职历程和剖析农业发展银行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与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业政策性金融 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艳
农村改革发展中的新农村建设与城市群的推进,作为当代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两极,意味着人口、资源、经济等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大重组与结构性变迁,两者之间既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也可以相互交融。在推进城市群的发展中,要看到它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契机和支撑。
关键词:
新农村 城市群 冲突 交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淑景 朱乐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推动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进一步加快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和全面提高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综合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在促进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构造与产业配置结构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有效转变与重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业发展 经济模式重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为农村消费信贷提供机遇和挑战,从消费信贷政策取向和宏观效应看,消费信贷对新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农村消费信贷面临诸多问题的分析,为新农村建设解决消费信贷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村消费信贷 通货紧缩 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蔡立雄 何炼成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诱致性制度变迁则比强制性制度变迁能获得更大收入流,同时付出更少变迁成本,是一种高效率的制度变迁。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三次大规模制度变迁表明,凡是有广泛制度需求基础的诱致性制度变迁,都能取得好的绩效;而没有需求基础的强制性变迁则成本高昂并最终失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新的大规模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有广泛的制度需求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要顺势而为,防止落入高成本、低收益的强制性变迁陷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邹新树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工之间有着直接而明确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农民工流动外出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双面效应,而农民工回流也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从多个侧面对农民工产生重要影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并结合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民工问题。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民工 互动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焦建国
一、新农村建设的经济逻辑与运行系统:从资源基础和产业选择角度的分析按照“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来理解,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是“减少农村,减少农民”。那么,应该如何减少农民?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三化”:一个是“异化”,即城市化,农村变成城市;一个是“进化”,即农业现代化,传统的小农业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