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2)
- 2023(11013)
- 2022(9115)
- 2021(8521)
- 2020(6606)
- 2019(14967)
- 2018(14698)
- 2017(26950)
- 2016(14954)
- 2015(16832)
- 2014(16959)
- 2013(16857)
- 2012(16438)
- 2011(15221)
- 2010(15807)
- 2009(14796)
- 2008(14798)
- 2007(14135)
- 2006(13078)
- 2005(12196)
- 学科
- 济(70378)
- 经济(70300)
- 农(50283)
- 业(45951)
- 管理(34622)
- 农业(33830)
- 中国(24920)
- 地方(23731)
- 企(23009)
- 企业(23009)
- 业经(21596)
- 方法(16771)
- 发(15643)
- 制(14845)
- 学(13982)
- 数学(13216)
- 数学方法(12990)
- 农业经济(12751)
- 银(12519)
- 银行(12505)
- 发展(12492)
- 展(12448)
- 融(12317)
- 金融(12316)
- 行(12209)
- 财(12119)
- 贸(11476)
- 贸易(11461)
- 易(11002)
- 地方经济(10866)
- 机构
- 学院(222670)
- 大学(217327)
- 济(89657)
- 经济(87491)
- 研究(83528)
- 管理(77387)
- 中国(65835)
- 理学(63863)
- 理学院(63058)
- 管理学(61873)
- 管理学院(61471)
- 农(57642)
- 科学(50586)
- 京(48430)
- 农业(43596)
- 所(43558)
- 财(40697)
- 中心(39063)
- 研究所(38654)
- 江(38646)
- 业大(38039)
- 范(34704)
- 师范(34408)
- 州(31159)
- 北京(30906)
- 省(30486)
- 财经(29993)
- 院(28778)
- 经(26864)
- 师范大学(26851)
- 基金
- 项目(134013)
- 研究(105536)
- 科学(103960)
- 基金(91757)
- 家(79260)
- 国家(78306)
- 社会(65674)
- 科学基金(65347)
- 社会科(61479)
- 社会科学(61465)
- 省(55995)
- 基金项目(47926)
- 教育(47033)
- 编号(46498)
- 划(45133)
- 成果(39537)
- 自然(37738)
- 自然科(36782)
- 自然科学(36777)
- 发(36127)
- 自然科学基金(36080)
- 资助(35823)
- 课题(33277)
- 农(32051)
- 重点(30248)
- 发展(29715)
- 展(29200)
- 部(28938)
- 年(27514)
- 性(27262)
- 期刊
- 济(124697)
- 经济(124697)
- 研究(72809)
- 农(64184)
- 中国(61851)
- 农业(43443)
- 学报(37063)
- 教育(35147)
- 科学(34192)
- 财(29744)
- 大学(29408)
- 管理(27463)
- 融(27259)
- 金融(27259)
- 学学(27215)
- 业经(26446)
- 技术(21382)
- 业(20270)
- 问题(17212)
- 经济研究(15934)
- 财经(15609)
- 农业经济(15479)
- 农村(15462)
- 村(15462)
- 版(14480)
- 经(13550)
- 图书(13509)
- 世界(13379)
- 经济问题(12313)
- 社会(11419)
共检索到378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新
新农村建设以来,成就斐然。随着社会全方位的转型与进步,水利建设等农村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严重滞后,随着全社会对水利发展的重视和投入,其长效机制的形成极其重要。鉴于传统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生态已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从重建农村信任出发,形成大规模的社会资本,在水利发展长效机制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是突破水利发展发展困局的关键一环,同时也是建立水利长效机制应该考虑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新农村 水利发展 社会信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银昆
农村物流金融是促进我国"三农"发展,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一个突破口。然而农村物流企业面临的金融"瓶颈"问题始终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物流金融的基础上,解析了其金融困局所在,并为此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物流金融的突围路径,希望能对我国理论与实践践行者们有所助益。
关键词:
农村物流 物流金融 金融困局 突围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的新机制。本文论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城乡联动发展的意义,阐述了"城乡联动"的内涵主要包括城乡发展规划、市场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五大联动机制,提出以小城镇作为城乡联动的载体、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城乡联动的纽带、以长效利益机制作为城乡联动的保障、以政府作为城乡联动的牵引力、以制度创新作为城乡联动的推动力等措施。
关键词:
新农村 城乡联动 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景伟
在我国,为了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国家对此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投资,然而事实和预期的正好相反,投资的产出却流向了城市,使得农村的人力资源更加短缺,从而进入越投越困的恶性循环。究其原因,农村就业的低预期收益率是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除此以外以下因素也对该现象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即人才和工作平台的对接出现脱节、城乡生活条件差别太大以及社会保障力度不足等。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制定现代化的农村发展思路、对分配机制进行优化、提高农村就业的收益,另外,还应对农村的软件、硬件环境进行改善。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源 死循环性短缺 破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景伟
在我国,为了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数量,国家对此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投资,然而事实和预期的正好相反,投资的产出却流向了城市,使得农村的人力资源更加短缺,从而进入越投越困的恶性循环。究其原因,农村就业的低预期收益率是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除此以外以下因素也对该现象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即人才和工作平台的对接出现脱节、城乡生活条件差别太大以及社会保障力度不足等。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制定现代化的农村发展思路、对分配机制进行优化、提高农村就业的收益,另外,还应对农村的软件、硬件环境进行改善。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源 死循环性短缺 破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贺小林 武国航
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组织载体,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农村合作组织的坚实基础。农民利益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市场发展的不断完善、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也为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基础上,对发展农业合作组织的有利条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今后推进农村合作组织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重大问题,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合作组织 农民利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杰
深化流通改革,加快农村流通发展,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课题。在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的形势下,长期制约农村流通的物流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突出表现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流通方式落后、流通信息体系不健全、流通主体规模小、市场化及产业化程度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村市场管理滞后等方面。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村流通,要加大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培育现代流通主体,推行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及农村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发展农村物流应坚持从实际出发,不强求一律,打破农商分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提供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
关键词:
农村物流 新农村建设 运作方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国艳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基层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处理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与不断萎缩的收入能力之间的矛盾,我们深入西部内陆某省某县对县乡财政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为期10天的调研活动。通过调研,深深感到新农村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崇梅 李竺容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四川省新农村建设实践表明,必须继续加大并引导资源投入、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培育新型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才能切实提升现代农业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经济建设 现代农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文荣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全市 840多万人口中80%是农民.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三农”问题成为困扰赣州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2004年9月,赣州适应新形势要求,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村镇面貌不断美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翁雯霞 谢芳 朱磊
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发展速度,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缩小城乡差距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是降低市场信息失灵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力鼓励新农村科技中介、金融中介、人才中介、旅游中介以及经营中介等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的发展。同时,政府层面应该从立法的角度加强对新农村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保护和规范,加强对新农村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地位,建立新农村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分类管理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海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这也是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我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丰富,任务复杂,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的提出,为回族经济,尤其是回族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回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善于经商的优势,以及在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进行交流中形成的跨境民族文化优势对促进回族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回族只有利用好优势,重视文化,发展教育,才能促进自身的较快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