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0)
2023(8736)
2022(7371)
2021(6695)
2020(5270)
2019(12021)
2018(11738)
2017(22717)
2016(12298)
2015(13597)
2014(13840)
2013(13610)
2012(13153)
2011(12426)
2010(13030)
2009(12127)
2008(12116)
2007(11247)
2006(10548)
2005(9951)
作者
(36071)
(29919)
(29813)
(28472)
(19370)
(14420)
(13646)
(11586)
(11487)
(11106)
(10323)
(9931)
(9901)
(9806)
(9645)
(9217)
(8937)
(8771)
(8733)
(8697)
(7884)
(7497)
(7259)
(7066)
(6880)
(6840)
(6788)
(6709)
(6121)
(5951)
学科
(57691)
经济(57635)
管理(36102)
(35307)
(25686)
企业(25686)
(21789)
中国(20177)
地方(18918)
方法(15020)
业经(14153)
(13526)
贸易(13513)
(13092)
农业(12920)
(12247)
数学(12194)
(12142)
银行(12134)
数学方法(12006)
(11884)
(11792)
(11698)
金融(11697)
(11087)
(10731)
(10668)
地方经济(10502)
环境(9117)
及其(8848)
机构
学院(183813)
大学(179644)
(80250)
经济(78466)
研究(68445)
管理(66377)
理学(54472)
中国(54124)
理学院(53811)
管理学(53053)
管理学院(52668)
(39360)
(39130)
科学(38744)
(35171)
研究所(31059)
(31037)
中心(30897)
(29891)
财经(28946)
(27644)
师范(27454)
北京(26021)
(25957)
(25316)
(24196)
经济学(23766)
业大(22959)
农业(22886)
(21802)
基金
项目(106363)
研究(84579)
科学(83989)
基金(74169)
(62777)
国家(62124)
社会(53084)
科学基金(52780)
社会科(50314)
社会科学(50304)
(42935)
教育(38245)
基金项目(37363)
编号(35926)
(35577)
成果(31328)
资助(31000)
自然(30779)
自然科(30006)
自然科学(30001)
(29477)
自然科学基金(29449)
课题(26532)
发展(24624)
(24175)
重点(24101)
(23435)
(22075)
(21897)
(21815)
期刊
(105300)
经济(105300)
研究(66317)
中国(43744)
(30323)
(28883)
管理(27360)
教育(26978)
(25122)
金融(25122)
学报(23480)
科学(23214)
农业(20737)
业经(19157)
大学(18561)
学学(17045)
技术(16841)
经济研究(16827)
财经(15392)
问题(13836)
(13330)
(11837)
国际(10588)
世界(10561)
(10513)
(9637)
论坛(9637)
图书(9591)
商业(9546)
技术经济(9345)
共检索到312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胡东帆  
企业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不断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因此,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予以宏观调控──诸如按质论价的价格政策,鼓励应用高新技术的税收政策,对落后淘汰产品实行惩罚政策等。
[期刊] 改革  [作者] 宏观政策“三策合一”与宏观政策评价课题组   陈彦斌   刘哲希   陈小亮   谭涵予   吴韬  
基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理论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对2023年的宏观政策及其调控效果进行系统评价。从政策调控效果来看,2023年产出缺口与潜在增速缺口双双收窄,金融风险整体可控,宏观政策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稳定”目标。但也要注意到,产出缺口和潜在增速缺口依然为负,此外部分领域仍然面临潜在风险。从政策操作来看,2023年宏观政策稳中求进,积极有效地应对了内外部压力,但稳定政策的力度和传导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稳定政策、增长政策与结构政策的取向一致性有待加强。总体上,2024年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建议采取“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改革”的一揽子大宏观政策组合,加强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的使用,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从而提高宏观政策的整体调控效果,助力经济实现5%以上的增长目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世锦  
对一个依然处在快速增长期的经济来说,结构变化往往比总量变化更重要。理解这些产业的特征和增长机制,对理解某些新的宏观经济现象有着特殊意义。本文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即重化工业阶段,这个阶段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增长特征,对此不宜简单套用历史经验来解释。相应地,政府在产业发展和宏观经济方面的政策也应有必要调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石建勋  张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非均衡发展存在许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调整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1)调整国家宏观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点,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效率优先、注重公平;”(2)调整国家发展战略,回归均衡发展的总体战略,变单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和谐发展;”(3)政府的职能需要再造,政府要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4)发展的标准需要重塑;(5)增长动力和发展模式的需要调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建平  
1992年我国经济出现了持续的高增长,年终CNP增长12.7%,超过改革开放以来平均增长8.9%的水平,对此国际国内经济界人士一致指出,经济高增长的原动力是投资高增长。相对于高速增长的投资,消费需求呈相对平稳的态势,年末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8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其增长率仅及投资增长率的一半不到,与上年实际消费增长率基本持平,与近十年来的增长率相比只增加1.3个百分点。面对这种形势,国内一部分人士认为,当前投资需求与总需求的关联度已不高,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忠  贾彦东  
本文讨论的核心是如何准确认识和理解自然利率,并尝试建立以自然利率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决策框架。为此,本文首先在一个简单理论架构下对影响自然利率变化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分别利用半结构化模型、宏观计量模型和DSGE模型估计中国的自然利率。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探讨分析基于自然利率的宏观政策选择,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整体而言,中国自然利率水平近年呈现出逐步下降特征,实际利率仍高于自然利率平均水平。(2)长期内,自然利率变化主要受潜在产出增速下降、TFP增长放缓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受政策和经济预期不确定性影响较大。此外,投资专有技术进步增速降低、资本形成效率下降、政府支出不足、去杠杆政策等多种因素都会对自然利率产生影响。(3)在平衡好短期需求与中长期改革目标基础上,应以结构性改革为导向,避免追求名义扩张,促进以提升自然利率和潜在产出为目标的实际扩张。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更加注重优化投资质量和投资结构,提高投资专有技术进步水平;更加重视稳定经济预期,降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哲希  韩少华  
宏观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双稳定"。以此为标准,本报告对2018年中国宏观政策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就经济稳定而言,虽然经济增速完成了预期目标,但是应看到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下行压力有所加大,特别是消费和投资需求较为疲软。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宏观政策在稳定经济尤其是稳定总需求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改善空间。就金融稳定而言,2018年防控金融风险取得一定成效,流动性风险与不当的金融创新风险有所缓解,结构性去杠杆也取得积极进展。但是,房地产泡沫、高债务与信用违约等风险依然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加强防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大宏观"课题组  陈彦斌  
编者按:宏观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对处在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国尤为如此。一方面,中国要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并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在此背景下,很有必要运用宏观政策"稳增长"。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的房价波动风险、债务风险与信用风险等多种金融风险并存,运用宏观政策"防风险",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等重要目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顾志群  焦微玲  
一、产业低度化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1998年79,748亿元,跃居世界第七位。水泥、钢铁、粮食、棉花、油料、肉类产品已居世界前列。发电量已居世界第二位。这种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瑞东  
在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分别在3月27日和4月8日召开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为国内下一步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一,会议强调全球疫情蔓延正在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阮正福  
环境保护是一个具有外部效应的问题,需要政府干预。政府干预可选择的宏观政策有:排污标准、排污收费、排污权交易、财政补贴、行政强制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凯  
本报告对2018年美国主要宏观政策进行了系统性评价。2018年美国实施了"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的宏观政策组合。这一政策组合对于美国自身来说不是最好的选择,对新兴经济体更是产生了巨大的负外部性。具体而言,美国财政政策力度偏大,与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相冲突,这不仅使美国经济出现偏热迹象并加大了通胀风险,而且推升了政府债务风险,还通过使美联储加息力度被动加大而增大了股市回调压力和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也通过多种渠道影响到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与此同时,美国宏观政策组合给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2018年美国宏观政策组合不仅使中国实体经济投资和出口受到负面冲击,进而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实质性的不利影响,而且还加大了中国汇市和股市的波动。本报告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熊园  
总体而言,2020年的政策主线有两条:一是坚持稳字当头,加强逆周期调节,强化政策协同;二是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基于2019年底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可知,2020年我国政策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总体而言,2020年的政策主线有两条:一是坚持稳字当头,稳增长和稳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时滞效应存在意味着政策导向明确后,不宜密集出台同类型政策,同时需要确立风险容忍度体系"十三五"规划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同时作为发展目标,显示了中国政府致力于实现各个发展目标之间的协同。但是,实现多重目标有时是不容易的,因为目标之间并不总是相互促进的,有时候冲突在所难免,因此,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彦斌  
本报告通过对宏观政策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发现2018年中国宏观调控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其没能很好地实现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的目标。一是部分政策指标的设定不够合理;二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力度均有所不足,而且政策传导效率均相对偏低;三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预期管理尚不完善;四是政策协调性欠佳。展望2019年,本报告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创新与完善宏观调控。一是构建更加完善的宏观政策指标体系,尤其要完善赤字率、利率等政策指标及其目标值的设定。二是适度加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力度,并着力提高政策传导效率。三是加强预期管理。央行和财政部要提高政策透明度,同时强化前瞻性指引,从而更好地引导公众预期。四是健全宏观政策协调机制,从而兼顾"双稳定"目标。五是密切关注美国宏观政策的溢出效应并加强国际合作,从而更好地防范和应对外部宏观政策的冲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