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2)
- 2023(13085)
- 2022(10923)
- 2021(10650)
- 2020(8909)
- 2019(20668)
- 2018(20018)
- 2017(37899)
- 2016(19808)
- 2015(22445)
- 2014(22168)
- 2013(21630)
- 2012(19796)
- 2011(17727)
- 2010(17322)
- 2009(16012)
- 2008(15438)
- 2007(13130)
- 2006(11104)
- 2005(9927)
- 学科
- 济(87732)
- 经济(87642)
- 管理(58755)
- 业(54611)
- 企(44364)
- 企业(44364)
- 方法(42733)
- 数学(38123)
- 数学方法(37742)
- 中国(26567)
- 财(22746)
- 农(22273)
- 贸(18573)
- 贸易(18560)
- 易(18109)
- 业经(17183)
- 制(15683)
- 学(15243)
- 农业(14522)
- 融(14156)
- 金融(14154)
- 银(13507)
- 银行(13490)
- 地方(13246)
- 行(13002)
- 务(12604)
- 财务(12563)
- 财务管理(12532)
- 理论(12518)
- 技术(12467)
- 机构
- 大学(285703)
- 学院(279955)
- 济(129205)
- 经济(127201)
- 管理(112783)
- 理学(98255)
- 理学院(97222)
- 管理学(95794)
- 管理学院(95250)
- 研究(94681)
- 中国(74935)
- 财(59444)
- 京(58678)
- 科学(52054)
- 财经(48050)
- 所(44923)
- 经(44306)
- 中心(43602)
- 经济学(41973)
- 研究所(40670)
- 经济学院(37787)
- 农(37563)
- 江(37501)
- 北京(36914)
- 财经大学(36330)
- 范(36064)
- 师范(35800)
- 业大(35798)
- 院(33800)
- 商学(31091)
- 基金
- 项目(190700)
- 科学(154667)
- 基金(146141)
- 研究(141021)
- 家(126122)
- 国家(125140)
- 科学基金(109708)
- 社会(95950)
- 社会科(91227)
- 社会科学(91206)
- 基金项目(76598)
- 自然(69073)
- 省(68497)
- 自然科(67617)
- 自然科学(67600)
- 自然科学基金(66454)
- 教育(65124)
- 划(59515)
- 资助(59278)
- 编号(54210)
- 部(45310)
- 成果(43624)
- 重点(42613)
- 国家社会(41933)
- 教育部(40291)
- 创(40204)
- 发(39865)
- 人文(38634)
- 创新(37665)
- 大学(37083)
- 期刊
- 济(133561)
- 经济(133561)
- 研究(87458)
- 中国(52878)
- 财(46646)
- 管理(42145)
- 科学(39132)
- 学报(38871)
- 农(32869)
- 大学(31569)
- 学学(29563)
- 融(26754)
- 金融(26754)
- 教育(26030)
- 财经(25822)
- 技术(23479)
- 经济研究(23355)
- 农业(22574)
- 经(22305)
- 业经(19413)
- 问题(17988)
- 贸(17305)
- 国际(15530)
- 世界(15526)
- 理论(14028)
- 技术经济(13978)
- 统计(13440)
- 业(12649)
- 商业(12305)
- 实践(12264)
共检索到414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江 陈弼文
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表现,能够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和谐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竞争软实力。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劳动关系经历从行政主导为主转向市场契约与行政干预的双轨制,再演变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共享经济并存的大调整,形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收益和社会地位,同时也对企业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增加融资渠道产生积极影响。但由于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我国既定的劳动关系中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需要通过健全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体系、防止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关系被市场化侵蚀、扩大共享经济普及面等,构建和谐可持续的劳动关系,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唐鑛 刘华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根据我国劳动人口在不同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分布状况,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的劳动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呈现出三种主要模式:一是国家雇佣为主的模式;二是国家雇佣与非公雇佣此消彼长的混合雇佣模式;三是非公雇佣为主的模式。与之相伴随的是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呈现出市场化和法制化这两个鲜明的特点。面对数字经济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以及区块链技术的挑战,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也必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和迭代。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坤 张敏 王胜男
回顾中国劳动教育70年研究历程,旨在为未来的劳动教育研究提供必要的知识图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已有研究成果中的热点话题涉及劳动教育理论、劳动教育内涵、劳动教育价值、劳动教育的问题、劳动教育的现实路径五个方面。70年探索进一步明晰了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核,强化了多元化和本土化研究,有效促进了劳动教育的发展,然而劳动教育研究也凸显"号召"富于"行动","守旧"多余"创新","分散"胜于"集中"等问题。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要加强职普衔接研究、闲暇教育和消费教育研究、教育实践研究、完善劳动教育体系研究,强化研究的问题意识,进一步推进劳动教育的深入充分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全兴 石超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的劳动法变迁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前30年,由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公私所有制二元结构且具有一定社会法属性的劳动法逐步走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公有(国营)制的公法属性劳动法。改革开放40余年来,则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法属性劳动法,其中的劳动合同制度在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与产权改革等量齐观。上述变迁所形塑的劳动法现行模式的成效和不足表明,公法私法化/社会化与公法路径依赖的结合,法治与改革的互动,既是经验也有教训。面向新时代,把握"中国特色"的动态性和时代性,关键性难点是基于市场经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的劳动法一般性与基于中国国情的劳动法特殊性如何结合;改进劳动法现行模式,需要重构劳动法、民法和社会保险法的关系,以扩大劳动者保护范围并分类配置保护手段;优化劳动制度改革中的法治,应当加强单项劳动立法成果向劳动基本法的转化,地方劳动立法成果向中央劳动立法的转化,法律适用相对能动成果向劳动立法的转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艾琳
劳动关系市场化既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必然,也是后者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更是有效化解当前群体性劳动争议频发的关键。为完善市场化劳动关系的治理机制,政府要健全劳动者成为劳动关系权利主体的法律体系,增强劳动者集体性力量,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劳资自治的范畴,实现劳资关系的利益均衡。
关键词:
劳动关系 市场化 政府 治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方晓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不断演进,民办高等教育经历了1949-1953年的改造消亡期,1978-1991年的恢复草创期,1992-2002年的高速发展期,2003-2016年的规范发展期,2017年至今的的分类发展期,现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应把握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多态性和演变性规律,充分认识政府与市场关系演进的中国特色,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康杰 景普秋
中国城乡互动关系随对外开放战略转变而向城乡一体化迈进。新中国成立之初,"四面八方"政策带来要素、产品城乡互动,城乡关系呈互助互惠特征;但国际封锁禁运下新中国走上重工业优先发展道路,统购统销、人民公社、户籍隔离制度等使得要素、产品按计划配置,形成城市优先、城乡隔离下发展缓慢的城乡关系。改革开放虽发轫于农业改革与乡镇企业,但在国外需求拉动下,要素单向城市集聚促进城市发展而拉大城乡差距,形成城乡"二元结构"。21世纪扩大内需背景下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实施,"一号文件"等引导要素、产品、公共服务向乡村倾斜,城乡双向互动显现,城乡收入差距达到最大值之后呈缩小态势。新时代全方位开放、乡村振兴助力化解城乡不平衡矛盾,城乡关系步入互动融合发展新阶段,需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建立统一公共产品保障体系,东、中、西、东北地区要依托开放形成特色城乡互动空间格局。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城乡互动 城乡一体化 中国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肖红军 阳镇
人与组织关系是组织管理学中的基础性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组织的外部制度情景中一个显著变化是伴随着完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制度逻辑逐步从社会逻辑向市场逻辑转变,本文基于这一转变探讨人与组织关系的演变。随着人与组织之间管理模式、自由程度、开放程度、创新意识、社会责任、雇佣形态、决策模式等要素的变迁,人与组织之间关系从单位制下的"捆绑体"逐步转变为工具理性下的"经济契约体"、价值理性下的合作共赢,最终向共生共赢式关系转变。这一演变历程背后是制度逻辑、组织形态、组织中的人性假设以及企业家精神的演变:制度逻辑由单一社会逻辑向多元混合逻辑转变;组织形态由单一社会组织向经济组织、混合组织转变;人性假设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经济人与共享人转变;企业家精神由社会企业家精神、创业企业家精神向共益型企业家精神迈进。展望未来,新社会责任认知、新技术范式、新经济形态、新组织实践将驱动人与组织的和谐共生与共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晓霞
劳动生活方式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和源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劳动生活方式演进经历了起步、改革成长、稳步发展和全面推进四个阶段,呈现出农业生产的机械作业为主、职业分化加速、劳动组织形式向产业化发展以及劳动观念现代性意识增强的特征,演进的基本经验是加强国家政策引导、尊重农民的主体创造性、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农业科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回顾总结其演进历程,对新时代激发农民的劳动创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民 劳动生活方式 演进 现代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闫坤 于树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学理论工作者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发展绘就一幅跨越70年历程的精美画卷,而这幅画卷的灵魂是"分级财政"。尽管分级财政历史悠久,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其为载体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尚不构成独立的研究主题。之后,分级财政在我国从萌发新芽到逐渐兴盛,中间还曾作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目标模式被系统阐释,也曾具体化为分税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适应现代财政制度理论创新的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蓬勃发展,为经济新常态下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保障我国财政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理论贡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吕鑫 黄健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琦 杜健箭
广告是社会的镜像。本文从广告的视角分析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消费趋势的演变。通过对广告规模、内容及形式的变化分析,将广告的发展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和飞跃期,并对其特征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通过剖析广告与消费价值观念的相互影响,提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消费趋势变化轨迹。研究发现: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等在不同的广告发展阶段都有明显的特点和变化,消费趋势的演变和广告的发展在交互影响中升级、创新。研究结论对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运用广告引导及制造消费需求有借鉴价值,建议运用广告刺激消费者的主动消费行为,积极迎合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变化,不断催生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时尚。
关键词:
广告镜像 广告特征 消费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春生
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进程中,我国的企业劳动关系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生产与分配的二维视角来考察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转型进程中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的动态演进规律。研究表明,在转型进程中,我国的企业劳动关系状况要经历两个阶段的演进过程,表现为从"低效率稳定"到"高效率不稳定"再到"更高效率稳定"的演进趋势,呈现出U型曲线的演进路径。从当前阶段来看,我国的企业劳动关系状况仍表现为"高效率不稳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实现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的有序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转型进程 劳动关系状况 动态演进 系统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崔学刚 葛传路 张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政府会计制度,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作为政府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会计成为新中国政府会计70年的生动缩影。70年演变过程中,医院会计与政府会计之间具有显著的制度离合与互动发展特征,这种离合与互动清晰地折射出我国政府会计渐进改革、螺旋上升的曲折发展路径。本文通过回顾医院会计变迁历程,从更微观和更深入的视角总结新中国政府会计70年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探索我国政府会计发展规律,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医院会计 政府会计 制度离合 渐进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