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0)
2023(10589)
2022(9110)
2021(8527)
2020(7387)
2019(16955)
2018(17143)
2017(32037)
2016(17780)
2015(19479)
2014(19578)
2013(18907)
2012(17764)
2011(15955)
2010(16538)
2009(15926)
2008(15989)
2007(14726)
2006(13485)
2005(12825)
作者
(49732)
(41408)
(40935)
(39683)
(26493)
(19755)
(18678)
(15867)
(15835)
(15161)
(14231)
(14102)
(13600)
(13340)
(13308)
(12755)
(12129)
(12064)
(11837)
(11719)
(10666)
(10181)
(10178)
(9780)
(9407)
(9224)
(9183)
(9166)
(8352)
(8170)
学科
(64404)
经济(64285)
管理(55223)
(46717)
(39462)
企业(39462)
(24152)
(23722)
(20991)
中国(20563)
方法(19481)
(17283)
地方(16893)
业经(16780)
(15349)
银行(15331)
数学(15252)
(15145)
数学方法(14946)
(14732)
(14474)
金融(14466)
体制(13546)
农业(13298)
理论(13196)
(11965)
财务(11914)
财务管理(11868)
企业财务(11243)
(11002)
机构
大学(245014)
学院(243015)
(96394)
经济(93924)
研究(87115)
管理(86936)
理学(71613)
理学院(70771)
中国(69722)
管理学(69497)
管理学院(68996)
(56055)
(53224)
科学(50470)
(44933)
(42702)
财经(40595)
(40554)
中心(40158)
研究所(39358)
(36402)
(35221)
师范(34922)
北京(34091)
(33257)
业大(32920)
(32187)
(31229)
农业(30881)
财经大学(29448)
基金
项目(147978)
科学(115972)
研究(114863)
基金(104457)
(89728)
国家(88880)
科学基金(75543)
社会(71974)
社会科(67878)
社会科学(67860)
(61066)
基金项目(54016)
教育(53840)
(49292)
编号(47726)
自然(45597)
自然科(44500)
自然科学(44485)
自然科学基金(43658)
成果(43207)
资助(42161)
课题(35643)
重点(33881)
(33333)
(33159)
(32120)
(31012)
(30447)
国家社会(29119)
项目编号(28909)
期刊
(124190)
经济(124190)
研究(85326)
中国(63896)
(47692)
(39428)
教育(38729)
学报(38059)
管理(35701)
科学(33355)
(30752)
金融(30752)
大学(29908)
学学(27367)
农业(25358)
财经(22092)
技术(21498)
业经(19273)
(19026)
经济研究(17976)
问题(16071)
图书(12764)
(12744)
(12605)
(12456)
理论(11692)
会计(11618)
(11270)
论坛(11270)
职业(10870)
共检索到411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汤玉刚  
省以下行政、财政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但改革时机的选择要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历史绩效和发展阶段相结合,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中行政性力量与市场自发力量的整合。同时,这一改革需求来自于地方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中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冲突,政府职能的公共化转向是化解这一冲突的更优选择。行政、财政体制"扁平化"改革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将政府职能定位于公共服务,并约束政府竞争的"手段",才能引导政府竞争产生合意的效应。合意的政府竞争秩序是行政、财政体制设计的基石。政府协调是合意政府竞争的"剩余",而不是相反。当前体制改革的目标设计仍然应该是行政与财政体制的统一。社会自治能力的增强和政府间纵...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华清君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围绕合理配置政府间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权财力、明晰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边界、推动开放型经济新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重大举措,体现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价值目标。实行让人民享受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绿色生活的财税政策,从根本上体现了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的价值理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履宽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纲领,它合乎逻辑地引伸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的结论。
[期刊] 改革  [作者] 汤伶俐  
控制政府行政成本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的研究一般认为省管县财政体制能够节约政府行政成本。在对政府行政成本进行界定和分类基础上,从理论上对市管县和省管县财政体制下的政府行政成本进行比较,得出省管县财政体制短期内并不能节约政府行政成本的结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卫斌  李妙华  陈昌明  
如果说上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破除了厂网不分的问题,那么,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以及由此而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和制度建设?本文第一部分在分析电力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和上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所遗留的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第二部分提炼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所确立的体制性框架的基本要素,或者说为实现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目标所需要进行的系统性的制度建设。第三部分根据第二部分所提炼出的逻辑框架,对各地区电力体制改革的进展进行系统性的梳理。第四部分结合各地区电力体制改革实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勇  
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搭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框架。在分税制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这个体制框架发挥了一系列正面效应,同时也逐渐显露和积累了一些问题。基层财政之困、地方债务风险、土地财政的失控等弊端逐渐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央财政需要进一步收权还是放权?如果要收权(或放权),收(或放)的是哪些"权"?怎么收权(或放权)?这些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争议。带着上述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财税体制变革的历史脉络和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走向的同时,提出了明确央地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并对其进行合理划分才是关键的主要观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静  梁莱歆  
"市管县"是我国政区改革的重点问题,我国将"虚市撤乡"作为解决这一改革的基本思路。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市、县作为政府委托—代理关系的两个层级,分别隶属于城市政区和普通政区范畴,在存在历史、设置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有诸多差异。因此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矛盾乃至冲突,都是不足为怪的。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或"抑市兴县",或"抑县兴市"的做法,都是片面的。文章认为,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市管县"改革既不能忽视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完全走"虚市"的扁平化道路,也不能沿用过去政区管理的模式,将县级政区作为城市的附属来对待。合理设置省、市、县各级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科学划分市、县两级政区的职能范围,是解决目前"市卡县""、市压县"难题的可选之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彦锋   侯微怡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通过构建中期预算改革与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核心目标的理论联系,分析中期预算框架提高财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机理。中期预算框架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是增强财政稳定性、助力财政提质增效、实现最优财力均衡的理想“支点”。目前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中期预算改革的深化面临诸多阻力,难以满足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利于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进一步深化中期预算改革,加大预算统筹力度,推进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规划统筹和可操作性,大力提质增效,让财政更好地支撑国家发展战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龙龙  
论财政体制改革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问题马龙龙一、行政性分权模式与经济性分权模式之比较所谓财政体制的分权模式,是相对于财政体制的集权模式而言。笼统地说,改革开放前的“统收统支”为基本特征的财政体制属于集权模式,改革开放后,“分灶吃饭”、“分级包干”、...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承礼  
1994年开启的分税制改革把事权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确立为中央与地方之间支出范围和收入划分的依据。这一改革的推行带来了"财力上收、事权下移"的意外结果,使得欠发达地区和基层财政日渐困难。作为互补性的两轮改革,2007年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立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制度"和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分别从收入侧和支出侧试图消除分税制改革造成的地方收支失衡。为了全面系统地解决地方财政困难问题,未来需要以政府间职权和职责的清晰划分为前提,从收支双侧着力,为省以下政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薛凤珍  
划分税收收入旨在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现行地方税体系中的税收收入划分标准显现出诸多问题,如地区财力差距过大、地方财政收支缺口较大等等;与此同时,我国陆续进行的一系列税制改革也改变了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配格局。基于新一轮税制改革的视角,构建新的中央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划分标准应当与现行的税收制度相适应,在稳定税负的前提下,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提高地方税收收入规模,平衡地区间财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诗林  
随着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我国将开启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从理论与实践上正确认识与理解我国此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背景、动因及考量,对做好下阶段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金融监管理念新发展,回顾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及改革历程,分析新一轮监管体制改革的动因及考量。此轮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立足进一步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新时期我国应对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同时,理顺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以及主要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有利于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金融监管新格局。展望未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金融风险监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法规制度建设、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有效监管与支持创新之间的合理平衡,以及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的新旧监管体系的有效衔接是下阶段改革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红霞  刘天琦  
2013年8月1日,被称为我国税制改革"重头戏"的营改增试点正式推向全国,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央和地方的财力平衡。时隔近20年后,是否意味着新一轮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已箭在弦上?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施行,中央与地方政府收支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财权财力逐渐向中央集中,而地方财权事权严重失衡。近些年来,为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卖地为生,造成严重的土地财政依赖症,并引发地方债台高筑,甚至出现地方政府破产的风险。本文将从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营改增后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影响,并提出新一轮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艳  
财政作为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国当前沿袭着1994年所形成的分税制改革框架,虽然一直都在进行局部改革与调整,但财事权不匹配、政府对市场过度干预、土地财政和地方债等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凸显了中国现行财税体制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如何开展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已然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由吕炜教授主编的《中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东北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