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48)
2023(3403)
2022(2797)
2021(2668)
2020(2081)
2019(4926)
2018(4954)
2017(8810)
2016(4770)
2015(5128)
2014(4905)
2013(4825)
2012(4533)
2011(4210)
2010(4484)
2009(4230)
2008(4335)
2007(4001)
2006(3749)
2005(3660)
作者
(13022)
(10679)
(10654)
(10260)
(6998)
(5174)
(4909)
(4222)
(4092)
(4083)
(3746)
(3690)
(3656)
(3640)
(3447)
(3443)
(3235)
(3235)
(3043)
(2965)
(2842)
(2758)
(2727)
(2527)
(2494)
(2473)
(2387)
(2367)
(2217)
(2211)
学科
(17867)
经济(17842)
管理(11540)
(9450)
(8308)
企业(8308)
理论(6851)
中国(6389)
教育(5691)
(5377)
方法(4798)
(4762)
教学(4462)
业经(4198)
(4099)
(4066)
关系(3646)
地方(3449)
(3272)
金融(3271)
(3215)
农业(3087)
(3069)
银行(3067)
学法(3063)
教学法(3063)
(2969)
(2950)
数学(2940)
(2866)
机构
大学(68307)
学院(65383)
研究(24102)
(23133)
经济(22483)
管理(19743)
中国(18415)
理学(15580)
(15500)
理学院(15313)
管理学(14890)
管理学院(14734)
科学(13653)
(13530)
(12535)
师范(12436)
(12284)
(12183)
研究所(10669)
中心(10515)
北京(10399)
师范大学(10119)
(10085)
财经(9889)
教育(9604)
(8831)
(8383)
(8341)
技术(8276)
职业(7558)
基金
项目(35902)
研究(30485)
科学(27318)
基金(23919)
(20267)
国家(20020)
社会(17935)
社会科(16795)
社会科学(16789)
科学基金(16497)
教育(16061)
(13882)
编号(13504)
成果(13327)
(11920)
基金项目(11405)
课题(10666)
资助(9663)
(9330)
自然(8613)
重点(8611)
自然科(8393)
自然科学(8391)
(8334)
(8239)
自然科学基金(8219)
项目编号(8196)
(8094)
大学(7703)
规划(7559)
期刊
(32501)
经济(32501)
研究(26635)
中国(20101)
教育(18833)
(12016)
学报(11162)
管理(9748)
科学(9084)
大学(9034)
(8240)
技术(8036)
学学(7600)
图书(6853)
(6476)
金融(6476)
财经(6471)
(5660)
书馆(5485)
图书馆(5485)
职业(5318)
农业(5242)
经济研究(4869)
(4283)
(4235)
论坛(4235)
问题(4160)
业经(4052)
(4007)
技术教育(3739)
共检索到118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胡小菁  
在新型网络技术和服务的影响下,OPAC正处于转型的边缘。借鉴成功网络服务的经验,OPAC的一些理念发生了变化,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OPAC实践,如简单的界面、输入提示、分面浏览和导航、排序和推荐、输出选择、地图和位置显示、FRBA化显示、用户参与、RSS推送等。新型OPAC具有对用户开放、对图书馆开放和对网络开放的特征。参考文献2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薛红  
简述新一代OPAC出现的背景、基本特征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标准化对新一代OPAC的技术创新、普及与推广、开放接口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OPAC标准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制定术语标准;以已有的软件质量系列标准为依据,建立OPAC质量评估标准体系,并促使OPAC开发商取得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一整套独立于具体实现技术,跨平台、跨语言、支持第三方系统便捷访问的OPAC开放接口标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颉颃  
OCLC Research项目中的WorldCat、FictionFinder、DeweyBrowser等原型为新一代OPAC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如检索、服务集成、数据提供、检索结果呈现、用户体验以及数据开放等功能的优化与重构。此外,新一代OPAC还应具有智能化与娱乐性的特征。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池莲香  
文章以用户需求为驱动,按照"开放、互动、个性"的特征,从便利性、用户友好性、检索功能、可扩展性、个性化、开放性等六个方面58项特性入手,建立新一代OPAC的评价体系。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我国30家省级公共图书馆的OPAC进行评价分析。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阎佳梅  
摩尔图书馆是借助于商业业态的理念,以图书馆为主体,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中心。这种形态的图书馆在许多欧美国家城市已初具雏形,它的问世表明图书馆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其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扩大,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摩尔图书馆的研究将有利于掌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使图书馆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程文艳  
文章对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新一代OPAC系统的当前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重点关注了分面ILS OPAC和发现工具等下一代目录的使用情况,从发现工具与经典ILS OPAC相结合、多个发现工具和分面ILS OPAC的使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新一代OPAC的未来发展体现在开源与商业软件并存模式、与图书馆其他系统之间的合作和高度重视用户的参与三个方面。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魏青山  闫晓弟  李娟  
新一代开源OPAC系统以读者需求为中心,通过构建一站式检索功能,在一个检索页面为读者提供不同的分面。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在原有"学科博客服务平台"、"图书馆与读者"系统的基础上,搭建了基于开源Scriblio的新一代OPAC测试系统。新一代开源OPAC系统页面信息丰富,适合年轻读者,但其馆藏数据交换、同步问题较多,需要修改插件,同时开源OPAC系统的二次开发、维护工作量大,技术难度较大。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韩志萍  
详细分析了网络2.0环境下传统OPAC发生变革的必要性,指出当前涌现的开源OPAC应用对推动新一代OPAC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介绍了美国图书馆同行为此而实现的不同层次的开源OPAC案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开源OPAC在功能方面存在的不足、如何可持续发展以及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钟铃  
通过新一代In Cites科研评价分析工具,以深圳大学城某入驻院校为实践案例,全面评价机构科研绩效并与全球基准数据进行对比,同时参照ESI前1%学科阈值和SCADC学科分类,定位优势学科和潜力学科,并通过对合作区域机构的统计分析,挖掘优质合作伙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乃瑄  王正兴  
在简要介绍国外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功能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一代图书馆系统设计理念。从顶层设计思考入手,对传统图书馆管理服务要素向网络映射作原理阐述,通过列举与比较分析,说明映射对新系统功能完整性的重要意义。基于业务流程重组理念,提出面向用户信息需求和图书馆目标任务的子系统重组,强调新系统功能的创新与突破。讨论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工具运用的全关联,从通过嵌入关联到利用平台,从实现人机对话关联到完善子系统关联等不同层面,分析全关联在新系统中的应用。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吕斌  李国秋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化测度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本文将其归纳为新一代信息化测度。文章首先对这一概念以全球视野进行了剖析,从全球范围内的新技术、政策、社会经济背景,新的测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新的测度实践的成果这三个方面,分析论证了新一代信息化测度新在何处,以及这个概念为什么能够成立。其次对新一代信息化测度的两种主要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新一代信息化测度的理论模型尚不完善,还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文章对全球范围内新一代信息化测度实践的特点进行了提炼,总结出四个主要的特点:对测度对象认识的加深、测度范围的拓展、测度重点的变化、新一代信息化测度的国际合作。文章资料详实,许多为国内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科岩  
地方社会的城市化使新一代的地方政治阶层继传统的显贵人物之后应运而生,这是城市里向自愿性服务过渡的标志。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尔东  罗英姿  
为拓展人文博士的职业路径,推动社会人文知识创新,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于2016年发起首轮"新一代博士"行动,致力于在社会系统内重构人文博士培养目标,并创新相关培养环节。本文通过研究"新一代博士"培养理念与方式的变革动因,理解该行动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并对其聚焦的改革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建议我国相关学科的博士教育应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帮助博士生为象牙塔之外的创新实践做准备。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新涯  魏群义  许天才  罗丽  
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变化、数字资源的爆发式增长和图书馆服务的变革使图书馆系统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呼之欲出。基于图书馆正在从资源管理转向服务管理,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应具备整合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文献元数据管理、PC和移动端一致性的服务门户、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服务联盟等三大特征,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应是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发展驱动力、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更具有人文精神的智慧图书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保罗·克鲁格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