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38)
2023(9745)
2022(7358)
2021(6844)
2020(5249)
2019(11583)
2018(11547)
2017(21254)
2016(11615)
2015(12968)
2014(12962)
2013(12269)
2012(11150)
2011(10056)
2010(10482)
2009(9563)
2008(9517)
2007(8889)
2006(8293)
2005(7589)
作者
(32936)
(28311)
(27546)
(26133)
(17294)
(13416)
(12259)
(10689)
(10660)
(9827)
(9655)
(9267)
(8911)
(8633)
(8614)
(8372)
(8114)
(8062)
(7872)
(7726)
(7027)
(6976)
(6814)
(6625)
(6387)
(6361)
(6321)
(5982)
(5679)
(5654)
学科
(49573)
经济(49515)
(48920)
(36304)
农业(32733)
管理(24155)
业经(19275)
中国(17639)
(15169)
企业(15169)
地方(13970)
(13827)
农业经济(12474)
发展(11659)
(11650)
方法(10984)
(10287)
环境(10162)
(9690)
(9570)
农村(9552)
建设(8917)
数学(8870)
数学方法(8801)
(8433)
土地(8345)
(8167)
(7756)
(7545)
银行(7534)
机构
学院(163271)
大学(156790)
(66877)
经济(65442)
研究(60118)
管理(59164)
理学(50071)
(49966)
理学院(49523)
管理学(48669)
管理学院(48391)
中国(46516)
农业(37397)
科学(36655)
(34021)
业大(31609)
(29967)
中心(28849)
(27424)
(27321)
研究所(27142)
(24153)
师范(23982)
农业大学(23009)
(21209)
北京(21039)
(20905)
财经(20892)
(20878)
(19536)
基金
项目(109331)
研究(86253)
科学(85721)
基金(76413)
(67355)
国家(66253)
科学基金(55526)
社会(55201)
社会科(51642)
社会科学(51626)
(45496)
基金项目(40796)
编号(37731)
教育(37236)
(36283)
自然(32129)
自然科(31188)
自然科学(31182)
自然科学基金(30606)
成果(30113)
(29784)
资助(28020)
(26783)
课题(25804)
重点(24877)
(23505)
国家社会(23011)
(22521)
(22222)
发展(22184)
期刊
(89475)
经济(89475)
(57432)
研究(47415)
中国(42366)
农业(39078)
学报(27372)
科学(25721)
业经(22306)
教育(22252)
大学(22023)
学学(20627)
(18390)
(18227)
(18024)
金融(18024)
管理(17725)
农业经济(14797)
技术(14474)
农村(14307)
(14307)
问题(13087)
(11659)
世界(11005)
资源(10435)
经济研究(10358)
社会(10013)
经济问题(9845)
财经(9549)
农村经济(9496)
共检索到260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小燕  
社会的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因为人是社会的细胞,人的现代化是社会整体现代化的一个核心构件。正如阿历克斯·英格尔斯等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在整个国家向现代发展的进程中,人是一个基本的要素。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中国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其中农业的现代化是关键,因为中国是一个地道的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莉  
在现代社会地理转型、文化转型、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伊丽莎白·毕肖普和约翰·阿什贝利考察了现代化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失落、矛盾和选择。受现代性裹挟和影响,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造成大量乡村家园的被弃。美国现代诗歌中的风景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又回归乡村的历史变迁,既揭示了美国人对以乡村家园为代表的乡土文化和伦理的热爱,对前现代时期田园牧歌式乡村生活、家庭、经济模式的留恋,对城市化负面后果的担忧,也充分体现了美国人对现代化科技进步和城市生活的接受以及对现代性的反思。美国现代诗歌的这种矛盾心理彰显了现代性的内在张力和多重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受祜  
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是十二五期间"三农"政策的一个新目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着力点,丰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标志着我国城镇化战略向"两条腿"走路的方向调整,有利于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宁  
农业是国计民生的根本,农业现代化关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水平。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这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对于"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此次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现代化农业经济提出了全新部署和要求,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构建美丽家园已经成为未来我国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费广胜  
农村生态文明既是一种社会理想状态,也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念。农民合作组织价值取向与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的契合性,使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获得了应有的基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农民合作组织生态文明功能的充分发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方炎  王久臣  
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以可再生能源建设为切入点 ,以改变农户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为目标 ,以农户为单位的各项技术和工程措施的配套组合 ,已经成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  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介绍了生态家园概念、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提出的背景、主要  内容、技术模式和进展情况 ,对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项目建设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并指  出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华平  金丽馥  田刚  
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与保障。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年转移到非农产业领域就业而粮食消费量却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农民兼业化、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分析基于家庭农场的组织创新,破解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困境并促进农民职业化的发展进程,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职业农民是农业内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并非自发的演进过程,只有加快政府的制度创新,才能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稳态化。本文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职业化培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述,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储雪玲  谢冬生  李建华  周行雨  徐先春  张一知  查斯红  赵霞  
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新农村建设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自2009年开始执行,利用世界银行贷款1.2亿美元,在安徽、重庆、广西、湖南、湖北开展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于2014年顺利完工,取得丰硕成果,并得到世界银行的"满意"评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宏斌  王雯  
农民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在20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民扮演了不同的历史角色;与之同时,农民的身份地位亦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体而言,呈现出一个由旁观者到主体这样不断纵深的历史进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建荣  莫光辉  
本文概述了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含义,认为农民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战略和主导力量,并从生产方式、农民增收、农民素质、村镇建设、村民自治方面,提出了以农民现代化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刚   王迪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文明建设则是我国实施的重大战略,因此对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进行研究存在一定价值。本文先从多方面对农业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进行分析,接着对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了剖析,然后结合现状,分析发现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面临着农业机械化生产程度不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生态文明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多举措并行提高农业机械化产品使用率、农田水利建设为核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等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红霞  杨启贵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因此,农村的良好发展关系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发展做出战略部署。在促进农村大力发展的基础上,生态问题是农村良好发展的重点,推动农村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良好发展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重中之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余小平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村庄建设的程度、水平很重要,因为无论是加速城市化,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发展农村服务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还是进行农村社会、经济组织和体制创新,都需要农民具有现代素质、现代化思想意识观念,需要农民生活、生长环境的现代化。现代村庄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础环节,现代村庄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内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丽萍  周敏  张健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今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难题的关键,对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在实际调研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想认识建设、工作机制建设、培育体系建设以及政策扶持等对策,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