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7)
2023(772)
2022(731)
2021(716)
2020(614)
2019(1289)
2018(1177)
2017(2295)
2016(1249)
2015(1270)
2014(1289)
2013(1287)
2012(1142)
2011(1095)
2010(1143)
2009(1144)
2008(1087)
2007(964)
2006(1015)
2005(799)
作者
(3707)
(3190)
(3061)
(2902)
(1963)
(1604)
(1321)
(1267)
(1197)
(1177)
(1131)
(1117)
(1061)
(1056)
(988)
(946)
(900)
(871)
(869)
(803)
(786)
(785)
(756)
(755)
(753)
(747)
(709)
(704)
(685)
(665)
学科
(5195)
经济(5195)
方法(2657)
理论(2033)
(1817)
(1748)
旅游(1725)
经济理论(1701)
业经(1663)
(1621)
农业(1557)
地方(1537)
管理(1279)
农业经济(1211)
(1052)
数学(1047)
数学方法(1036)
(954)
(910)
研究(895)
环境(867)
(810)
发展(640)
(640)
文化(635)
产业(593)
建设(570)
中国(547)
资源(536)
情报(515)
机构
学院(20261)
大学(18262)
(9414)
(9400)
旅游(9299)
管理(7383)
研究(6132)
理学(6085)
理学院(5953)
管理学(5810)
管理学院(5749)
(5435)
师范(5392)
科学(4967)
师范大学(4437)
中国(4293)
(4251)
旅游学(4116)
游学(4116)
经济(4087)
(4027)
(3190)
(3033)
(2891)
(2776)
北京(2723)
研究所(2595)
中心(2591)
(2334)
地理(2285)
基金
项目(12678)
科学(9989)
基金(8999)
研究(8979)
(7768)
国家(7694)
科学基金(6704)
社会(5870)
(5740)
社会科(5605)
社会科学(5604)
基金项目(5564)
(4742)
(4609)
旅游(4483)
自然(4436)
资助(4300)
自然科(4279)
自然科学(4278)
(4227)
自然科学基金(4209)
教育(3768)
(3575)
编号(3406)
发展(2781)
(2747)
重点(2639)
课题(2426)
科研(2418)
国家社会(2325)
期刊
(7395)
经济(7395)
(6412)
旅游(6412)
(6412)
(5380)
学刊(5162)
旅游学(5162)
游学(5162)
研究(3512)
科学(3356)
学报(2489)
业经(2173)
(2123)
资源(1848)
农业(1747)
大学(1704)
中国(1662)
学学(1585)
地理(1553)
管理(1426)
经济地理(1303)
商业(1253)
(1212)
教育(1177)
(1129)
问题(1059)
图书(1024)
(984)
开发(947)
共检索到26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兆康  刘德艳  
所谓文学旅游,是指以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为依托,利用其知名度和各地区、各阶层的人对文学作品的认同感和各自的审美趣味,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再现文学作品中原本运用语言所创造的人物、场景、情节等,使游人置身其中,通过审美作用,得到全方位的物质、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活动。 文学旅游的内容很多,它包括根据古典文学名著设计的文学旅游;根据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设计的文学旅游;根据文人游踪、文人遗迹设计的文学旅游;根据名篇、名诗、名赋、名句以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乃康  
拙文《试谈旅游文学的特征》(载《中国旅游报》1987年4月29日、5月6日)发表后受到人们的注意,有的同志赞同,也有的同志提出意见商榷。这些对深入开展旅游文学研究,推动旅游文学创作发展无疑都是有益的。这里我想就旅游文学的特征问题再作些探讨,以求教于有志于旅游文学研究和创作的同志们。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包泉万  
纵观我国旅游文学的传统和现代当代旅游文学的创作,旅游文学是有着它自身的显著特征的。尽管文学的再现性、情感性、情节性和意境美等诸多特性在其他的文学形式中也都有相当表现,然而在旅游文学中却呈现出了独具一格的特色。笔者原拟在本文中就旅游文学的几个审美特征作一探索,以就正于方家学者,但因篇幅所限,故暂先只就其再现性一点作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喻学才  
一、关于旅游文学存在的意义 ①旅游文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存环境并提高保护生存环境的自觉性。②旅游文学可以通过读者的阅读,改变人的心理结构和思维定势,扩大现代人的智力空间。③可以陶冶人的性灵。④可以从名胜古迹中感受人类文明成长的历史,培养人们对人类、民族、祖国的爱。以上四点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璟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对旅游文学研究在研究基础、内容、方法以及应用上都有很大的拓展和深化。在查阅国内十余年来众多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旅游文学的专著和教材、内涵和发展、旅游与文学的关系和旅游文学的应用价值、研究的时空范围和学科边界、作家作品及专题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最后提出旅游文学未来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德谦  
浅论《文选》的旅游文学视野刘德谦北京旅游学院今天我们所称的"文学",如果说其含意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的话,那么,我国古代所谓的诗书之别、文章文学之别等等,其意或者也是要把二者区别开来。为了明确起见,本文在这里所用的"文学"一词,姑且暂只限于专指语言艺术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璟  
本文试图以苏州园林为例,剖析园林文学与园林旅游的关系,认为园林文学在对园林意境的点示、开拓、再现以及国林旅游的宣传、导游、开发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是急需开发的人文旅游资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诗才  张继前  刘正德  刘惕之  童地轴  
旅游地学资源对旅游地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及其方法的关系是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很清楚,因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科学学(science of sciences)中某学科的形成基础,大多数情况是切取客观物质体微观到宏观链上的节段部分,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而成立的。鉴于旅游地学学科形成,仍在地质学所隶属的物质链上切取研究题材,故其基本资源仍属于地(质)学研究范围之内。旅游地学归属于应用学科,为旅游服务就是本学科的主导性任务。用旅游地学资源去为旅游业服务,其中资源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着主导性任务。对旅游地学的研究方法也不同于传统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诗图,袁本华  
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指出了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及主要运用领域,剖析了当今旅游开发中忽视文化的误区,并提出其解决对策,阐明了"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的重要观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明义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是融经济与文化为一体的新兴产业。为进一步促进文化与旅游密切融合,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必须正确认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属性和相互关系,充分发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重要内容,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渠道的重要作用,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强开发建设,突出产品特色,培育专门人才,广泛宣传促销,不断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品位,提高旅游目的地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徐秀敏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给予我们民族经济事业蓬勃发展的机遇,越来越多的旅游业同仁感到,要抓住这一历史契机,除了开发和完善旅游设施、提高管理水平之外,还要加强旅游文学的研究,重视旅游文学的作用,以促进和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增强在国际旅游业中的竞争能力。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喻学才  
经中宣部批准的首届中国山水旅游文学讨论会于1987年10月24日至27日在佛教圣地九华山召开。到会专家、学者、教授等80余人,来自全国各地近70个单位。会上收到专著5部,论文37篇,与会代表就下述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关于开展中国山水旅游文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专家们认为:(1)我国是一个旅游历史悠久、旅游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的文明古国,数千年积存下来的山水旅游文学遗产,亟待清理和总结。(2)当前旅游业有部分从业人员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姜辽  徐红罡  
文学旅游在浅阅读时代具有非凡意义。现代阅读方式变革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审美模式和获取知识的路径,对我国文学的现代生存提出挑战。通过文学旅游获取知识,并接受审美教育已成为鲜活的时代话题,具有新的时代意义。该研究选择《水浒传》故事发祥地水泊梁山为案例,通过访谈和网络博客获取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构建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模型,再次收集网络博客数据对该研究的理论饱和度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文学作品作为"前结构"或"前理解"存在,是文学旅游者的一种期待视界,对文学作品的熟识程度决定了文学审美的深度。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万津津  
文化历史和艺术是目的地形象感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旅游资源具有的意境美、抒情性、季节性、地域性与多元复杂性等特征,是生态旅游规划中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这一特种旅游资源的价值已越来越引人注目。文中指出,开发文学旅游资源应重视保护真实性,深层次营造艺术氛围,重视营销策略和分析游客心理体验等。本研究旨在吸引文化游客,创设特种遗产体验,促进文学地经济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晨  朱竑  安宁  
该研究基于文化环及其拓展理论,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凤凰古城作为文学旅游地的文化生产和消费。结论指出:(1)沈从文及其文学作品所构建的文学世界中的"湘西世界",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所构建的"现实中的边城"与旅游者的"口碑中的凤凰古城"共同构建了"想象中的凤凰古城",即待阅读的"凤凰古城文本",并使这一文本公共化;(2)作为文化消费者,旅游者在文学旅游地的构建与重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联系整个社会文化建构过程的纽带。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新的旅游地社会文化建构模型,以期对旅游地的文化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