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5)
2023(9572)
2022(7912)
2021(7333)
2020(6214)
2019(14041)
2018(14037)
2017(26865)
2016(14863)
2015(17153)
2014(17404)
2013(16638)
2012(14953)
2011(13476)
2010(13929)
2009(12877)
2008(12758)
2007(11544)
2006(9981)
2005(9178)
作者
(42482)
(35605)
(35434)
(33791)
(22641)
(16936)
(16068)
(13767)
(13519)
(12736)
(12159)
(12142)
(11617)
(11426)
(11197)
(10998)
(10736)
(10501)
(10380)
(10006)
(9085)
(8781)
(8708)
(8092)
(8041)
(7970)
(7896)
(7827)
(7274)
(6981)
学科
(59947)
经济(59863)
管理(46113)
(38716)
(34173)
企业(34173)
方法(27112)
数学(23234)
数学方法(22665)
中国(15541)
(14751)
(14645)
(14532)
业经(13986)
地方(13815)
理论(12847)
(11812)
(10950)
(9812)
教育(9445)
农业(9167)
环境(9101)
(9071)
银行(9046)
(8921)
金融(8916)
(8882)
技术(8819)
(8694)
贸易(8689)
机构
学院(212523)
大学(210630)
(80865)
管理(79440)
经济(78942)
研究(69271)
理学(68432)
理学院(67642)
管理学(66121)
管理学院(65723)
中国(51278)
(44182)
科学(43085)
(39580)
(35116)
(33384)
(32947)
研究所(31759)
中心(31045)
财经(30878)
业大(30493)
(29068)
师范(28770)
(27836)
北京(27544)
(26409)
农业(25780)
(25502)
经济学(24733)
技术(24699)
基金
项目(143102)
科学(113029)
研究(105643)
基金(101917)
(88727)
国家(88013)
科学基金(75847)
社会(66291)
社会科(62865)
社会科学(62853)
(58569)
基金项目(53033)
教育(51054)
自然(48740)
(48733)
自然科(47621)
自然科学(47607)
自然科学基金(46700)
编号(43819)
资助(42235)
成果(35991)
重点(33208)
课题(31702)
(31233)
(30748)
(30425)
(29891)
创新(28382)
国家社会(26941)
教育部(26892)
期刊
(91532)
经济(91532)
研究(61745)
中国(46776)
学报(33349)
教育(32090)
管理(31875)
(31609)
(30411)
科学(30400)
大学(25758)
学学(24148)
技术(21084)
农业(20559)
(17431)
金融(17431)
财经(15778)
业经(15415)
经济研究(14240)
(13562)
问题(11391)
(11161)
统计(11065)
(10574)
(10513)
职业(10469)
科技(9989)
技术经济(9834)
商业(9346)
决策(9214)
共检索到317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吕寒  胡慧源  
由于在文化传承、社会认知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自我特性,文化遗产区域品牌的形成机制存在着与其他产业不同之处。该文在明确文化遗产区域品牌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文化遗产资源—文化遗产产品—文化遗产品牌—文化遗产区域品牌"的形成机制,指出企业集聚发展、混合经营管理和政府主导培育是文化遗产区域品牌培育的主要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志峰  刘志国  陈兆生  马伯华  
高职院校品牌专业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功能机制,包括导向机制、动力机制、管理机制、运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各层面机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合力推进品牌专业的建设。同时,也要基于各层面机制之间的关系机理,合理构建品牌专业的培育模式,实现品牌专业的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茂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熊曦博士的专著《区域产业品牌形成机理及其培育策略研究》(2015年10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阐述了区域产业品牌的科学内涵,分析了区域产业品牌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培育区域产业品牌的系统性策略,研究视角新颖,研究方法科学,研究结论的指导性强,对各地区培育区域产业品牌,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通读全书,我认为是一部研究区域产业品牌创新的力作。一是理论创新性强。现有的品牌研究大多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明  盛亚军  
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形态,其形成和发展有力推动了所属行业的崛起,并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归纳温州三大典型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共性特征,揭示其形成过程中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区域环境因素,提出区域环境视角下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培育对策,为其他地区创建和培育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鲍育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更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道德基础。文章从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现状,进而引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四大育人机制,旨在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育人功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薇  黄黎敏  
本文针对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品开发存在不和谐音的问题,提出了培育生态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是调节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平衡器,是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记忆并延续文化遗产生命力的最佳选择。从文化遗产生态系统真实性生存、完整性保护、持续性利用、市场性调节、绿色性产出、发散性传播诸方面探讨了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内在的相适宜性。本文认为,通过培育生态型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形成和谐共生机制,对于遗产有效保护和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兴斌  
本文从中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现状出发 ,比较分析了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的国际模式 ,指出旅游服务是为游客提供某种经历、感受与体验 ,而并非购买风景资源本身 ,从而提出自然文化遗产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管理权由各级、各行政主管部门行使 ,旅游经营权可进入市场运行 ,同时建立完整而有效的监督保护体系 ,实行“四权分离”的管理模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姜照君  顾江  
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是延续城市记忆的文化空间。从文化空间生产的视角审视文化遗产的空间开发、设计和改造过程,探寻文化遗产的多元化开发模式,有助于缓解文化遗产管理和文化遗产开发之间的矛盾。该文以南京民国文化遗产为例,从文化空间生产的角度将其划分为基于日常生活的文化空间生产、基于休闲娱乐的文化空间生产和基于创意设计的文化空间生产,并提出与之相应的动态耦合开发模式、双边市场推动模式和J型成长开发模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吕寒  朱婷  
该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机制。与文化遗产无关和相关的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表明,成功申遗将通过直接需求效应和外部性效应两种机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证检验表明,申遗成功对地区经济增长确实存在正的经济效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礼彬   程晓盈  
文化遗产城市是一种容纳着城市日常生活、依旧处于生长变化中的活态文化遗产。在后工业社会,旅游业成为推动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化已经成为解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方式。大量游客涌入文化遗产城市,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却也为遗产管理带来了挑战。从游客可持续旅游行为视角出发,以情感认知评价理论为基础,探讨文化遗产城市游客感知价值的结构维度,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其对文化依恋、遗产责任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游客涉入在该模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文化遗产城市游客感知价值包含7个结构维度,分别是城市景观价值、城市人文价值、城市功能服务价值、情感价值、社交价值、文化认知价值与审美价值。(2)文化遗产城市游客感知价值能够有效激发游客遗产责任行为。(3)文化依恋是连接游客感知价值对遗产责任行为影响的关键中介因素。(4)游客涉入是游客感知价值对文化依恋的作用边界。研究结果揭示了游客感知价值对遗产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为文化遗产城市进行游客管理提供了认知与情感层面的启示,有利于推动文化遗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巨英英  程励  
居民是遗产的最终守护者,然而其遗产责任行为并未得到充分关注。构建以居民个体内部驱动和社会嵌入为条件变量,遗产责任行为为结果变量的理论模型,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在平遥古城收集的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居民遗产责任行为态度、地方依恋、关系嵌入、政治嵌入和文化嵌入是形成遗产责任行为的必要条件;共存在五种模式可驱动居民形成高水平遗产责任行为,形成机制具有多组态和系统特征;居民遗产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复杂性和交互性,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和结构嵌入在不同的路径中对遗产责任行为存在不同的影响。本文拓展了遗产责任行为的研究,且对文化遗产地政府和管理者开展遗产保护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熊爱华  
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形成和传播的基础,如何在产业集群的发展基础上培育区域品牌?本文在对温州鞋业、绍兴轻纺、嘉善木业、青岛家电、武汉光谷等5个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发展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地方人文资源型、市场集散推广型、外资资本带动型、名牌企业配套型和技术创新推动型5种典型区域品牌培植模式,为我国各地培植区域品牌、提高区域竞争力提供有效借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黎明  
文化遗产有着强烈的生产性本质,这种生产性本质来源于人们物质的创造,而对遗产的认识再利用应该回到符合遗产自身价值的生产法则下。客观的文化需求,催生着当下的遗产热。遗产消费呈现出拜物教情结,加剧了遗产作为商品开发的进程。然而遗产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遗产消费的个性化与精神性需求的本质。同时,作为公共产品而呈现的文化遗产,被视作公共文化消费,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升着日常生活的文化含量,参与着公共文化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苗红培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历史遗存,也是一个城市弥足珍贵的财富。能否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均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是衡量政府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是否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因素。其中,管理体制因为直接影响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模式选择而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各地也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管理模式。分析这些管理模式的特点,总结这些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能够为后续其他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管理模式的选择以及现有管理模式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松华  
经济人的假设、市场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与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等因素导致现实中的经济组织具有多样化形式。分工的不完全不能永远依赖一种组织形式,采取私人机构、中间组织和政府组织三方的合作可能是最有效的。文章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到中间组织为枢纽的PPP模式中,通过模式扩展和横向政策对比挖掘其内涵,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