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1)
- 2023(6545)
- 2022(5245)
- 2021(4885)
- 2020(4019)
- 2019(8285)
- 2018(8138)
- 2017(14965)
- 2016(8044)
- 2015(8787)
- 2014(8413)
- 2013(7828)
- 2012(6808)
- 2011(6139)
- 2010(6099)
- 2009(5878)
- 2008(5521)
- 2007(4852)
- 2006(4095)
- 2005(3749)
- 学科
- 济(33198)
- 经济(33173)
- 管理(18800)
- 业(15957)
- 企(13442)
- 企业(13442)
- 地方(11315)
- 方法(10664)
- 学(10395)
- 中国(9703)
- 农(9175)
- 业经(8513)
- 数学(7711)
- 数学方法(7576)
- 理论(7478)
- 地方经济(6872)
- 和(6656)
- 农业(6434)
- 教育(6154)
- 财(5305)
- 环境(5257)
- 贸(4844)
- 贸易(4841)
- 产业(4794)
- 发(4623)
- 易(4578)
- 制(4548)
- 融(4225)
- 金融(4223)
- 经济学(4206)
- 机构
- 学院(107969)
- 大学(105539)
- 济(39574)
- 经济(38637)
- 管理(37636)
- 研究(36301)
- 理学(32133)
- 理学院(31666)
- 管理学(30985)
- 管理学院(30756)
- 中国(25884)
- 科学(23584)
- 京(21851)
- 范(18102)
- 师范(17958)
- 所(17826)
- 财(17227)
- 江(16552)
- 研究所(16337)
- 中心(16179)
- 农(15163)
- 师范大学(14312)
- 业大(13938)
- 财经(13855)
- 州(13593)
- 院(13291)
- 北京(13258)
- 技术(12869)
- 经济学(12567)
- 经(12421)
- 基金
- 项目(73419)
- 科学(58340)
- 研究(56662)
- 基金(51274)
- 家(44278)
- 国家(43891)
- 科学基金(37684)
- 社会(36050)
- 社会科(34044)
- 社会科学(34041)
- 省(30523)
- 基金项目(26467)
- 教育(26320)
- 划(25130)
- 编号(24867)
- 自然(22562)
- 自然科(22003)
- 自然科学(21997)
- 自然科学基金(21543)
- 成果(20179)
- 资助(19564)
- 发(17613)
- 重点(17314)
- 课题(17272)
- 创(15629)
- 年(15379)
- 项目编号(15117)
- 部(14957)
- 国家社会(14642)
- 创新(14464)
共检索到159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况达 况漠
时间不仅是一种物理现象,更是一种文化事实。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打上了时间的文化烙印。在这个意义上,要全面地理解时间概念,离不开对社会文化的深层次反思。在文化哲学视角下,作为文化范畴的"现代时间"的内涵主要表现为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文化精神与文化模式。"现代时间"从根本上反映的是现代人的生存方式。透过"现代时间"概念,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性批判的时间维度,更全面深刻地揭示现代人所面临的现代性困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丰 赵昕 赵哲
职业本科教育既拥有职业教育的“基因”,又处于本科教育的层次,是一种以职业教育为特色的本科教育学制。职业本科教育质量可以从结构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系统哲学逻辑做出解读。其中,结构论促进质量要素的结构重塑,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质量本质;价值论释放质量价值的应用属性,诠释了“为谁培养人”的质量功能;方法论化解质量议题的矛盾现象,明确了“如何培养人”的质量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宋景华 杨杰
高等教育哲学是运用哲学的视角去审视高等教育领域相关问题,通过对高等教育哲学内在根源问题的思考,以及现代大学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能够形成高等教育哲学与现代大学教育两者之间的联系;运用高等教育哲学观点对现代大学的定位与类型的合理把握、大学使命与责任的担当、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博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冲突与调试等现代大学教育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思考,梳理出一条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思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尚荣
现代技术哲学是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从技术哲学关于技术理念、技术实体与技术伦理的视域看来,职业院校应当加强职业理念、职业社会化与职业道德诸领域的职业素质教育,从而使青年学生尽快从"学校人"转变为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职业人"。
关键词:
技术哲学 职业素养 教育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尹效国
创新更加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机制,是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主要经营者不懈努力的方向。企业在搞好"有形"的基础管理过程中,更要注重内化于企业基础管理之中"无形"的企业文化的修炼,用企业文化赋予企业管理一种生命和"正道"。而从管理哲学出发实现企业文化的建构,有助于从纷繁复杂、多样变化的企业文化建构路径中寻求"不变的存在",实现企业管理的简单统一。拥有优秀管理哲学思想的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应通过广泛的沟通与交流及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不断促进管理哲学向企业文化转化,进而达到以企业文化为根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管理哲学 企业文化 文化建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易丽君 杨艳君
时代的进步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自如地把专业知识运用于各种实践之中,同时还要加强自身文化内涵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实训基地是对在校大学生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进行检验的一个有效场所,更能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实现人格升华。本文意在突破传统的理性思维,选择文化哲学这一更具深刻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视域从人文内涵的角度对实训基地的价值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思考,以期挖掘出实训基地更深层次的价值。
关键词:
实训基地 人文哲学 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彩生
高校校园文化研究由于割裂了其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必然存在着范式研究路径虚构等诸多研究困境,只有理解校园文化本质是劳动逻辑创造"新人"的文化,开展对校园文化症结的哲学追问,寻找校园文化建设所要面对的现实根源,才能重建以劳动逻辑为基础的校园文化,实现育人目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刚 陈桂香
高校要以物质层面的文化为载体,以制度层面的文化为保障,寓于行为文化之中,着眼于精神层面文化的升华,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无言之道"。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规律、富有个性;创新创业精神文化要鼓励创新,兼容并蓄;创新创业机制文化要优势互补、协同共赢;创新创业行为文化要师生共创、教学相长;创新创业物质文化要润物无声、无为而治。
关键词:
文化哲学 高校 创新创业 校园文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辛继湘 唐泽霞
教师的发展是一种融入教师生命的实践,离不开时间的绵延与经历的承载。在技术至上、效率至上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往往被"科学时间"所裹挟,这使教师生活沦为"无我化""制度化""平庸化"的存在,从而造成教师深层自我与表层自我的分离,导致意义感与自由的阙如。通过对科学时间局限的反思,发现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时间观给予教师发展以新的启示。基于对柏格森"真正时间"的理解,教师时间的重建与自我生命的发展需要从主体层面使教师拥有"反思的时间",唤醒自我觉知;从制度层面使教师获得"连续的时间",突破制度阻隔;从意义层面使教师享有"自由的时间",获得生命成长。
关键词:
生命哲学 教师时间 科学时间 真正时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晓英 勾占锋 唐绍洪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及培养职业道德的的有效途径。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及效率是所有职业院校共同面临的难题。本文从三种哲学观的视角出发,探究实践教学的基本要素、主客体关系及实践教学的本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良宏 张金运
教师的教学哲学是教师对其课程教学生活中的教学现象、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及其体系背后的理论基础、核心构成等整体关系的理解与认识。持续的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的生存状态和意义感受,对教师教学哲学亦提出了相应的变革要求。与之相应,在课程改革中审视并反思教师教学哲学的重构,是消解课程改革理论遭遇教师实践抵制和推进改革有效达成的可能性选择。
关键词:
教学哲学 课程改革 教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智慧 陈鹏
文章从技术哲学视角出发,以应用技术大学和传统大学的逻辑起点为切入点,从培养目标、培养路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区分两种不同类型本科教育的差异,探究应用技术大学的内涵和特征。应用技术大学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工作,并在工作中能把科学原理和工程理论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职业教育。
关键词:
技术哲学 应用技术大学 传统大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邓丽芳
通过认识论、主体能动论、交往关系论和发展观等哲学视角,探讨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角色互换、师生之间平等主体地位能动性发挥,在"主体——主体"和"主体——客体"的师生关系和谐互动中,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教学相长,共同发展。通过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管窥,期望在哲学的关照下对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哲学 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傅鹤鸣 漆乐乐
文章探讨了哲学视域下的图书馆与网络时代,指出图书馆不是一脱离人的物理场所和空间范围,而是直接体现为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存在活动和交往的方式,因此,图书馆的本性是人文的,而不是与人文相通的。
关键词:
图书馆 哲学思考 网络时代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楷
儒家思想出自周代礼乐文明的孕育,故自孔子而始,儒家即以礼乐治世为理想。然而,社会层面的道德教化须得通过个体层面的变化方可收其成效。就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早期儒学最初对乐之于个体生命的作用机理并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这一问题在道家(特别是庄子)的批评之下得到了放大,刺激和促使早期儒家在生命哲学的语境之下对乐做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进而发展出一套以乐成德的修养论,而以荀子乐论为典范。荀子乐论以自然人性论为基础,能够正视人的自然生命,肯定感性欲望的合理满足之于道德修养的积极意义。因此,荀子并不以消除感性情欲为目标,而是寻求感性情欲在道德理性节制之下的合理实现。如此,在生命哲学的意义上,道德理性以自然生命力为基础而不致枯槁,自然生命力在道德理性的节制之下得遂其长而不致泛滥,自然生命与道德生命相互成就("美善相乐"),从而在一种完整的意义上实现了人的繁荣(human flouring),而荀子乐论的精神也正在于此。
关键词:
荀子 乐 修养 美善相乐 生命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