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35)
2023(5240)
2022(4400)
2021(4006)
2020(3298)
2019(7439)
2018(7384)
2017(12748)
2016(6787)
2015(7496)
2014(7350)
2013(6931)
2012(6246)
2011(5353)
2010(5566)
2009(4971)
2008(4877)
2007(4506)
2006(3693)
2005(3197)
作者
(17597)
(14786)
(14587)
(13725)
(9412)
(6961)
(6537)
(5596)
(5572)
(5312)
(4958)
(4947)
(4798)
(4736)
(4454)
(4400)
(4387)
(4375)
(4201)
(4200)
(3741)
(3578)
(3497)
(3448)
(3347)
(3279)
(3211)
(3205)
(3060)
(2927)
学科
(25928)
(24523)
企业(24523)
管理(24015)
(20497)
经济(20485)
技术(14503)
技术管理(11458)
方法(8734)
理论(8198)
中国(8015)
业经(7855)
教育(6852)
数学(5843)
数学方法(5768)
教学(5666)
(5412)
产业(5338)
(4950)
研究(4919)
地方(4738)
(4630)
(4170)
(4119)
贸易(4111)
(4083)
(4007)
(3999)
学法(3941)
教学法(3941)
机构
学院(91203)
大学(88319)
管理(37253)
(34617)
经济(33874)
理学(32303)
理学院(31969)
管理学(31533)
管理学院(31341)
研究(27453)
中国(18788)
(18033)
科学(16131)
(15007)
(14159)
(13495)
师范(13387)
技术(12637)
(12399)
中心(12253)
(11773)
业大(11541)
财经(11329)
研究所(11315)
北京(11042)
(10780)
职业(10645)
商学(10592)
(10495)
商学院(10485)
基金
项目(63731)
科学(51593)
研究(51416)
基金(43517)
(37060)
国家(36663)
科学基金(32704)
社会(32340)
社会科(30708)
社会科学(30705)
(28673)
教育(25538)
基金项目(23346)
(22878)
编号(21328)
(20675)
自然(19583)
自然科(19248)
自然科学(19245)
自然科学基金(18941)
创新(18016)
成果(16931)
课题(16068)
资助(15640)
重点(14843)
(14550)
(14461)
规划(13612)
项目编号(13485)
(13428)
期刊
(37552)
经济(37552)
研究(27204)
中国(24183)
教育(21934)
管理(18031)
科学(11624)
技术(11578)
学报(11283)
(10885)
(9577)
大学(9242)
学学(8287)
科技(8264)
职业(7120)
业经(6927)
农业(6810)
(6421)
论坛(6421)
技术经济(5764)
经济研究(5617)
(5603)
金融(5603)
财经(5574)
图书(5362)
(5146)
(5037)
问题(4458)
(4457)
技术教育(4444)
共检索到137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武升  肖庆顺  
文化是人的创造力发展与发挥的结果,是人的创造力产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总和。文化一旦形成,就成为人的创造力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文化之所以是创造力之源,在于蕴含其中的创造"基因"。文化转化为个人创造力须经历对多样文化的接触交流、理解认同、融合建构等过程。作为创造力之源的文化,其独有的特征是先进性、多样性、开放性和自由性。作为人才培养的专门机构,学校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就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芸  
创造力是思想的能力和行动的能力的结合,是探索精神和发明欲望的成果,因而创造力的激发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表明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该特别重视学习素质、思维能力、创新人格、问题意识以及科学素质与文化素养的培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洪滨  
创造性的教育有其自身特征,学校教育存在局限性,少儿图书馆独具优势。本文提出了少儿馆如何从青少年与家长两方面入手进行少儿创造力培养的策略。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石杨云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就要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儿童有机会用双手去创造。幼儿陶艺活动是指幼儿以陶泥为材料,用手及简单的工具塑造立体形象的一种艺术活动形式。幼儿对天然无毒的陶泥情有独钟,在陶艺活动中,幼儿可以尽情感受泥性的柔软和成型的随意。陶艺活动不仅可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于诺  
本文通过一份调查报告分析了全国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的社会现状 ,并就图书馆如何为培养少年儿童的创造力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提出了几点看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宋广文  刘兴民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摒弃了传统教育中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不利因素 ,其实质是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凡问题解决都需要复杂的心理过程和一定的创造力 ,因此 ,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培植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创造力的生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谢明初  王尚志  
创造力是推动数学发展的源动力。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正成为评价数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基础数学教育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绩,但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力却面临挑战。本文通过比较数学创造过程与数学学习过程,分析学生数学创造力的特征;以数学教育价值观、数学教育目标,数学学习环境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力,并提出数学创造力进一步研究有价值的课题。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晓燕  周文斌  
以教师为中心的接受性教学结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教学结构是现行的两类教学结构。本文从创造力培养的角度分别对这两类教学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两类教学结构对创造力培养各有优势和不足,且两者之间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并进而提出了应该建立这两类教学结构相整合的网络教学结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景焕  赵承福   李冬梅  
作者用有条件筛选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了2002年山东省第六届创造教育年会参与交流的小学教师的论文100篇,用内容分析法对它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创造力的构成要素、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方法、培养创造力的环境条件。教师对以上三方面的认识有如下特点:教师基本认同创造力是认知和人格的统一,但在认知因素中多强调创造性思维,相对忽视其他认知因素;教师多运用教师中心的教学方法,倾向于支持学生独立学习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比较重视创设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教学心理环境。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培训中应注意:全面、科学地认识创造力;运用并实施创造性教学,实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立新  
高职教育是以高端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根本目标,是否具备创造力,是衡量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实现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基于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来实施教育教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华杰  崔岐恩  
当前我国的教育中存在多种影响创造力生成的阻滞因素,对这些因素的反思主要可以从教育价值观中的效率至上论、教育过程中的封闭化教学设计、教育评价中的区分性考试三个层面展开。学校教育走出创造力缺失困境的前提是对创造力阻滞因素及其后果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进  
从创造力培养的角度来看,德国大学教育的日常文化中有一系列有助于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学实践,如大学教育对创造力培养的重视、对学生独立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大学教学和组织安排的个性化取向。不过,与其说这些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开展的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或"方案",倒不如说它们是一种对行为主体而言因习以为常而"日用而不觉"的日常文化实践。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创新能力培养只有在成为日常文化而被明晰意识所"遗忘"时,创新能力培养才算是真正告别了"谈论"的层面而成为现实。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春梅  王艳霞  
认为创造力的主要成分包含了知识基础、能力和以动机为主的人格特质。指出就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培养而言,有效教学是创造力培养的基本前提。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创造力的培养:追求高阶教学目标;关注前沿与方法;激发内在动机,促进主动学习;在学业评价中提出创造力的任务标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莉  
如今企业对人才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创造力的内涵、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树立科学创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创设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校园环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雨欣  
创造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才创造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校而言,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在行业的创新能力是检验高校办学成败的关键。然而,当前许多高校对于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培养模式。因此积极建设并完善基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