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3)
2023(10469)
2022(9277)
2021(9142)
2020(7367)
2019(17398)
2018(17610)
2017(32454)
2016(18758)
2015(21302)
2014(21610)
2013(20681)
2012(18973)
2011(17054)
2010(17114)
2009(15040)
2008(14449)
2007(12463)
2006(10872)
2005(9438)
作者
(51724)
(42533)
(42269)
(40427)
(27215)
(20529)
(19322)
(16942)
(16430)
(15194)
(14821)
(14173)
(13450)
(13406)
(13345)
(13151)
(12927)
(12742)
(12134)
(12025)
(10686)
(10602)
(10109)
(9720)
(9638)
(9576)
(9438)
(9370)
(8493)
(8455)
学科
(63453)
经济(63380)
管理(46820)
(43301)
(36270)
企业(36270)
方法(31312)
数学(26987)
数学方法(26643)
教育(22577)
中国(21579)
(17561)
(16661)
(15503)
理论(15153)
业经(13814)
地方(13356)
技术(11637)
(11239)
贸易(11234)
(11209)
(11184)
农业(11010)
(10895)
环境(10137)
教学(9661)
(9656)
财务(9598)
财务管理(9583)
(9326)
机构
大学(258108)
学院(251493)
管理(97910)
(88831)
经济(86409)
研究(86066)
理学(85626)
理学院(84546)
管理学(82957)
管理学院(82484)
(56871)
中国(56083)
科学(54887)
(43467)
师范(43169)
(43134)
研究所(39747)
(39406)
中心(37652)
业大(37579)
(37227)
教育(36890)
北京(36759)
(36539)
师范大学(35588)
财经(32288)
(31390)
技术(30406)
(29772)
(29407)
基金
项目(176310)
科学(139138)
研究(134646)
基金(124319)
(107540)
国家(106517)
科学基金(90854)
社会(80446)
社会科(75869)
社会科学(75848)
(69978)
教育(68463)
基金项目(66576)
(60957)
自然(59284)
自然科(57862)
自然科学(57849)
编号(57659)
自然科学基金(56767)
资助(50884)
成果(48775)
课题(42103)
重点(40403)
(40125)
(38012)
(36630)
项目编号(35497)
教育部(34769)
(34130)
创新(33778)
期刊
(94396)
经济(94396)
研究(80491)
教育(59475)
中国(53681)
学报(39156)
科学(35855)
管理(33337)
(32547)
大学(30182)
(27553)
学学(26745)
技术(24889)
农业(23604)
(15683)
金融(15683)
图书(15285)
业经(14917)
财经(14514)
职业(14102)
经济研究(13950)
理论(12396)
科技(12245)
(12211)
(11911)
问题(11796)
实践(11692)
(11692)
(11501)
(11453)
共检索到362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崔永军  陈艳慧  梁雪萍  
研究生论文的完成是一个以时间为序列的过程,它不仅有选题的过程,开题的准备,调研的辛苦,写作的艰辛,有劳动与汗水的付出,也会有成功后的喜悦与幸福,当然也免不了问题、挫折与错误。如此种种与人生的幼年、青少年、中老年成长过程很相似。在研究生论文与人生的比较中既达到了"教书"的目的,又实现了"育人"的效果。试图通过这种比较,尝试在研究生教育的论文环节中,让学生懂得什么是人生的大格局。希望能给正在读研究生的学生们和指导研究生的教师一些帮助或启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滕矢初  
关键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孔祥东  
今天能来到上图和大家用语言、用音乐来交流,我感到万分荣幸,感谢上图给了我这个机会。短短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我通过学习钢琴,经历了从一个普通的音乐专业学生,然后去美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祁祥  
9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仪式。作为抗战老兵的后代,我从内心深处感到,我是替我父亲这位1938年12岁时参军、现在重病在床的老兵去参加阅兵的。所以,在阅兵前后的那些日子里,我心情格外激动,很为父亲这一辈人感到骄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全华  
人生幸福不是教育的目的,因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是教育活动所刻意追求的;人生幸福也不应是教育的目的,因为以人生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会弱化教育的目的性动力,会使教育活动缺乏应有的秩序,甚至会使教育活动无法进行,会潜在地排斥社会的要求,会导致价值强加的后果。但教育目的的实现与人生幸福相互影响、互为条件,这体现为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幸福这一人生目的的核心性目标,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人生幸福的条件,人生幸福是检验教育是否获得平衡和调和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赖红清  曹宗平  唐甜  
我国经济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个体在参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自身作为家庭成员的身份,重视人生存发展的家庭保障,才能真正达到发展为了人民的终极目的。女性作为拥有延续人类生命能力的特殊群体,在家庭成员的生存与发展保障中占据重要地位和发挥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女性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必须妥善解决女性就业问题。在当今女性就业环境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对于女性就业发展的保障制度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并在实践中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治理。唯有如此,才能逐步解决女性就业难的问题,从而有效推进人生存发展的家庭保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赖红清  曹宗平  唐甜  
我国经济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个体在参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自身作为家庭成员的身份,重视人生存发展的家庭保障,才能真正达到发展为了人民的终极目的。女性作为拥有延续人类生命能力的特殊群体,在家庭成员的生存与发展保障中占据重要地位和发挥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女性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必须妥善解决女性就业问题。在当今女性就业环境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对于女性就业发展的保障制度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并在实践中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治理。唯有如此,才能逐步解决女性就业难的问题,从而有效推进人生存发展的家庭保障。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于述胜  
生于晚清而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教育学家舒新城,是带着新、旧教育经验的矛盾冲突走上学术之路的。对于传统教育方式的留恋,使他对道尔顿制一见钟情;又是道尔顿制的语言,使他为那种情感找到了现代性的学术表达。舒新城的道尔顿制研究,是在传统与现代、情感与理智、中国与西方的张力关系中展开的,不能归结为简单的西化行为。尽管在表面看来,五四前后盛行的包括道尔顿制在内的很多新教育试验,具有中国新教育最西化的形式。
[期刊] 求索  [作者] 江畅  
人的生命过程包括作为人整个生命现实过程的人生、作为个体综合规定性的人格,以及现实化为人格的人性这三个由表及里的层次。人性是"自为个体"的人的本然本质,是人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共享本质和独特本质的有机统一,是人谋求生活得更好的本性的体现。人格是一个人的内在标志,是人性的现实化,也是人性与人生之间的枢纽,经过这一枢纽,人性得以体现的人生才有可能变得丰富而深沉、优美而崇高。同时人格需要发挥出来才能成为见之于外的活生生的外显生活。人性的人格化是人的第一个层次的自我实现,人格的人生化则是人的第二个层次的自我实现。人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超越自我,这是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欧阳康  赵贝斯特  张梦  
"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慕课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的技术优势,秉持以哲学思维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具有问题意识与对话意识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是信息时代哲学教育教学创新的有益尝试。信息时代哲学教育教学创新应吸收新兴科技与教育教学模式的优长,充分遵循哲学学科特征,全面把握哲学教育的功能与使命,自觉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哲学教育教学过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兰格威尔德、范梅南等两代教育学者的现象学转向仅在方法层面借鉴胡塞尔的现象学,忽视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本身乃是一种旨在拯救现实人生危机的人生教育学。但胡塞尔过于依赖思想史和康德理性主义,使得他的人生教育学其实未能深入现实人生。其弟子海德格尔另辟存在主义,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不过,海氏的存在主义人生教育学同样需要进一步优化,优化路径是到文学、电影领域寻找意义更丰富、表达更生动的人生教育文本。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长玉  左美云  
知识持续性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组织内不同代员工间的垂直型知识转移是实现知识持续性的关键。因而研究组织中年长员工(俗称老员工)参与代际知识转移的意愿变得很有意义。文章从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视角分析了人生意义的两个子构念(人生意义的追寻,人生意义的存在)与处在不同人生发展阶段(成年中期阶段,成年后期阶段)年长员工的代际知识转移意愿关系的差异。采用Smart PLS2.0对收集到的121份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人生意义的存在"与成年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员工的代际知识转移意愿都显著正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长玉  左美云  
知识持续性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组织内不同代员工间的垂直型知识转移是实现知识持续性的关键。因而研究组织中年长员工(俗称老员工)参与代际知识转移的意愿变得很有意义。文章从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视角分析了人生意义的两个子构念(人生意义的追寻,人生意义的存在)与处在不同人生发展阶段(成年中期阶段,成年后期阶段)年长员工的代际知识转移意愿关系的差异。采用Smart PLS2.0对收集到的121份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人生意义的存在"与成年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员工的代际知识转移意愿都显著正相关,但与成年后期阶段员工的代际知识转移意愿相关性更强;"人生意义的追寻"与成年后期阶段员工的代际知识转移意愿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但与成年中期阶段员工的代际知识转移意愿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现有代际知识转移的研究内容,并拓展传承理论内涵;同时还能够为组织知识的代际传承工作提供实践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