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32)
2023(3790)
2022(2995)
2021(3149)
2020(2510)
2019(6010)
2018(6165)
2017(9370)
2016(6732)
2015(7806)
2014(8074)
2013(7350)
2012(6661)
2011(6236)
2010(6703)
2009(6155)
2008(6505)
2007(6374)
2006(6043)
2005(5739)
作者
(16487)
(13447)
(13272)
(12871)
(8731)
(6360)
(6328)
(5370)
(5173)
(5169)
(4695)
(4577)
(4558)
(4411)
(4229)
(4225)
(4194)
(4048)
(4046)
(3967)
(3726)
(3433)
(3366)
(3222)
(3221)
(3197)
(3016)
(2921)
(2745)
(2708)
学科
管理(24320)
教育(19220)
(17221)
(17164)
企业(17164)
(12829)
经济(12815)
中国(10946)
理论(9396)
(8610)
教学(6581)
(6357)
(6105)
财务(6080)
财务管理(6063)
企业财务(5723)
(5336)
(4904)
方法(4818)
学校(4227)
业经(4106)
(4033)
(4028)
(3902)
银行(3901)
经营(3876)
研究(3792)
(3776)
人事(3631)
人事管理(3630)
机构
大学(90818)
学院(84351)
研究(29754)
教育(27858)
管理(27449)
(23130)
师范(23074)
(22173)
(22105)
经济(21095)
理学(20460)
理学院(20072)
管理学(19715)
中国(19474)
管理学院(19462)
师范大学(18972)
(17064)
科学(16522)
(16210)
北京(15253)
(15000)
职业(14005)
(13617)
技术(13230)
研究所(13142)
中心(12906)
财经(11031)
教育学(10862)
(10202)
(9794)
基金
项目(40968)
研究(39734)
科学(32931)
教育(27691)
基金(24701)
社会(20947)
成果(20485)
编号(19794)
(19646)
社会科(19404)
社会科学(19397)
国家(19272)
课题(17597)
(17233)
(16748)
科学基金(15800)
(15466)
规划(12436)
项目编号(12192)
基金项目(11752)
(11526)
研究成果(11203)
(11179)
(10948)
重点(10625)
(10591)
(10553)
阶段(10533)
教育部(10275)
资助(10041)
期刊
教育(48658)
研究(39811)
(33971)
经济(33971)
中国(31455)
(16740)
管理(13930)
技术(12574)
职业(11652)
学报(10403)
大学(9488)
科学(9484)
(7872)
金融(7872)
技术教育(7483)
职业技术(7483)
职业技术教育(7483)
财经(7168)
图书(6856)
学学(6746)
(6574)
论坛(6574)
(6391)
(6290)
(6021)
高等(5741)
成人(5423)
成人教育(5423)
会计(5312)
书馆(5293)
共检索到159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绵涛  
教育管理现象何以可能这一论题包含教育管理现象存在何以可能、认识何以可能和改革何以可能三个方面,涉及到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领域的哲学问题。其中,教育管理现象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前提,认识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核心,改革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目的。教育管理现象的存在成为可能是由人的对象化活动决定的;教育管理现象的认识成为可能,就要克服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弊端;教育管理现象的改革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教育管理现象本身是运动变化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就是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明海  
康德从其唯心主义先验论出发论述了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问题 ,从而为其教育思想体系 ,也为德国教育学理论体系奠定了根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在"认识何以可能"问题的回答上,可以获得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契合点。现象学解决这一问题的独特方式,提供了现象学与教育学结合的启示。在这里,现象学与教育学有着不同的面向,却遵循着同一个明见性的要求——直接的直观。打开"括号"里的知识,使它们引起学生直接、原初觉察的意识状态的获得,让人类文明向学生意识敞开,是现象学教育学可以探讨的选择。现象学教育学由此展开教育发生的维度,使学校、课堂、教与学的一切回到教育本身,还原其引起教育发生的真实形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衡  
目前,教育智库受到高度重视,但机构的建立并不等同于功能的发挥,教育智库的作用也并不必然具有积极意义。错误的预设、角色选择困境等可能构成教育智库作用发挥的障碍,对此进行分析,有助于全面认识教育智库的作用,促进其更好地发挥功效。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吴遵民  陈玉明  
2012至2013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云南等5所广播电视大学相继正式挂牌为开放大学。由于电大转型为开放大学需经教育部批准,加之教育资源有限,教育对象锐减,上述转型是否成功,目前还难有定论。在此情况下,部分省市电大利用自身教育资源及平台的优势,研究并投入社区教育,这一发展趋势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电大当前面临的生源困境,还可以在部分省市政府尚未着手的社区教育领域进行新的"拾遗补缺"的尝试,从而使电大重振雄风,重拾新的办学增长点,这不吝说不是一个很好的转型与创新的机会。本文就电大转型发展社区教育何以可能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旭光  
在当代人的审美活动中,感官的鉴赏活动是普遍的现象,感官之所以能够鉴赏,是因为感官认识在感官的锐化与智化的过程中具有了一种普遍性和反思性。感官愉悦一方面是功利性的快适,另一方面,由于感官感知到了对象存在的深度,把握到其中包含着的意味,从而获得了合目的性的愉悦,这种感觉是非功利性的,是自由的感觉,是有深度的感觉,而这种愉悦因此体现出审美性。这种感觉叫作"审美感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邓达  田龙菊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在教育中的体现,是促进教育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学校场域里存在诸多教育不公,对此进行揭示和批判是创造良好教育的前提性条件。学校场域里教育公正得以实现的可能方式在于促进教育中的制度公正、营造宽容的氛围、使教师转变为教育设计师角色和走向师生幸福关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卢洁莹  
现代性伦理基础是人之自由,这是一种立场和态度。学校教育现代性与国家现代性密切关联。世俗学校教育现代性之目标即通过"探究"不断验证知识以发展每个人之理性。只有当学校教育与宗教分离,成为世俗之学校教育,社会底层人之学校"职业教育"和上流社会"精英"之学校"教育"融为一体,学校职业教育现代性才有可能。学校教育现代性之障碍是人类自身假设之系列制度设计原则。杜威教育哲学理论以及欧美现代国家之学校教育实践已证明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翠萍  范国睿  
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试行和有效实践,需要在理论上对教育服务何以可"购买"、政府何以要"购买"、政府在何处"购买"以及如何购买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形成科学的认识与判断,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所需的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为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实践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美凤  李艺  
当前多元视角的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着技术视角的缺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对话难的局面。从人文主义的技术视角来看,教育与技术具有内在一致的品性,且二者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实现"一体两面"的辩证统一。这为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分工与对话提供了可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臧晓晴  
人们为什么要进行交换?就是为了将各自持有的对自己无用或效用较小的但对他人有用或效用较大的商品通过交换以更好地满足互相的需要。因此,商品的价值是其效用互相满足各人需要程度的度量,价值量是由双方交换时互相需要的满足程度决定的。由于不同的人的需要程度不同,价值尺度就相应地不同,同一件商品对不同的人的价值量就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时空中的需要程度不同,价值尺度也相应地不同,同一件商品对同一个人的价值量也是变化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为:商品的价值量与各人交换时的互相需要程度成正比,或与互相需要的满足程度成反比。正是各人价值尺度的相对不同,互相才从交换中获得了互利的不等价的更大的价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堃  杜若  黄文龙  
社区教育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发展中面临着资金筹措渠道单一,资源供给贫乏和工作者队伍建设弱化三大难题。社会创业作为一种介乎于商业创业和志愿服务的新型创业模式,在产品供给、队伍结构、资源整合、对外协作等方面独树一帜,是一种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社会创业通过机会识别—机会开发—机会实现的基本逻辑实现与社区教育的融合,为破解社区教育发展难题提供新的思想资源和行动模式。为实现两者可持续的深度融合,社会创业者仍需要处理好资源和能力、公益和市场、独立和依附的关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运兵   贾旻  
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是实现公平优质职业教育、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和实践路径。既坚持人文主义与共同利益取向、尊重个体发展、服务经济社会,也强调教育的优质、高效与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既有终身教育理论、教育生态理论及政策工具理论的支持,也有基于不同视角开展的实践探索为其提供经验证据;需要系统思维、跨界思维、结构思维及设计思维的支持。因此,需要以教育时空延伸为基础,做好共同体建设的框架设计,建立健全发展机制及保障措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鹏  杨兆山  
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目前学界的观点主要为教育事实观、教育现象及其规律观、教育现象观以及教育问题观四类。梳理四类教育学对象观的基本观点,由于各自对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教育现象等概念理解的模糊化和随意性,致使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陷入似是而非之地。剖析各派之局限性,可推论":教育现象"作为教育学研究对象具有合理性。因为教育现象体现了教育学的学科独特性,教育现象具有高度概括性,教育现象体现出了研究话题的公共性,只有研究教育现象才能揭示教育规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培峰  
对残疾儿童少年社会存在的追问是回答特殊教育何以可能的重要命题。存在主义为特殊教育存在与发展奠定了极富活力的认识论基础。残疾儿童少年作为"能动"与"受动"、"自然人"与"文化人"统一的社会存在,自我与社会的矛盾、"能动"与"受动"的矛盾、文化补偿和缺陷补偿的矛盾以及文化世界的矛盾冲突,构成了特殊教育存在与发展内在动力与活力系统的要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