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49)
- 2023(4796)
- 2022(3832)
- 2021(3867)
- 2020(3046)
- 2019(6959)
- 2018(6986)
- 2017(11643)
- 2016(7674)
- 2015(8361)
- 2014(8708)
- 2013(7762)
- 2012(7269)
- 2011(6855)
- 2010(7093)
- 2009(6231)
- 2008(6301)
- 2007(5897)
- 2006(5261)
- 2005(4976)
- 学科
- 济(19799)
- 经济(19774)
- 教育(19254)
- 管理(15402)
- 业(14709)
- 中国(12425)
- 企(12203)
- 企业(12203)
- 理论(9043)
- 学(8968)
- 方法(8838)
- 数学(7091)
- 数学方法(6948)
- 财(6661)
- 教学(6447)
- 技术(5137)
- 农(5057)
- 制(4947)
- 发(4594)
- 业经(4181)
- 发展(4132)
- 银(4130)
- 银行(4124)
- 融(4090)
- 金融(4089)
- 务(4035)
- 财务(4023)
- 财务管理(4013)
- 展(4009)
- 行(3953)
- 机构
- 大学(107943)
- 学院(101269)
- 研究(39403)
- 济(31272)
- 经济(30310)
- 教育(28920)
- 管理(28532)
- 范(25469)
- 师范(25337)
- 京(24392)
- 理学(24144)
- 科学(23866)
- 理学院(23678)
- 管理学(23038)
- 管理学院(22791)
- 中国(22181)
- 师范大学(20994)
- 所(20321)
- 研究所(18543)
- 财(17406)
- 江(17148)
- 北京(16197)
- 中心(15924)
- 农(14951)
- 技术(14558)
- 财经(13840)
- 院(13721)
- 州(13690)
- 职业(13056)
- 业大(13033)
- 基金
- 项目(61890)
- 研究(51101)
- 科学(50075)
- 基金(42001)
- 家(36613)
- 国家(36146)
- 教育(32629)
- 社会(29973)
- 科学基金(29604)
- 社会科(28113)
- 社会科学(28104)
- 省(25030)
- 划(23853)
- 编号(22349)
- 成果(21985)
- 基金项目(20872)
- 课题(19586)
- 自然(17775)
- 自然科(17392)
- 自然科学(17386)
- 自然科学基金(17096)
- 资助(16978)
- 年(16578)
- 性(16206)
- 部(15876)
- 重点(15865)
- 规划(14731)
- 教育部(14273)
- 发(14021)
- 项目编号(13575)
共检索到163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旭东 花文凤
教学现象中蕴含着教学的本质,准确地解释教学现象、解决疑难是教学论的基本功能。教学的情境性和生成性决定了教学论是直面教学实践的学科,它生成于疑难教学情境中。以往的教学论研究祛时间性、祛情境性,把教学现场仅仅作为获取数据和资料的对象,带来了理论脱离实践的后果。教学论不能以知识为目的,教学论研究者是以行动为策略解决教学问题者。因此,行动的教学论研究者是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具有强大的实践能力,其学术人格是宽容而不是偏激批判的,有能力通过行动挖掘并彰显教学的内在特质。
关键词:
教学论 教学论研究者 行动 教学实践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夏林清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以改进现况为旨趣的研究取向,在心理、教育、社工、咨询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教育的行动研究是指向人的成长、教育改进、社会改进的研究。2004年以来,海峡两岸在北京、台北、贵阳等地举办了四届行动研究研讨会,推动行动研究在教育等领域的发展。教育的行动研究在理论和实践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赵斌 王琳琳
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经历了三个明显的转变:排斥与隔离、慈善救济、注重潜能发展。特殊教育由此呈现出从有限关注到人文关怀和行动支持的发展特点。继党的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后,十八大报告提出"支持特殊教育",以实际行动支持特殊教育成为发展特殊教育的主题,这是国家对特殊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规划。这一规划预示了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从人文关怀到行动支持的内涵式发展走向。弘扬人道主义情怀,制定《特殊教育法》,明确政策倾斜,构筑特殊教育"四位一体"支持网络是落实"支持特殊教育"的有效途径和保证。
关键词:
特殊教育 人文关怀 行动支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震 张京毅
本文介绍了行动学习的涵义和理论支持,分析了行动学习对成人教育的优势,并以成人函授教育为例介绍了行动学习的构成要素和实施过程,得出行动学习能够真正提高成人教育效果的结论。
关键词:
行动学习 成人教育 函授学习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和震 王羽菲
行动导向作为重要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方面发挥着关键的指导作用。基于行动导向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立场,职业教育教学行动论澄明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行动论认为,职业教育教学目标靶向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教学本质是行动,教学过程是遵循“任务-行动”范式的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过程。职业教育教学行动论在内涵上表现为实践性、生成性、关联性和完整性的内在规定性,并面向职业教育教学实践围绕“知情意行”的行动整合、融合共生的立体网络、完整行动下的能力传承以及工作过程知识的合法性确认对教学认识、教学关系、教学职能与教学知识作出了新的诠释,从而助推完成职业教育教学论的类型定位与现实转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太平 黄岚
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行为方式、情感、习俗和思维方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凝聚民族全体成员心灵的纽带,是各民族交流和发展的源泉,是民族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思想源泉。民族性的重要表现是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危机最根本的是文化危机。教育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独特的价值,被视为实现国家目的的重要工具;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发挥教育的民族国家认同功能和文化认同功能,培养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坚守教育的民族性,是指在制定教育方针、教育目的设定、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组织、社会舆论营造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中要始终突出民族性,弘扬民族精神。
关键词:
民族性 民族文化 教育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菲尔·卡尔斯贝肯 任玥
批判的质性研究方法论作为当代西方质性研究方法论中的一支,结合了一般质性研究方法论与批判理论的特点,既关注社会中作为行动者的个人及其解放,同时又为以此为对象的研究者提供一套可操作的研究方法理论。批判的质性研究方法理论认为,人在受到压抑或被异化后,总有寻求突破与解放的要求,而现实的行动条件却制约着这种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行动者完全没有获得解放的可能。除了对个人难以控制的行动条件进行大规模的社会变革外,每一位行动者还可以通过反思自身的行动取向,突破经由文化施加的限制获得一定意义上的解放。文化结构与行动意义正是该研究方法论为研究行动取向而建构的两个重要概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教育不只是有用的,教育也是无用的,教育的无用不只是无用之用,也是真的无用。教育的有用性与无用性绝非对立而是相对独立存在,不能以前者遮蔽后者。有用性主要指教育可对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无论人还是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结果经常是可逆的。有用性主要体现为教育过程中人的知识增长与技能提升,相比之下,教育对成人或实现卓越的作用具有不确定性,有成功案例亦不可复制。有用性主要反映接受了教育的人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强调可见功绩,但接受了教育的人在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不能简单等同教育的作用。与改造世界相比,教育的精神性及其之于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更能凸显教育的本体价值。
关键词:
教育 学校教育 有用性 无用性 功利主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宋秋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荀渊 曹荭蕾
作为教师教育综合化的形式之一,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最终指向应是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健全综合性大学优势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专业的衔接机制,加快构建"本-硕"、"本-硕-博"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同时强化综合性大学与师范院校之间的联动作用,以实现教师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丹
高校开展的行动研究是教师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采取的一种研究范式,其基本路径可归纳为"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螺旋式上升循环探究。在高等教育师资队伍中开展行动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增进对课程教学、学生教育等方面问题的反思,从而更好地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促进教学互长。
关键词:
行动研究 教学互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旭东
教育是探究性的社会活动,"必然无知"驱动着教育行动,使其有了多种发展可能。通过探究教育活动的"必然无知"不仅可以更好地揭示教育行动的逻辑,也是实现教育理论创新的需要。教育行动是沿着自身的实践逻辑展开的,充分揭示默会知识之于行动的价值是重构教育理论的必要条件。为此,教育理论要具有情境适应性,能够准确地揭示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并深度介入教育实践;教育理论要植根于坚实的民族文化传统,创新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和方式,回归教育原点讨论问题;要用符合自身学科立场的思想方法去审视教育理论,追求教育理论自身的品格和特性,始终把人作为关注的焦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英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撰文提出,网络上对教育公平如潮的抨击,各种媒体有关教育公平的专访,使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悖论:随着教育的发展,我们离教育公平似乎越来越远。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各种批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