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94)
2023(3142)
2022(2442)
2021(2603)
2020(2019)
2019(4627)
2018(4700)
2017(6886)
2016(5104)
2015(5784)
2014(6019)
2013(5163)
2012(4927)
2011(4815)
2010(5225)
2009(4707)
2008(4733)
2007(4558)
2006(4304)
2005(4163)
作者
(12459)
(10337)
(10016)
(9990)
(6591)
(5023)
(4791)
(4322)
(3870)
(3810)
(3530)
(3517)
(3482)
(3448)
(3326)
(3280)
(3125)
(3121)
(3097)
(3047)
(3045)
(2664)
(2591)
(2453)
(2423)
(2411)
(2386)
(2299)
(2125)
(2113)
学科
教育(19152)
(11966)
经济(11958)
中国(10800)
(9695)
理论(8663)
管理(7493)
教学(6421)
(5268)
(4628)
企业(4628)
(4136)
思想(3898)
发展(3891)
研究(3779)
(3767)
政治(3707)
(3494)
经济学(3447)
高等(3278)
改革(3238)
学法(3152)
教学法(3152)
思想政治(3103)
政治教育(3103)
治教(3103)
德育(3081)
方法(3031)
学校(2898)
(2858)
机构
大学(75267)
学院(67702)
研究(28230)
教育(27431)
(22157)
师范(22089)
师范大学(18365)
(18168)
(18024)
经济(17462)
科学(16193)
管理(15502)
(14411)
中国(14102)
研究所(12987)
(12717)
北京(12673)
理学(12081)
理学院(11775)
职业(11725)
管理学(11389)
技术(11274)
管理学院(11213)
教育学(10678)
中心(10620)
(10620)
(10000)
(9489)
财经(8121)
职业技术(8029)
基金
项目(34346)
研究(34142)
科学(27742)
教育(24901)
基金(20272)
成果(18316)
社会(18296)
编号(17026)
社会科(16813)
社会科学(16809)
(16476)
国家(16140)
课题(15642)
(14597)
(14504)
(13856)
科学基金(12377)
规划(11020)
项目编号(10263)
(10009)
(9981)
研究成果(9693)
重点(9559)
(9537)
(9252)
(9213)
阶段(9193)
基金项目(9079)
(9069)
教育部(8937)
期刊
教育(47316)
研究(34902)
(24535)
经济(24535)
中国(24302)
职业(11137)
学报(10813)
技术(9741)
大学(9203)
(9156)
科学(8274)
技术教育(7204)
职业技术(7204)
职业技术教育(7204)
学学(6545)
图书(6150)
(5944)
(5838)
论坛(5838)
财经(5823)
管理(5569)
高等(5435)
(5138)
成人(5028)
成人教育(5028)
书馆(4824)
图书馆(4824)
高等教育(4748)
(4710)
发展(3971)
共检索到121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肖川  
在已往的教育理论研究中,学者们对教育的社会基础(包括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科学技术基础)、哲学基础和心理基础已有不少研究成果,①但学者们对教育的人类学基础却鲜有论及。其实,人类学的一些研究成果揭示出的人的本性和潜能,对于我们坚定教育信念有着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  
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创业教育诸概念的异同 ,揭示了创新教育的理念 ,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创新教育的特性及其哲学、人类学基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明新  王作造  
王夫之是中国明清之际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社会的大变革给王夫之思想烙下了深刻的批判印记,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自勉,对民族兴衰之命运展开了深刻的思考。政治斗争失败之后,王夫之辗转到学术领域,从此开始了40多年的教书著述生涯。他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关于教育的作用。笔者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从民族发展、教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教学论等方面对王夫之民族教育思想进行解读,有助于更全面系统地理解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爱芹  
在人类学视角中,情境学习理论有其本身的特征和核心要素,实践共同体是知识的载体,学习则是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来实现的,整个学习过程则被理解为文化的吸收与融入,最终实现在共同体中身份的转变。根据这一理论,职业教育应该建构情境,以活动为载体来传授知识,在对时间情境的参与中进行学习,而教师则是能力发展的引导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远  
人类学范式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重要选择,在方法论意义上与书斋—宏大理论范式形成对比。在内涵特征上,人类学范式以"他者眼光"与"推他及己"为核心,从"田野"出发衍生出作为方法的多种形态。但面对教育研究的复杂性与发展性,人类学范式显露出一定局限,应从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人类学范式的宏观修正;传统"田野"反思及其"方位感"与"历史感"重构;田野工作中"专业"与"非专业"的意义整合;发展"关系个案研究"与微观分析;追求"大实证主义"范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崔英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朝汉双语教育面临着各种挑战。东北三省散居区26所朝鲜族中小学的实地调查显示,目前散居区朝汉双语教育继续稳步发展,"民汉兼通"的双语教育目标逐渐向"双语双文化"教育目标深入。因此,立足于社会变迁和民族文化生态环境,才能客观地分析和解读新时期朝汉双语教育的特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井祥贵  
人类学之于教育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其人观为教育研究提供了逻辑起点;其文化观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审视角度;其基于实地调查的研究方式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但人类学视角的教育研究也存在"他者声音"的信效度不高、研究结论的普适性不强及研究成果存在"去理论化"倾向等问题。需用审视的眼光、批判的态度分析其效用与限度,以促进我国教育研究良性发展。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克里斯托弗·乌尔夫  李明明  
继以现象学、整体化和哲学为导向的教育人类学之后,在过去几十年里,以教育—历史为导向的人类学也日益兴起。它从对迄今为止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批判出发,突出强调其研究的双重历史性,同时也不忘对人类学的批判。属于历史教育人类学的重点研究范围的有:身体与感知、代际与性别、时间与空间。对其发展来说,历史与心态、文化性与跨文化性、跨学科性与跨国性这三个任务和研究领域极为重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复新  瞿葆奎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性边缘学科 ,虽具有悠久的思想渊源 ,但在教育科学知识的分类中 ,仍属年轻学科。代表这门学科的名称的形式之多、由来之久、演变之广 ,是教育科学其他分支学科中不多见的。学科的源起是“多元的”,我们可以把教育人类学的源起与发展宏观地划分为观念教育人类学时期和实体教育人类学时期。对于它的学科地位 ,国际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 ,可称之为“学科独立论”和“学科非独立论”。教育人类学是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科学知识相互渗透与相互分化的产物 ,作为一个新的知识门类 ,它是以哲学、教育学和人类学的理论为基础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田松  
STS (科学技术元勘)是一个跨学科领域,分解看是一个学科群,包括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概言之,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文化研究。中国的STS是从自然辩证法转型而来的,很多学者供职于哲学系。STS领域承继了西方哲学的某些气质,追求普遍性、绝对性、确定性,追求终极原因甚至唯一真理。现在的人类学则以文化相对主义为前提,可以消解STS中的这些观念。在STS的学术史上,有些学者也曾受到人类学的影响,并采用了人类学的方法,如SSK和科学实践哲学。然而,在STS尤其是科学哲学的学术范式中,普遍以文本为重中之重,忽视社会现实,更不关心个体的生命体验。人类学则以田野为基本方法,以田野为学术之基础。STS需要面对社会现实,可以从人类学中汲取观念和方法上的营养。博物学是STS领域的新范式,博物学与人类学在方法、理念和对象上,都存在交集。学科交汇是大势所趋,人类学与STS可以共生,相互建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空间人类学作为一个科学领域,它的研究历史还不长,“空间人类学”的综合性在于用定性的宗旨构成空间的方法和它固有的融于多学科的空间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学金  
教育人类学有三种研究取向:一是从思辨的、形而上的角度阐释人与教育的问题,具有强烈的哲学思辨色彩;二是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研究教育问题,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性质;三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教育,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教育人类学的发展不仅与各国"人类学"的传统有关,还与各国"民族-国家"的构建紧密相连。可以说,"教育人类学"的内涵是一个多线的、动态的历史构建过程。不同国家的教育人类学形成了不同的传统与特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冯增俊  
发展中国的教育人类学,其学科主题必然聚焦在中国教育的现代问题上。应在综合吸收国外各流派研究优势的同时,努力避免其缺陷,并依据中国特定的教育实践来确定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中国教育人类学应把学科主题确定在推动中国教育转向现代化发展上。应坚持综合性的教育人种志研究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姗泽  
人类学关于人类文化的研究结论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启示为:人类学对文化价值立场的坚守提供教育研究新的审视角度;人类学对文化的研究结论提示人的教育的独特性;人类学的文化视角帮助教育研究者看到当前中国教育核心问题的解决途径。人类学研究坚持的独特的田野考察法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启示为:教育研究要深入人的发展的立体及细微层面;教育研究要深入教育实际,尽力展示最真实而鲜活的教育现实;自下而上的理论框架构建形式有利于发展中国教育学的本土理论。人类学的他者言说系统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启示为:他者的眼光有利于对教育公平的研究与实践;在教育研究中要观照体系内部生命体内在的需求;在教育研究中要站在第三方审视教育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姗泽  
在传统教育体系中,生育文化与教育的关联历来不被人重视,生育文化常常被认为是与教育相关不大或毫无相关的领域,从教育的视角对生育文化问题的关注较少。但是在儿童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生育文化的影响和重要的教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分三个方面论及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生育文化及其研究价值,以期对关注教育、关注文化的教育价值、关注除学校以外更大教育空间的人们提供一个看待教育的新的视角,从而对教育发展有一定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