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33)
2023(7404)
2022(5362)
2021(5119)
2020(3715)
2019(8590)
2018(8961)
2017(14942)
2016(9475)
2015(10854)
2014(11286)
2013(9818)
2012(8919)
2011(8199)
2010(8664)
2009(7793)
2008(7933)
2007(7408)
2006(6869)
2005(6711)
作者
(24434)
(20158)
(20016)
(19419)
(13036)
(9588)
(9276)
(8071)
(7733)
(7481)
(6883)
(6876)
(6590)
(6585)
(6523)
(6381)
(5978)
(5974)
(5948)
(5913)
(5533)
(4970)
(4923)
(4827)
(4654)
(4628)
(4595)
(4533)
(4092)
(4066)
学科
(30835)
经济(30791)
教育(20674)
管理(20163)
(17912)
中国(17694)
(14844)
企业(14844)
理论(13340)
(10326)
(10133)
业经(9602)
教学(9170)
方法(8892)
(8377)
发展(7607)
(7483)
(7066)
农业(6793)
(6606)
地方(6345)
数学(5684)
数学方法(5545)
(5418)
(5344)
银行(5339)
(5297)
(5291)
金融(5290)
技术(5276)
机构
大学(133895)
学院(128259)
研究(47161)
(43020)
经济(41717)
管理(38088)
理学(31496)
理学院(31004)
(30602)
教育(30595)
管理学(30236)
中国(30004)
管理学院(29964)
(29823)
师范(29671)
科学(26840)
师范大学(24355)
(23159)
(22734)
(22631)
研究所(20780)
北京(20399)
中心(19604)
(18244)
技术(18075)
职业(17695)
财经(17478)
(16665)
(15823)
(15705)
基金
项目(74256)
研究(65470)
科学(59250)
基金(48666)
(40655)
国家(40110)
教育(39061)
社会(38634)
社会科(36072)
社会科学(36063)
科学基金(33514)
(30569)
编号(30429)
成果(29058)
(27198)
课题(25086)
基金项目(23900)
(21732)
重点(18667)
资助(18552)
规划(18399)
项目编号(18049)
(17915)
(17852)
自然(17468)
(17395)
自然科(17026)
自然科学(17022)
自然科学基金(16720)
教育部(16345)
期刊
(55216)
经济(55216)
教育(55024)
研究(53248)
中国(37959)
(18568)
学报(18233)
技术(16360)
科学(16012)
(15766)
大学(15571)
管理(15406)
职业(14486)
学学(12559)
农业(10527)
财经(10504)
(10082)
金融(10082)
技术教育(9539)
职业技术(9539)
职业技术教育(9539)
(9220)
图书(9124)
(8416)
论坛(8416)
业经(8063)
经济研究(8057)
问题(7666)
(7366)
书馆(6985)
共检索到214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清臣  
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不仅是教育理论价值实现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应对自身价值危机的一个必要目标。当前,在教育理论总体上还具有坚持本质主义信念、抽象性、片面性等特征的情况下,对教育理论的应用不可避免地要对其进行实践化改造。根据教育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化的教育理论应该是能够尊重教育实践情境性与多样性的教育理论,是能够兼容复杂人性的教育理论,是能够与其他教育理论对接的教育理论,也是能够使用亲近教育实践者的语言表述的教育理论。对教育理论进行的实践化改造需要在深刻解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丰富教育理论的情境性内涵和复杂人性内涵,揭示教育理论的潜在观点和影响,并转换教育理论的语言表述方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S·舒尔曼  王幼真  刘捷  
李·S·舒尔曼概述了杜威师范教育专业化中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论点,①在对各种专业教育共有的六个属性特点的分析基础上,批判性地检验和评论了杜威关于师范教育的观点;对当代专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维娜  
文章借助于对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及其最终指向的分析 ,对当下教育实践中的反思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教育行为的品质和教师的品质进行批判性再反思 ,既提供了另一条研究反思的路径 ,又将教育反思的最终旨归指向“改造性实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阎明  
城市改造是城市研究与实践中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论题。本文以德国首都柏林市的城市改造为例,梳理、分析了"谨慎更新"理念形成的脉络及其实践含义,着重考察了从大拆大建向谨慎更新转变过程中所蕴含的有关城市发展理念和政治经济格局等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期对我国的城市改造有所启示。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建华  
会展教育可分为会展理论教育和会展实践教育两大领域。本文分析了会展理论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即政策诠释、经验总结和理论演绎。本文认为,会展理论教育与会展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有着4种基本范式。本文还认为,会展理论教育与会展实践教育相互作用和影响是会展教育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应该确立起会展理论教育与会展实践教育新的关系范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范远波  
教育理论内在隐含着实践指向和为实践提供方法论启示的可能,但这种可能要成为现实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教育理论工作者自身目中无人、心中无情、胸中无境的"三无"状态是导致教育理论实践指向缺失的重要原因。教育理论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一现象,认真考量教育理论研究、呈现、教学等工作与教育理论所折射出的体验性、思辨性和拓展性特点的联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银科  曲铁华  
作为一位知行合一的近代教育家,舒新城的职业教育理论均源自教育实践,且付诸于教育实践,并指导其时的中学学制和课程改革。舒新城注重青年的职业指导问题,以个别指导、课堂讲授、演讲、著述等形式开展职业指导。他在江浙皖等地广泛开展教育调查,不断探索种种教育问题,关注反思职业教育发展历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志群  杨琳  辜东莲  
文章根据课程设计中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关系,按照"理论与实践并行""理论为实践服务"和"理论实践一体化"三个发展阶段,对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明确未来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发展趋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郝文武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相互错位和相互结合、适应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的客观必然和永恒追求。教育是在教育认识和教育理论引领下的指导学习或以言行影响人的实践和认识统一的活动。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重要来源和终极追求。教育理论既是对教育实践的系统认识,又是引领和促进教育实践发展的合理性认识。正确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逻辑特点、优化教育理论队伍结构、提高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理论思维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他们对教育实践的全面深入和有针对性的认识是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重要措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邬志辉  
教育实践是教育的日常生活形式,是实践活动者经历的内心体验。“回到教育实践本身”是现象学研究教育实践的方法论原则,它不仅可以恢复教育实践本应有的复杂性、丰富性和生命性,而且可以明见教育实践的本质,体悟教育的实践性知识。藉以现象学直观,卓越的教育实践呈现出情境性、智慧性和反思性的品质。然而,附庸化、技术化和功利化的教育实践不仅遮蔽了教育实践的艺术品性,而且丢失了教育实践的人文意蕴,使教育实践走上了“祛魅”的历程。现象学教育学呼唤教育实践之人文精神的重新发现与回归。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成成  
培养创新创业素质是创业教育的重要使命,这也意味着创业教育实质上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析我国创业教育现状后可知,现阶段创业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为更好地改良创业教育,必须要将课堂理论教育与课外实践教育耦合。在理念上将创业教育与创业培训区别开来,在课程设置上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操作实践中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在后备保障中将孵化器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创业教育中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耦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涛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研究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之间的交往与相互转换的问题。两类主体间交往和转换的质与量,决定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深度和广度。教育理论人与实践人在交往过程中分别带有各自的交往假设,这些假设成为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基本路径。适应变革时代要求的合理的交往假设是:理论人与实践人彼此有内在的相互需要,双方互为前提,各自的生命发展只有在双向建构、双向滋养和双向转化中才能实现。对这种转化的内容、过程、困难和障碍等的研究,是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力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剑渝  
实践证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理论方法对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就业已实践或拟实践该理论与方法的中国企业而言,正确地、系统地认识企业业务流程理论及其实施程序与方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