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80)
- 2023(4483)
- 2022(3419)
- 2021(3531)
- 2020(2549)
- 2019(6178)
- 2018(6375)
- 2017(9732)
- 2016(6687)
- 2015(7673)
- 2014(7947)
- 2013(6816)
- 2012(6535)
- 2011(6188)
- 2010(6730)
- 2009(5986)
- 2008(6139)
- 2007(5742)
- 2006(5314)
- 2005(5096)
- 学科
- 教育(20359)
- 济(17197)
- 经济(17166)
- 管理(13056)
- 中国(12141)
- 理论(11994)
- 业(10128)
- 企(9539)
- 企业(9539)
- 教学(8448)
- 学(8241)
- 方法(6167)
- 财(4907)
- 业经(4792)
- 发(4760)
- 学法(4611)
- 教学法(4611)
- 农(4573)
- 思想(4498)
- 发展(4335)
- 展(4211)
- 研究(4127)
- 政治(4117)
- 制(4068)
- 和(3984)
- 学理(3898)
- 学理论(3898)
- 革(3802)
- 思想政治(3746)
- 政治教育(3746)
- 机构
- 大学(95537)
- 学院(89097)
- 研究(33002)
- 教育(29016)
- 济(25919)
- 范(24945)
- 经济(24927)
- 师范(24852)
- 管理(23951)
- 京(22449)
- 师范大学(20576)
- 理学(19542)
- 理学院(19158)
- 中国(19053)
- 管理学(18606)
- 管理学院(18390)
- 科学(18247)
- 江(16444)
- 所(16065)
- 北京(15454)
- 财(15412)
- 职业(15196)
- 研究所(14334)
- 技术(14224)
- 州(13263)
- 中心(13259)
- 财经(11716)
- 院(11538)
- 教育学(11325)
- 职业技术(10545)
- 基金
- 项目(47618)
- 研究(45847)
- 科学(38203)
- 教育(31281)
- 基金(29353)
- 社会(25226)
- 家(23667)
- 社会科(23377)
- 社会科学(23372)
- 国家(23250)
- 成果(22891)
- 编号(22487)
- 省(19956)
- 课题(19788)
- 科学基金(19021)
- 划(18757)
- 年(17548)
- 规划(14049)
- 基金项目(13721)
- 项目编号(13396)
- 性(13202)
- 度(12705)
- 重点(12632)
- 部(12613)
- 研究成果(12205)
- 教育部(11953)
- 阶(11925)
- 段(11888)
- 阶段(11855)
- 资助(11690)
共检索到154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范远波
教育理论内在隐含着实践指向和为实践提供方法论启示的可能,但这种可能要成为现实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教育理论工作者自身目中无人、心中无情、胸中无境的"三无"状态是导致教育理论实践指向缺失的重要原因。教育理论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一现象,认真考量教育理论研究、呈现、教学等工作与教育理论所折射出的体验性、思辨性和拓展性特点的联系。
关键词:
教育理论 实践指向 教育实践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姚东旻 颜缙
预算理论研究缺乏一个具有一般性的理论框架。我国预算研究也缺少明确的理论指导,特别是中期预算框架区别于年度预算的特征与政策目标,使得其对预算理论有了新的要求。公共价值理论能够较好地切合众多学者对于预算理论的设想,并可以广泛用于指导预算的实践。本文将预算纳入公共价值理论这个具有普遍解释力的统一理论框架中分析,以"公共价值创造"作为预算资源配置的价值标准和判断依据,并结合策略三角模型等公共价值理论工具,以中期预算框架为例来探讨如何实现公共价值创造与提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霍国强
随着教育评价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教育评价的范围不断扩大,教育元评价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教育元评价是教育评价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它对教育评价活动有着规范、监督和改进的功能。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教育元评价的相关研究,就目前来看,虽然有些学者对教育元评价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但在教育评价实践中,元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教育元评价的基本内涵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释,并在对我国教育元评价的缺失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教育元评价实践缺失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
教育元评价 实践缺失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裴丽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缺失的现象,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指出应明确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理念,寻找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的切入点。
关键词:
图书馆 知识管理 实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金洲
本文以批判性反思的眼光审视了世纪末我国教育理论研究,提出目前的教育理论研究存在着5 个方面的缺失。第一,注重从其他学科中借鉴,缺少对各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教育理论研究越来越多地借鉴、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而对于整合这些研究成果的方式知之甚少,综合这一教育理论研究中至关重要的方法被有意无意地放弃了。第二,注重教育与外部事物联系的思考,缺少对教育自身问题的研究。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将反映社会、文化等问题的诸多学科迁移、延伸到教育当中来,而未能仔细分析教育自身所存在的相应问题;对教育理论独有的研究领域如课堂、课程、教学、师生交往等知之甚少;不加思索地引入其他领域的认识与见解,缺乏独立意识和批判...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檀传宝
中国教育,到底缺什么?这恐怕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关心中国发展的有识之士常常追问的问题之一。猛一想,也许中国教育最缺的是德育。因为在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国民一星期之内可以在飞机上打两次架之类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足见国民所受德育的重大缺陷。个中原因之一,当然是我们"缺"某些"德"育——我们在德育虚胖(即占用大量课时强调形形色色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内容)的同时,基础道德教育却往往被有意无意地边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桂生
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一般不致怀疑自己尽心尽力所做的工作属于"教育工作"。只是最近若干年来,间或也有人循名责实,对于在称作"教育"的部门中是否还存在"教育"产生怀疑,或直指这个部门舍本逐末。面对这种质疑,信耶疑耶,便成为问题,也就少不得斟酌一番。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勇旗
专业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的重要能力之一,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普遍缺失,既有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教师、学校、企业自身价值取向的原因;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养成既需要选择正确的路径,也需要一定的政策措施作保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燕燕
在教师职前实践学习中开展儿童研究有利于改变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断裂",并能帮助师范生在教学中从"关注自身"转向"关注他者"。然而,当前在我国的教师职前实践学习阶段,师范生未能有效开展儿童研究,这直接影响其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最终影响了他们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在我国教师职前实践学习中开展儿童研究的一些具体构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柳海民 李伟言
教育理论的原创研究是基于本土、面向本土的研究 ,解决本土现实的教育问题。由于各国的教育有着共通性 ,这种基于本土的原创性教育理论就必然地具有一定的世界性。我国教育理论原创缺失因历史的原因使原创的努力失去传统积淀的支撑 ;缺乏时代的精神文化氛围 ,学术批判力的弱化 ,问题意识的淡薄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疏离亦是其缺失的原因。而学术批判力的提高 ,教育研究问题意识的增强 ,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的回归 ,树立教育研究的超功利关怀等 ,使提高教育理论的原创成为可能。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谈秀菁
特殊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缺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简单移植普通教育的课程理论研究成果,没有自身特色,也没有实质性的特殊教育课程实践研究作支撑。必须通过转换研究范式、研究特殊教育课程的特殊性、特殊学校教师参与课程研究等途径走出理论研究缺失的困境。
关键词:
特殊教育 课程理论 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书国
家是国之基,国是家之本,家庭教育是正家立国之根本大计。伴随家庭教育的春天正在到来,家庭教育呼唤现代化家庭教育理论。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研究理念滞后、理据不足、理性缺乏、理论薄弱,存在的碎片化而非系统化、感性化而非理性化、重诠释而非重创新、重观念导向而轻实际操作的现象比较严重。深入分析其成因,在学习中借鉴,在继承中发展,通过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理论和西方家庭教育理论的批判性吸收,重生价值,重建体系,重构理论,打一场新时代中国家庭教育理论建设的"八年抗战",以实现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的创新和理论自信。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理论缺失 构建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海生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怀南 杨成
目前职业教育多以实用性为先,以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为满足社会精细化分工,迫使其走上唯专业、深井式发展道路,因此也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思维视野不够开阔、社会适应能力差以及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因素详细分析高职院校重专业、轻博雅的原因;着重阐述博雅教育在"完整人"发展、创新思维培养以及核心价值观塑造方面的重要意义;从专业教育与博雅教育深度融合、课程科学合理设置、博雅教育资源构建、校园和谐文化建设、教育评价体系重构五个方面系统阐释解决高职院校博雅教育缺失的对策和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维娜
文章借助于对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及其最终指向的分析 ,对当下教育实践中的反思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教育行为的品质和教师的品质进行批判性再反思 ,既提供了另一条研究反思的路径 ,又将教育反思的最终旨归指向“改造性实践”。
关键词:
场域 反思 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